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模式并不适合我国光伏行业
2014-02-10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萧函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 ■ 萧函
运用众筹模式为光伏项目融资并不是中国光伏企业首创,早在2011年5月,一家名为马赛克(Mosaic)的太阳能公司,或者说一个众筹光伏项目融资平台就已经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截止至2014年初,马赛克已经募集了超过600万美元,为超过18MW光伏项目提供了融资服务。这些项目分布在养蜂场、农场、住宅综合体和校园里,大多为几十或数百kW规模。除了来自VC投资者的青睐,2012年6月,马赛克还获得过美国能源部200万美元的支持。
作为一个众筹平台,马赛克对投资者要求的门槛是25美元,用户可选择平台上提供的某个项目进行投资,马赛克提供项目装机、预测年发电量、组件和逆变器品牌、预计并网时间、电力销售合同情况、借款人资料、贷款年限和利率等信息。
对于众筹模式,我认为并不适合我国光伏行业。国内光伏企业所缺资金并不能通过简单的众筹就可以得到解决,政府部门、银行系统才是拯救光伏巨头的核心力量。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融资能力日渐削弱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银行放宽融资贷款限制便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众筹模式在我国并不成熟,该模式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监管缺失、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评级机构不够独立,众筹模式跟P2P一样在我国很难发展起来。这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有直接关系,非政府、非银行的融资平台很难获得普通民众的青睐,即便是少量资金流入该领域,也无法帮助光伏企业顺利企稳回暖。
其次,银行系统之所以收缩光伏企业信贷便是看到了光伏项目所蕴含的巨大风险。上游多晶硅项目、中游组件项目和下游光伏电站项目的盈利能力相对较低,如果剔除来自各方面的补贴则无法实现收支平衡。众筹模式对资金安全性和收益性要求极高,光伏项目尚不适合作为投资标的。能顺利实现盈利则各方皆大欢喜,一旦亏损或盈利达不到预期,则大规模撤资在所难免,众筹平台自身信誉度将无法得到保障,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也会接踵而至。
根据我国的基本情况,银行和政府部门还应承担融资主要责任,光伏企业的资金来源还需通过财税补贴、优惠政策、银行信贷得到满足,国企央企若能积极加入到光伏电站的运营环节,则可以减轻行业资金压力,促进光伏项目持久稳定运行。同时,产业投资资金、行业发展资金也需尽早建立并扩容,能承担更多风险的投资者在政策的鼓励下应大规模进驻光伏产业。虽然当下并非抄底的最佳时期,但此刻进入所面临的风险并不会达到不可控的地步,国家层面下半年还会有更多的扶持政策颁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光伏产业的明天是非常美好的。
银行对分布式光伏“不感冒”合情合理
国家能源局对于分布式的重视,可以从年初目标中看出端倪。在2013年分布式项目装机量突破800MW的基础数据上,今年国家能源局划出了8GW的分布式目标,远高于地面电站的6GW备案量。分布式潜藏的巨大吸引力也是事实:2013年,我国分布式占全部光伏电站项目的比重只有14%,为3.1GW;而在欧洲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占比则达到了70%以上(含工商业、民用建筑等)。按照我国房屋可利用总面积100亿m2测算,市场潜力一目了然。
尽管有政策鼓呼,但金融机构拒绝入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中国启动仍不顺利。根据研究机构调研,多个省份的新增装机容量不足规划的10%。目前中国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商业模式不成熟、运营收益不稳定,银行也就难以爽快地掏钱。
银行系统对分布式光伏“不感冒”合情合理合法,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银行都有自己充分的拒绝理由。如果国家层面不出台强制性信贷扶持政策,则分布式光伏项目仍难以进入到普通商业银行的日常业务中,之前所宣扬的资产证券化也将成为一句空谈。银行对光伏产业的态度非常暧昧,若非地方政府、国企央企出面,想要顺利拿到贷款融资恐怕非常困难。
分布式光伏并非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重心,其在行业中的占比及影响力与光伏基地相比有巨大差距,未来增长潜力也仅仅体现在理论分析环节,产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只能待储能系统彻底完善、电价体制改革落实后方能实现。而我国能源电力生产供应具有很强的集中性,规模化营运的光伏基地才更符合产业发展要求,分布式光伏只能作为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银行系统在审核放贷条款时非常看重产业政策和项目的盈利能力,以此标准来判断违约风险的大小。分布式光伏虽然多次被国家层面能源政策提及,但并网政策、信贷政策、补贴政策、监管政策并未有效完善及落实,没有严格的考核机制和惩处措施,银行完全可以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而不去大力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之前光伏产业大力发展时已经从银行系统获得了很多支持,多晶硅、组件巨头的崛起与银行不遗余力的支持有直接关系。当下这些光伏巨头都面临着生存困境,银行违约贷款总额在提升,大量的付出并没有获得相应回报,再度要求银行毫无保留的支持分布式光伏恐不合情合理。
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一味对银行系统提出严苛要求也有失公允,国家层面应主导行业巨头尽快建立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用更加完善的金融系统为分布式光伏企业提供切实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