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圆器的造型及制作方法

2014-02-11蒋国娟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8期
关键词:壶底圆器壶体

蒋国娟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浅述圆器的造型及制作方法

蒋国娟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圆器壶类造型,要求达到“圆、稳、匀、正”。“圆”,要求富变化,有感情,在肩、腹、足等过渡,要见骨见肉,骨肉亭匀,整体达到“珠圆玉润”的艺术效果;“稳”,指稳定,除指整体权衡比例,要求壶体与盖、肩、腹、底、嘴、把、足、以及各部过渡处,比例匀称,浑然一体;“正”,指制作严谨、规范、挺拔、端正。

圆器、造型、制作方法、形态

紫砂圆器造型,是陶瓷中出现最早的基本形态,在用紫砂泥来制作圆器时,它的成型方法与其他陶瓷成型方法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紫砂壶用泥片成型。紫砂壶造型,以圆器造型最为普遍。以球体、半球体、圆柱体为基本形态。运用各种曲线变化、组合造型,嘴、把、足、盖、钮与身筒相互协调,便可产生多种变化。一把上好的紫砂圆器茗壶,无论是整体、半圆、椭圆等等形式,均需要追求壶体的协调统一,赏心悦目,视觉和触觉上的平衡、和谐、韵律、对比等等,通过形式来体现超越自然形态的内在美感。所以在茗壶世界中,简练的几何形圆器上乘之作,经得起众人的挑剔实非易事。前辈艺人在创作作品时主要是用眼光,凭经验,直观形象地确立壶形的轮廓线形,达到紫砂术语上俗话所说的“登样、称势”的感觉,这种传统的审美观念缺乏现代设计理念,受到历史的局限,缺乏现代设计理念。

圆形壶中之“掇球壶”,壶身以三个圆球体堆积构成,故名“掇球”。大圆为壶身,中圆为壶盖,小圆为壶钮。壶之全身,无处不圆,无处不浑,圆中寓节奏,圆中富变化,浑然天成,为圆器壶类之典范佳作。扁圆器中之《虚扁壶》,壶身极扁,但扁而气昂,口、盖、嘴,无不协调谐和,似天然生成于壶体。以半圆组成之《半瓦当壶》,造型别致,别具一格。明、清时期制作的一种《四系扁圆壶》,扁腹、小口、圈足。左右设四系,用以系绳,是一种提携之酒壶,形制较奇特。宜兴紫砂圆壶类,多数素身。一般以陶刻作饰,少数以塑作装饰,通常都塑于流、足、盖和钮等部位,其中以钮上塑饰最为习见。圆器壶类造型,要求达到“圆、稳、匀、正”。“圆”,要求富变化,有感情,在肩、腹、足等过渡,要见骨见肉,骨肉亭匀,整体达到“珠圆玉润”的艺术效果;“稳”,指稳定,匀指整体比例,要求壶体与盖、肩、腹、底、嘴、把、足、以及各部过渡处,比例匀称,浑然一体;“正”,指制作严谨、规范、挺拔、端正。

圆器的制作过程,是用木搭子将泥段打成厚薄均匀的泥片和泥条,用矩车划出壶体各部位圆形泥片,用泥条围成壶身。打身筒,先打底部,上好底片翻身,将多余泥浆刮净,然后拍打壶口部,与口尺寸配合好。脂泥是紫砂壶制作中的黏接料,水分以制壶需要而定,拌时要匀和,直接关系到成品壶的质量。口部满片,保持壶体中空及湿度,不使壶变形。用竹篾只规范壶身、壶腹、壶肩、壶底的弧度,依壶的结构,用脂泥粘接口部、颈部及底部。粘接结束,用复只、竹尖刀将其细部整理光洁,用刮底石加工壶底,使之匀整。用脂泥粘接壶盖弧形的虚片,修整成预定的盖形,壶盖翻身,用勒只整理光洁。用泥段做成捻的子,装上壶盖并清理干净。用通嘴尖刀插入毛坯嘴中心,并来回滚动形成壶嘴内壁,然后,用手将毛坯弯曲成嘴形。将紫砂泥搓成泥段,弯成壶把。钻嘴眼,并用脂泥粘接壶嘴。校正口、嘴、把、成三点一线,最高点保持三平。用独果等工具修整嘴孔。用明针刮光壶肩、壶嘴、壶把等部位。用矩车划开壶口,用鰟鮍刀修整壶口,并与壶盖相吻合。用竹拍子刮光、刮清壶体内部泥迹使其干净光整。壶体基本完成后,可在壶底、壶盖、把梢下钤上壶艺家印章,壶底用顶柱支撑,印章对准位置,并用木榔头敲击,使印文清晰。全壶制作结束后,让其自然干燥,即可入窑烧成。

宜兴紫砂壶的形制,历经千年发展,变化丰富,是历代艺人经长期的艰苦的辛劳而创造。历代名师巧匠,都擅长制作某类造型,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1]《紫砂珍品集》

10.13212/j.cnki.csa.2014.08.045

猜你喜欢

壶底圆器壶体
汽车膨胀壶体用聚丙烯材料黄变及改善研究
折叠式电热水壶的安全风险点浅析
炉灶用热水壶节能改造研究
为什么底部有孔的壶不漏水
一种新型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桶的设计与应用
一壶清泉
品茶
当代手工圆器的价值
——以景德镇手工圆器为例
浅谈紫砂圆器的造型之美
玩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