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安山核桃

2014-02-11作者丁立忠钟杨海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临安市山核桃临安

作者:丁立忠 钟杨海

摄影:葛华平 周臻臻

【地标地理】

临安,由原昌化、於潜、临安三县合并而成。临安市位于东经118°51'至119°52',北纬29°56'至30°23',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东、西天目山南麓,是一个山多田少的山区市。

临安生态环境优越,是长江三角洲南端的一颗绿色明珠。有“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称号。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森林覆盖率高达76.55%。天目山的青翠、青山湖的灵动、太湖源的清澈,吴越大地的灵秀滋润着莘莘万物。在如此得天独厚、无法复制的生长环境中,山核桃汲天地之灵气,聚万物之精华,造就其无可比拟的内在品质。临安山核桃粒大壳薄,果仁饱满,营养丰富,香脆可口,所谓独占鳌头是当之无愧。

临安市现有山核桃总面积3.2万公顷,投产面积2.5万公顷,常年产量为12000吨上下,面积和产量均为全国第一。产区主要分布于昌北片岛石镇、昌化片清凉峰镇、龙岗镇、湍口镇、河桥镇,於潜片太阳镇、天目山镇和临安片太湖源镇也有所产,而以昌化、昌北两片最为集中。

临安山核桃也称“昌化山核桃”和“杭州小胡桃”,是临安三宝之一,向来为沪杭市场所称道,近20年来产品不断出新,销售市场不断扩大。除在国内市场畅销外,还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

【文化背景】

山核桃在充分成熟前10天左右有一个果肉生长和油脂增长的高峰期,若提早采摘,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白露开竿,是临安产区约定俗成的传统,产量和质量都得到充分保证。现在临安市政府规定的开竿日,仍旧依照这一传统。

山核桃采收,打、捡、挑,全靠人工。

打,是依靠人工爬上树去持竹竿将成熟的山核桃果蒲敲落下来。每年7月之初,人们根据当年的山核桃长势,选取相应数量的竹竿,长三五米,大头一握,尾端通梢。竹竿须煣制,放在火堆上烤过,一方面可以将不够直的竹节拗成笔直,另一方面也避免虫蛀,增加竹竿的强度。这是一项例行的仪式,制成的竹竿扎成捆,垂直悬挂或是绑定在电线杆等直立物体上,让一夏的暑气蒸干竹子的水分。目测新制竹竿数量的多少,大体便可推知当地山核桃的年成。到了白露,这些竹竿就派上了用场,丰收的年份,竹竿一敲,金黄的果蒲如暴雨般纷纷落下,滚满整个山坡。

捡,是携带竹篮、背袋将敲落的山核桃果蒲捡拾起来汇总。林地是整饬过的,柴草都被连根劈去、搬走,方便捡拾。山核桃果皮汁富含单宁酸,沾到的皮肤会发黑,清洗不了,久了褪皮才罢。山核桃季,丰收的颜色,是一双双黑色的手。

果呈圆形,外皮很厚,带棱翼,黄褐色,须用砻具磨脱外皮。旧式的木砻如今都废弃了,代之以铁壳机器,发动机一响,效率提高百倍。脱壳后的子,是山核桃的种子,供食用的部分是其种仁。脱皮后的子粒,重量约是果蒲的四分之一,饶是这样,在陡峭的山林里,也还是得靠肩膀和扁担才能运下山来。

由于收获季节集中在白露后一两个星期内,采收山核桃又消耗大量的人力,盛产山核桃的昌化、昌北地区,就形成了白露时节季节性人员回流,结集程度远远超过清明、端午、中秋,也大大超过春节,成为当地特有的人文现象。

收获季节,当地集镇、村庄万人空巷。天蒙蒙亮,采收的队伍拥向各处山湾,顺着蜿蜒山道融入了各家林地,竹竿敲打的脆声次第传开;傍晚,肩挑、手推车担载着沉沉的负载又从各处山林汇集到山路、大道上,拥回村庄。

采收山核桃因为树冠高、山坡陡,危险系数高,所以在采收过程中历来忌讳高声谈笑,以免分神,偶一分神失手失足,后果往往很严重,甚至当地医院也因此而季节性地增加大量外科、骨伤科床位。“带血的山核桃”一时成为政府、安全生产部门特别关注的首要问题。

山核桃采收,原始而又融合现代,喜悦而又掺杂悲愁,白露盛况成为当地特有的生产民俗。

去外果皮以后的山核桃,近似球形,头略尖,为淡黄白色,有细浅木纹。收打后入清水浮空留沉,再以日光晒燥,形成干子收藏。厂家收购干子,经蒸、煮等工序,外表转为棕黑色或黄深棕色。后经添加佐料、浸煮、烘炒,即成干果成品。

山核桃的栽培历史,应该不晚于明朝,当地的许多传说里,就有刘伯温发明水煮山核桃的故事。相传刘伯温辅佐朱元璋起兵反元,在屯兵昌化大明山的日子里,他偶拾这种野果,咬开品尝,肉质虽然鲜美,但是仁外膜衣苦涩难当,后来看到当地农妇有将野菜水煮去涩制作干菜的方法,灵机一动,如法炮制,果然味美,于是发动军士采集,不仅得以佐军粮,还输往杭州城换得军需铁器,从此带动山民开发利用这一独特果品,因此,山核桃还有“大明果”的美名。

传说不一定确实,而事实上昌化当地居民制作干菜、干果历史悠久,不一定非得等到刘伯温这一名人到来才开始利用山核桃这一特色品种。当地附会于历史名人的传说,以晚唐时“罗隐秀才”和明初刘伯温二者最多,山核桃传说没有听闻于罗隐传说而出现在刘伯温身上,推测这一作物的广泛利用也不会太早。

有文献可考的山核桃栽培利用、栽培历史约500年左右,散见于余杭、昌化等地方志。清宣统两年劝业道潘批准昌化潘秉文禀,“饬属广为购种昌邑土特产山核桃等果木”,这是官方劝种山核桃的最早记载。

【文化积淀】

中医养生

山核桃的药用价值很高,中医应用广泛。祖国医学认为山核桃性温、味甘、无毒,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等功效。

《神农本草经》将山核桃列为久服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上品。

唐代孟诜著《食疗本草》中记述,吃山核桃仁可以开胃,通润血脉,使骨肉细腻。

宋代刘翰等著《开宝本草》中记述,山核桃仁“食之令肥健,润肌,黑须发,多食利小水,去五痔。”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记述,山核桃仁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处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咳,腰脚重疼,心腹疝痛,血痢肠风”等功效。

清《广群芳谱》载:“山胡桃,底平如槟榔,皮厚而坚,多肉少仁、内壳甚厚,须椎之方破,此南方出者。”这大约是迄今为止能找到的有关山核桃最详细的文字记载。

民间文艺

民歌《李三宝》,“装不完山乡宝藏飘万里,观不尽自然山水好风光。挑起山核上北京,山歌唱到怀仁堂……”

民谚,“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

农民画,俞志平《山核桃》长卷。

诗词。章家衍《咏山核桃》(四首):

独领风骚异地无,嫌寒嫌暑性为孤。山农称作摇钱树,金果飘香在五湖。

生在深山有远亲,年年岁岁往来频。驰名中外承青眼,市肆琳琅满目珍。

莫道区区一粒珠,珠珠肉满口香酥。山珍海内称奇果,产在临安誉在吴。

收获辛劳白露时,健儿飞将岂疑迟。天公若识艰危事,一夜狂风尽脱枝。

【品牌建设】

临安先后主持和参与制定了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山核桃产品质量要求》、《山核桃生产技术规程》,浙江省地方标准《无公害山核桃》、临安市地方标准《临安山核桃》,逐步建成从种子种苗、栽培管理,到产品加工利用等系列标准,使山核桃生产有标准可依,为全省山核桃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临安市山核桃品牌建设国内领先。目前全市山核桃产品中有省名牌产品4个,杭州市名牌产品9个。2003年,由市政府组织申报的“临安山核桃”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记使用权。2008年由临安市山核桃产业协会注册的“临安山核桃”证明商标成功注册并投入使用。

临安先后成立了临安市山核桃产业协会、湍口镇山核桃产业协会、昌化镇山核桃产业协会等县、乡两级协会,浙江省山核桃产业协会的常年办事机构也设在临安。省、市协会与省山核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合作,共同创办了国内首家山核桃专业网站“中国山核桃产业网(www.hickory.cn)”。同时,由山核桃加工企业牵头,相继成立了数十家山核桃专业合作社。临安山核桃产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产业发展的组织体系和经营机制开国内先河。

【产品概况】

产品名称:临安山核桃(东林牌、华易牌)

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第67号

保护范围: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

质量特色:粒大壳薄,果仁饱满,营养丰富,香脆可口,果圆形,外皮厚,带棱翼,黄褐色。

产品标准编号:

SN/T 3272.3-2012

GB/T 24307-2009

猜你喜欢

临安市山核桃临安
山核桃
松鼠的山核桃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临安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探究
夜空
升级特色民宿 打造绿色太湖源——访临安市太湖源镇党委书记高吉亚
浙江临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启示
常山县天马一小
临安37吨电镀污泥倾倒者被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