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兴紫砂素器美杂谈

2014-02-11崔悯萱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8期
关键词:宜兴艺人紫砂壶

崔悯萱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素器美杂谈

崔悯萱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所谓素器,主要是依据点、线、面的造型三要素,设计制作成各式圆柱体、圆球体或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立体感茶具, 一般由圆器、方器等组合而成。它没有华丽的外表和繁杂的装饰, 似是裸体呈现,仅以其朴素自然的形体、简洁明快的线条表达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

宜兴、紫砂、素器、审美

紫砂艺术和所有的艺术一样是反映时代风格的产物。从紫砂壶兴盛至今的数百年间, 紫砂陶艺以造型别具一格, 敦朴雅致, 制作技艺精湛, 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而著称于世,表现为由粗趋精,由简趋繁,继而返璞归真。所谓“圆非一式,方不一相”,紫砂壶造型万变不离其宗,它具有独特的造型语言, 高雅的艺术魅力, 以其独具的文化风格, 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在紫砂制壶陶艺中, 最为常见的款式是素器 (俗称“光货”) 。所谓素器,主要是依据点、线、面的造型三要素, 设计制作成各式圆柱体、圆球体或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立体感茶具, 一般由圆器(如“掇球壶”) 、方器(如“四方壶”)等组合而成。它没有华丽的外表和繁杂的装饰,似是裸体呈现, 仅以其朴素自然的形体、简洁明快的线条表达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

紫砂素器的美主要体现在造型的形式上。素器追求壶体的协调统一,视觉和触觉上的平衡、和谐等。通过紫砂特有的内敛美来体现大自然内在美,这并非易事。虽然每个人心中所认可的美不一样,但一把上好的紫砂素器仍可以经得起众人的挑剔,这就是师法自然的结果。

一把好的紫砂光货受到原材料和工艺手段的制约。只有充分发挥原材料的优势,选择最合理的工艺艺术,并创造出最优美的造型款式,才是一件上乘之作。

只有得天独厚的紫砂材质, 才能将素器的裸体美得以完美的呈现。“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于是器身玉色晶光,气息温雅。泥料这种“久且色泽生光明”的所谓“手泽”,带给嗜茶爱壶者许多美感。

紫砂工艺历经数代艺人的提高和锤炼,已具有极丰富的造型。紫砂陶艺是纯手工制作,各家有各家的艺术专长和审美观。由“仿”到“创”的过程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在“仿”的过程中,也是千人千面,万人万象,加入自己的理解,灵感。一件经典之作,能提高制壶人的文化艺术素养,启迪高雅艺术情操。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不拘一格,孜孜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多符合人们审美需要的作品,丰富紫砂陶文化,繁荣我们的紫砂艺术。紫砂素器有的古朴,有的轻快,有的粗犷,有的飘逸,这是艺人通过合理运用造型艺术的点、线、面, 从中进行概括、提练、变化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追求完美的。点,是一种透视;线的表达给人以坚毅,明快的印象——垂直线端正、敬重、传统,曲线轻快、柔和,平行线平稳、中庸之感;面,反应壶具有的外形特征,有厚重、轻薄、精悍的各种体现。局部的和谐呼应,使创意造型和工艺达到统一。紫砂素器由于特殊的原料品性以及独特的成型工艺,历代壶艺家高超的工艺成就,其功能和美学价值都达到无可比拟的高度。

笔者步入紫砂壶的制作以来,深切感受到时代的变化对紫砂造型的影响。今天,人们追求着多元化和创新,推动着当代紫砂艺人延续和继承古老的传统紫砂制作工艺,点缀渲染自己的灵感,思想。现在的一些艺人创新,他们创作出来的千奇百怪的作品,仍无法得到大多数的人的认同。这也同时表明紫砂素器的审美是有一定的准则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的几方面来考虑:

(1)、茶壶本身的功用。壶是用来盛装液体,便于斟倒的一种饮具。这就规定了壶必须有一个身筒,以及壶把、壶嘴、壶盖等周边部件。对壶把和壶嘴的结构,提出一定的要求。

(2)、壶整体的协调性。紫砂壶是立体造型,仅从造型轮廓线着眼是不够的,应从立体造型体积的相互关系安排各部分的体量, 运用体量对比关系, 增加变化,突出主要部分的量感, 以追求一定的艺术效果。紫砂壶的造型必须注重空间的对比。合理组织安排造型空间, 使造型变化丰富。重复与呼应也是紫砂壶传统造型中常用之设计。重复中有变化,整体中相互呼应,相互协调。按人们的审美要求, 使造型更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效法自然。陶瓷的造型是从自然界的形态模拟开始,从自然得到的具体感觉,从中进行概括,发挥,抽象,使作品更贴近生活,更具生命力。紫砂素器的创作需要创作者不仅要有过硬的艺术文化素养,还要观察生活,参与社会实践。艺人在壶艺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使紫砂更有美感。

[1]《紫砂茶壶的造型与鉴赏》江苏人民出版社

[2]《工艺美术词典》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编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0.13212/j.cnki.csa.2014.08.041

猜你喜欢

宜兴艺人紫砂壶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守艺人”孙曼亭: 慢漆坊里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