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滨海新区发展路径研究
2014-02-11韩晓鹏
张 寅,韩晓鹏
(天津滨海新区区委办塘沽工作办 天津300456)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滨海新区发展路径研究
张 寅,韩晓鹏
(天津滨海新区区委办塘沽工作办 天津300456)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从大都市圈理论出发,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语境下滨海新区如何发展作一些研究。
大都市圈理论 京津冀协同发展 错位发展 区域联系
1 大都市圈理论启示
大都市圈是指在一国之内的一定区域,以一两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辐射并带动周边一定范围内的一批中小城市,使其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竞争力的区域城市群或城市带。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是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人口持续增多、产业累积集聚而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成为衡量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准。1957年法国著名经济学家戈特曼教授最早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大都市圈要同时满足3个条件:在一个区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城市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密切;城市之间存在足以支撑资源要素的交通路网,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城市特别是核心城市拥有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强大。总之,大都市圈是一个国家内城市较为成熟、空间距离接近、相互之间沟通密切的高密度、多核心、多层次的城市群体。目前,在世界上已经拥有多个大都市圈,最具代表性的是伦敦都市圈、巴黎都市圈、首尔-仁川都市圈、东京-大阪都市圈以及华盛顿纽约都市圈,还有中国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以及京津冀都市圈。纵观全世界都市圈的发展历史以及形成过程,具有以下4个特点:
1.1 城市间分工协作
由于城市的发达程度和主攻产业不同,城市间的分工存在差异性。拥有比较优势的核心城市通过辐射带动作用,分工合作,达到乘数效应,带动周边城市持续快速发展,从而推动整个都市圈的发展。这种分工协作通过内外部的共同作用,也成为了走向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动力。
1.2 要素资源差异
不同区域之间的要素资源禀赋的差异是区域间资源流动的主要动因。每一个区域选择生产要素相对低廉的产业作为优势产业,与其他区域进行贸易,取得利益。劣势区域通过接收优势区域在某一领域因饱和或产业升级而需转移的产业,为自身发展提供转型资源,提升产业能级,互促发展。
1.3 区域协同发展
处于劣势的区域通过承接发达区域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不断提升自身发展层级与产业水平,在本区域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以此来应对和抵消经济发展过程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从而共促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1.4 梯级层次发展
不同区域间要素资源的转移,不是呈单一性和不变性,而是随着每个区域的发展程度以及区域间比较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核心区域向其他区域产业转移,首先转移的是制造业,随后的转移可能涉及到金融等高端产业,从而促进整体区域发展。
2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
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石家庄、保定、沧州、廊坊、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共10个城市。区域面积18.34万km2,占全国的2%,人口 8,500万人,占全国的 8%,生产总值占到了 11%,消费占到了 10%,进出口占到了 15%,是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三大成熟经济板块。
2.1 京津冀都市圈初步形成
京津冀区域经过长期的发展沉淀,城市辐射功能不断强化,外部性影响不断显现,形成了以北京这一政治中心为核心的城市群。北京中心城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某些产业功能开始向外分散,世界城市地位不断稳固。同时,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的确立助推天津向国际化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迈进,经济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河北环京津城区,经济腹地功能不断显现,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能力不断增强。多层次、网络化的京津冀都市圈已经显现。但由于城市的行政区划,产业结构辐射带动非内生性等原因,京津冀都市圈融合程度尚不高。
2.2 都市圈发展呈“双核”模式
与世界上的一些都市圈模式不同,京津冀都市圈同时拥有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北京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各具优势,具有不同的辐射带动作用。北京主要拥有科技、金融、对外贸易等优势核心资源。天津则拥有交通和港口、制造业等优势核心资源。河北由于与京津发展差距较大,梯级明显,城市间规模等级结构不合理。
2.3 区域产业结构互补
京津冀区域具备完整的产业体系,拥有包括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对外贸易等高端产业,飞机组装、汽车制造等现代制造业和钢铁、大型石化、粮食生产等基础产业。北京的第三产业占比达到 70%,已经形成国际化都市型产业格局;天津为工业城市产业格局;河北产业中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居多,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由于产业异构未能依托企业建立紧密的产业链联系,从而形成各自为政、相对独立的产业分工体系。
3 滨海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优劣势分析
滨海新区是国家战略、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天津的龙头区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依托用好北京和河北资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是当前滨海新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滨海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优劣势。
3.1 优势
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都市圈的交汇点,依托京津冀,面向东北亚,是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是中国北方连接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还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临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距中亚、西亚距离最短,是连接东北亚与中西亚的纽带。
产业优势。实体经济规模壮大,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八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近 90%。以航运物流、现代金融、总部经济、服务外包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为首都产业转移和带动河北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港口优势。天津港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是滨海新区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四,与世界上 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
投资环境优势。滨海新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体制、金融、科技等一系列改革全面铺开。成立了行政审批局,形成了“一口式”服务,即“一口统一接件、部门联动办理、一口统一发证”,高效率服务企业发展。滨海新区坐落南北两大湿地,面积达到500,km2,环境优美宜居。
3.2 劣势
体制机制改革需进一步完善。滨海新区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了“行政区统领,功能区支撑,街镇整合提升”的管理架构。但由于改革仍在进行当中,很多工作仍需进一步推进,与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的行政制度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
二三产业发展需进一步平衡。由于天津是我国老工业基地,而滨海新区又是天津工业发展的聚集区,使得滨海新区的工业规模大,所占比重高。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滨海新区服务业发展规模偏小,特别是商贸和金融服务业发展亟待加强。
载体功能需进一步增强。滨海新区的城区综合配套服务功能还有待大幅提升。2014年滨海新区拥有常住人口 263.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 115万人。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逐步深入,环境、教育、卫生等资源缺口将持续扩大。
4 滨海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主攻方向
从京津冀的发展阶段来看,北京科技转化功能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逐步向天津推进。滨海新区要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出发,练好内功、抢抓机遇,借重用好首都资源,加快提升自身功能。
4.1 破除体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
以京津冀一体化为契机,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尽快构建起高效、统一、廉洁的新型政府。进一步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扩大对内开放交流,畅通资源流动渠道,形成要素聚集高地,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
4.2 坚持错位发展,致力互利共赢
要紧紧抓住北京科技功能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向天津推进这一契机,借重用好首都资源,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物流业,并向第三产业不断延伸。进一步深化与北京在科技成果转化、金融体制创新、物流互联互通等方面的合作,主动承接相关产业的转移,不断优化滨海新区产业结构。依托河北经济腹地资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实现多产业对接,构筑完整的区域产业链。
4.3 优化载体功能,提升吸附效应
强化京津冀一盘棋的思想观念,深化多方合作,强化联防联控,建立预警和治理合作机制。狠抓市容环境整治,持续推动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打好城市形象牌。创新和健全管理考核机制,增强区域市容环境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程度,为投资创造生态、宜居的良好环境。
4.4 加强交通建设,拓展区域联系
应当在充分考察周边区域交通网络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与北京、河北相连接的交通网络。注重大交通,积极与相关区域对接,合作建立城际高铁、高速、快速路立体网,确保无缝对接。要加强京津两地口岸互联互通,畅通京津冀物流走廊。加强天津空港与北京、河北的口岸通关联动机制,畅通区域间的交通渠道,密切京津冀区域间的联系。
Development Path of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under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itiative
ZHANG Yin,HAN Xiaopeng
(Tanggu Office of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District Party Committee Office,Tianjin 300456,China)
The initiative of Beijing-Tianjin-Hebei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eets the needs of building a new capital economic circle,promoting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exploring the layout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and optim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future. It aims at the integrated and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industrial distribution,ecological civilization,population,resource,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areas. The three regions are new engines that will boost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ccording to the metropolitan region theory,this paper carried out a study on how to develop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within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lan for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
metropolitan region theory;Beijing-Tianjin-Hebei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itiative;dislocation development;regional communication
N36
A
1006-8945(2014)10-076-03
20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