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抗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研究
2014-02-11敖君
敖君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对于抗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研究
敖君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进。与此同时,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出现了许多不良习惯,加上饮食营养不均衡和运动量的减少,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糖尿病。人们在选择药物进行糖尿病的控制与防治时,往往忽视了这些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该文对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进行不良反应的分析,从而增加人们的健康知识。
糖尿病;不良反应;胰岛素;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主要特点是血糖升高。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状况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人数持续上升;二是向着低龄化发展[1]。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与控制,是一个慢性的、长期性的过程。以下对抗糖尿病的药物如胰岛素、磺酰脲类、苯乙双胍等药物进行介绍,从中分析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 胰岛素
胰岛素按照来源分类,可以分为重组人胰岛素、合成人胰岛素、动物源胰岛素三类;按照疗效分类,可以分为长效、中效、短效、预混四类。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胰岛素的使用十分广泛,主要用在妊娠糖尿病、1型糖尿病,对于部分2型糖尿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在胰岛素的使用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血糖过低。调查数据显示,每20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死于低血糖,主要原因在于注射方式有误,或者使用了不同类型的胰岛素。如果患者在早上使用的胰岛素具有长效机制,那么患者在夜间血糖变低的概率非常大,应该加强夜间的血糖监测[2]。另外,对于长期使用长效胰岛素的患者而言,应该进行补糖治疗。
除此之外,使用胰岛素的不良反应还有过敏反应,主要原因在于胰岛素所含的物质不纯,一般情况下对患者的影响不大。对于过敏反应,使用纯度较高的胰岛素可以有效避免。
2 磺酰脲类
在所有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磺酰脲类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居多,并且集中在营养障碍、新陈代谢、伤害神经系统、精神紊乱等方面。相关文献中提及,磺酰脲类药物造成低血糖的概率在5%~20%,这其中以格列苯脲最为明显[3]。格列苯脲是长效性的磺酰脲类药物,具有很强的降糖作用,常常导致患者的肾小球排出率低,从而诱发低血糖。在老年患者中,由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症状,使用该类药物会使糖在体内的蓄积量减少,从而出现低血糖引起的昏迷。对于这种情况,老年患者应该选择短效的降糖药,使用小剂量,并且加强血糖监测,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对剂量进行调整。
3 α-糖苷酶抑制剂
相关医学研究显示,使用α-糖苷酶抑制剂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会使患者体内的葡萄糖苷酶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多糖、双糖转化为单糖的效率降低,由于食物中的糖吸收量减少,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目标。这一类的药物主要包括米格列醇、乙格列酯、阿卡波糖等。患者使用阿卡波糖后,容易发生胃肠道反应,导致腹胀、腹痛、腹泻等。对于这种情况,应对措施是饭前服用,服用时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大概2个月以后再增加剂量,这样能够减轻胃肠道反应。
4 苯乙双胍
在医学报道中,由于苯乙双胍引起的乳酸中毒而致人死亡的案例也比较多。该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在于,苯乙双胍能够对肝内的糖原异生产生抑制作用,导致乳酸过量堆积,同时pH值不断下降,降低了肝脏摄取乳酸的功能。由于苯乙双胍产生的不良反应对人体伤害较为严重,现在多数医师已经不再采用该类药物,在欧美国家已经被禁用。如果必须使用的话,对于心、肝、肾等功能不全患者而言,要谨慎使用、减少剂量。如果患者是伴酮症酸重度,则不能使用该药物。
5 噻唑烷二酮类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种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主要功效是降低肝糖的输出,提高脂肪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从而使细胞对胰岛素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胰岛素的抵抗性进行改善。临床发现,该药物会对患者的肝功能造成损害,因此医师要提高关注力度,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该类药物的治疗过程中,要动态监测患者的肝酶学变化情况,对于肝功能不好的患者应该避免使用。此类药物的第一代产品是曲格列酮,在临床应用中会使患者产生严重的肝毒性并致死,因此目前该药已经停止使用。在此之后,新出现的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其不良反应体现在会使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加重,出现水肿、增重的现象[4]。相关报道也提及,该药物会引起心血管疾病,会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
6 小结
综上所述,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患者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与控制的过程中,也应该关注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药物使用不当,不仅不能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甚至还会加重病情,或者诱发其他疾病。通过该文分析,让患者深入了解各种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做到科学用药、合理用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1]汤文璐,王永铭,杜文民,等.国内42年文献源抗糖尿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12(17):753-758.
[2]柯俊,汤文璐,薛浩,等.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信号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英文)[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2,6(23):329-334.
[3]徐熠,徐玲玲,徐泯,等.61例抗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10(8):485-487.
[4]刘亚萍.糖尿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19(12): 2982-2983.
R181.35
A
1672-4062(2014)07(b)-0022-01
2014-04-22)
敖君(1991.10-),女,重庆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糖尿病药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