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瑶族“哭丧歌”的文化内涵初探

2014-02-11许鹏涛

戏剧之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瑶族

摘 要: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积淀的民族,“哭丧歌”便是瑶族人民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本文试图以从历史学与文化学相互应证的角度,就瑶族“哭丧歌”的历史渊源、吟唱形式、孝道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略作阐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瑶族的历史文化。

关键词:瑶族;哭丧歌;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37-02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瑶族“哭丧歌”从产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民族学和民间文学上一种很特殊的民歌。它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历史地城特点,是少数民族丧礼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自然的、口头的传承文化,在国家民族的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哭丧歌的研究是国内音乐学者所关注的课题,也是民俗学、民间文学、音乐学、人类学、民族学、美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但是,对于瑶族 “哭丧歌”的研究, 过去的学者只在有关著述中对它有记录,常常是只言片语,吾焉不详,难窥全豹[1]。近二十多年来,“ 哭丧歌”已逐步为更多的音乐学者所关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瑶族这个领域里, 对于“哭丧歌”的历史渊源、孝道内涵及其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都还没有人作较系统的、全面的研究,这就为本文的分析与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空间。再说,瑶族是目前中国众多少数民族当中唯一具有国际研究机构的民族。它不仅有自然淳朴的民风和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且瑶族民歌更是以其特有的旋律风格、曲式结构、简单而富有韵味的和声色彩,通过多样的表现形式(如独唱、合唱、对唱或歌舞等),异彩纷呈、复杂多样,自然深刻地体现了瑶族人民积极乐观、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自然淳朴的民俗民风和独特的智慧。特别是众多民歌之一的“哭丧歌”,它是一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个性的哭文化形式,它的产生与形成,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与生活中,对于已故亲人的一种哀思和祈祷,是一种复杂的情感表现,是自然场景的真实写照,它与人们生活的地理位置、环境、日常生活状况以及劳动生产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为本文的研究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二、瑶族“哭丧歌”的形成

瑶族 “哭丧歌”是我国民间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一种礼俗歌。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孟子》上说:“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可见当时的齐国就已经有了“哭丧歌”基本形式了[2]。瑶族“哭丧歌”的形成起源于汉代,确切地讲,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其中,挽歌的代表性作品有《薤露》、《蒿里》,《薤露》是为皇亲国戚或王公贵族出殡时所演唱,最早是在悼念亲人或唱挽歌送丧的时候所展现出的一种礼仪风俗,而《蒿里》则是为士大夫和一般百姓出殡时所演唱的。这是两首通行西汉的挽歌,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挽歌。也有历史记载,是春秋时代最初出现的“ 挽歌”一词, 即“送葬歌”,它是送葬或入土时唱的歌。《左传》哀公十一年传“吴与齐战, 齐人公孙夏将战,命其徒歌虞殡。”晋杜预注“虞殡,送葬歌,示必死也。” [3] 这就记下了公元前484年,即距今二千四百多年前的事,可以说是比较古老的文献了。还有《诗经》里面有三首《郡风·二子乘舟》,这是公元前约七百年的歌[4]《唐风·葛生》、《秦风·黄鸟》,二者是公元前四百至六百多年的歌。其中的《葛生》,还是一首女子对亡夫的哭丧歌,根据史实来推断,也是二千四五百年前的歌[5]。这首歌的全文由五个小节组成,大致是说哭唱者一面悼念死去的丈夫,想像他枕着角枕,盖着锦袅,在荒野蔓草之下独自长眠,一而又自己伤心,想到自己未来的日子还很漫长,进而失望悲观,表现出非常忧伤的情感。就只有等百年后和已逝的丈夫同穴共眠,这才是自己的归宿了。这首歌,应该是由中国女性唱出的最古老的有词语的“挽歌”了。以此看来,无论它是在出殡前或出殡时唱的,从内容和情调上以及演唱形式等方面来看,和后代各时期女性所唱的哭丧歌基本上都有相似之处。因而把它看作为狭义的“哭丧歌”,也就是最古老的妻子哭丈夫的哭丧歌。

三、瑶族“哭丧歌”的表现形式

瑶族“哭丧歌”是瑶人在祭祖、吊桑中吟唱的歌(也叫仪式歌),它主要在于一个“哭”字,是吟唱者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是生者对逝者无限的滑腻年与追悼。最早时期,哭歌时有一定的固有方式和严谨的程序,但是,在长期演唱中有的脱离了原来固定的仪式。从祈神到自身的感情宣泄、倾诉,以及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表达了瑶族人在某一生活层面或历史时期对于人情世故和社会关系的道德评判标准。它的表现形式为:边哭边说边唱,哭腔显得比较悲痛,但韵味又婉转自然,而且悠长,声情并茂,以情动人,使得听者也会随着哭唱人的情感表达而悲伤流泪,在这之间,尤其是程式化的歌词较押韵,歌词朴实易懂,真切感人,生活气息浓郁,情愫内涵深厚,很值得研究。

“哭丧歌”是瑶族人长期流行且特有的一种仪式歌,曲调委婉自然、悲伤欲绝,旋律格调多显平和,歌词催人泪下,曲词直婉事变,内容有乐施劝善的、积功颂德的。同时也带有一种封建迷信。旧时,瑶寨里,无论谁家老人去世,都必请打丧鼓的歌师。在哭丧的流程中,一般都要通过很多程序,如:停尸、洗尸、入棺、闭棺以及出殡。当夜,唢呐高奏,锣鼓大作,鞭炮阵阵。丧鼓一响,相邻数寨齐来奔丧。所谓“听见丧鼓响,脚板就发痒,人死众人哀,不请自己来”。灵堂上的舞者,每人手执一件乐器,由掌鼓师指挥。鼓声一起,奔丧者几人一组,踏着鼓点,合着唱词,在灵堂上高歌狂舞,叫做“跳丧”。这种表演形式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唱词有歌颂亡人的,有赞美爱情的,有唱历史的,有唱典故的,有唱动物植物的,有猜谜的,内容十分丰富。

哭丧仪式,过去一般为期七天。现在,普遍一天或三天,最少也有一天一夜。从守灵一开始,哭丧歌在丧礼仪式中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哭丧歌有三类:一是“散哭”;二是“套头”;三为“经”。散哭的特点是“随心翻”,想到什么就哭什么,搭着什么就唱什么,没有限制。其内容主要是倾诉对死者的思念之情,自责对长辈的不孝,悲叹自己的苦难身世。至于套头,是有内容的限制的。主要有“抱娘恩”、“十二个寻娘”、“十二月花名”等。哭的时候是哭别人的好处,诉自己的苦楚。“经”是结合丧葬仪式来唱的。病人死后,由女儿或者媳妇唱“买衣经”、“着衣经”等。哭的时候眼泪不能够掉到死者的身上,否则的话尸体就会变成僵尸,没有办法腐烂,也就不能轮回了。另外一种说法是,阎罗王看到死者的身上有泪痕,就会把他拒之门外,死者就只好在阴间之外受无边的苦。另外,“着衣经”要在涨潮的时候唱,因为“涨”字有积攒家财的意思。如果在这个时候哭,他的家业就能够像潮水一样不断地高涨。如果死者是女性,女儿还要给母亲唱“梳头歌”。不管怎么样,入殓的时候会唱的子女和亲属都要唱“哭丧歌”,倾诉自己对死者的思念之情。在锣鼓鞭炮声中,孝歌一直唱到坟地,直到下葬完毕。

四、瑶族 “哭丧歌”的孝道内涵

哭丧歌是瑶族人丧葬礼俗唱的主要歌种之一,是一种以哭唱的形式表达哀思的礼俗,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瑶族与其它民族一样,都非常重视人类家庭、亲戚的死亡,因其削弱了自家或亲族的生产力和生存竞争能力,从而对于死亡产生深刻的恐惧,并极力通过巫术手段把灵魂抬回(当然这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故瑶族的哭丧活动极为重要。同时,也是生者对死者的一种缅怀悼念。特别老人去世,最突出后代对死者一种感恩的心,也是对后代处事做人、尽孝道的一种教育。哭丧是以哭为本色,以哭为悲,以哭定才德,以哭定孝道的心理下,悲也是歌,一首首、一曲曲都表现在一个“哭”字上。(有说法是说如果子女后辈对老人的逝去哭的越是悲伤就说明越孝顺,这样老人在另一个世界就会幸福开心,否则就会受苦受累)

哭丧是子孙对逝去长辈的敬重和思念的一种表现,也是对逝去长辈的一种尽孝的继续和延伸,如:“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6]孟子曰:“养生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7] “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8]从以上可看出传统的孝道观念非常重视“事死”。“事死”也就是古人说的丧亲。曾子将丧亲之孝概括为“慎终追远”。慎终是父母死亡的丧葬行为,追远是父母死后的祭祀礼仪。可见,“哭丧”之孝的形式就是丧葬和祭祀,也就是说父母或长辈去世后必需要举行哭丧仪式。

五、结语

从上述瑶族“哭丧歌”的形成、表现形式、文化渊源以及孝道内涵的简略分析中,可以看到瑶族的传统美德“哭丧”,它对于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艺术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和完善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是瑶族民间音乐百花园中瑰丽多彩的一朵花。虽然,吟唱它的时代已基本过去,但作为瑶族的一种历史文化遗产,仍然十分宝贵,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学习与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谭达先.哭丧歌源流考略[J].广西社会科学,1988(1).

[2]孟轲.孟子[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

[3]左丘明.左传[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4][5]江阴香.诗经译注[M].北京:中国书店,1982.34,84.

[6]杨朝荣.事死如生云南马关苗族的丧葬文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7]金良年.论语[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8]吴迎君.孟子[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许鹏涛(1981-),贺州学院艺术学院,教师,硕士,专业方向为音乐学。

基金项目:①本文为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瑶族民歌的地域差异研究”(项目编号:11YJA760027)阶段性成果之一。②本文为2011年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工程”2012年度“开放基金.教授培育工程”专项项目《贺州瑶族民歌的文化内涵研究》(项目编号:KF2012002)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瑶族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读瑶族经典 为盘护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