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足实验研究进展

2014-02-10袁向科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21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中医药血液

袁向科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

糖尿病足实验研究进展

袁向科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

该研究通过对糖尿病足的实验研究资料整理,发现制约临床治疗糖尿病足发展的问题,归纳这些研究结果,更好的理论阐述并指导临床实践,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个体化全面有效的糖尿病足诊治方案。

糖尿病足;实验研究;综述

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正急剧上升,作为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足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对于糖尿病足的诊治方法和手段呈多样化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遇到一些约束治疗的问题,而此时需要重新通过实验研究找到突破口,进而更好的理论指导实践。该研究就该病目前现代实验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血流变方面研究

血液流变学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是通过观测血液的粘度、粘弹性、流动、凝集等流变性和红细胞的变形及聚集、血小板的聚集等指标来研究血液和血管的宏观与微观流变性的规律。血液流变性质的异常,将会引起机体血液循环障碍,更是发生血管阻塞、组织缺血坏死形成严重糖尿病足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血浆中脂质、胆固醇及纤维蛋白原等增高使血浆黏度增高,临床中也常据此来判定糖尿病足病变的进展程度。通过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研究观察发现[3]:血沉、全血比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等都发生明显变化,并且纤维蛋白原显著增高导致局部血栓形成几率大大增加;糖尿病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糖尿病存在血小板活化,且在微血管病变之前即已发生,在微血管病变发生后更为显著[4-5]。

因此常规的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就意义非常,能早期预防血栓阻塞血管,减少糖尿病足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指标明显异常者应及时尽早予以治疗,防患于未然。

2 分子机制研究

现代研究认为分子机制改变在糖尿病足病变中占有重大意义,目前该类研究主要围绕血管内皮细胞(EC)功能变化而进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在糖尿病早期就已经显现,而到糖尿病足并发症出现时已经明显变化,这主要基于机体在糖负荷后EC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减退,血流速度下降,并导致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过多蓄积,而AGEs可能是糖尿病足特别是创面愈合延迟的重要机制,蛋白质糖基化可从多个方面影响糖尿病机体病变,如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大、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细胞外基质积聚等。AGEs与其细胞表面受体(RAGE)结合,通过趋化和活化单核巨噬细胞,激活转录因子NF-KB,促进细胞因子和组织因子的释放,灭活一氧化氮和产生氧自由基等途径,参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最重要的是由于AGEs的不可逆性,即使高血糖被控制后,AGEs水平也不能回复到正常,而继续在组织中累积。

因此常常有血糖控制良好,但糖尿病足并发症依旧来势汹汹的现象发生,对患者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该研究认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对糖尿病足特别是糖尿病前期及早进行分子机制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3 中医诊治体系研究

虽然,实验研究是西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方法,但并不能排斥中医药在对糖尿病足的诊治研究贡献。传统中医对糖尿病足早有认识并形成独特的诊治体系,目前,通过现代实验研究,对中医诊治糖尿病足的理论有了更好的科学阐述。

目前中医诊治糖尿病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各个辨证分型期机体分子机制变化,以及临床中医方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研究两方面。中医研究讲究百家齐放,包容性强,因此各家对糖尿病足的辨证分期不尽相同,该研究认为在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气机失调是重要条件,痰饮淤血是主要产物,也是导致病变持续存在、缓慢进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患者早期调畅气机,并适时予以活血化瘀改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在糖尿病足后期溃疡的治疗方面,中医药治疗作用更意义重大,现代药理研究也认为一些中药在对糖尿病足的炎性控制以及改善创面血液循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糖尿病足的治疗手段目前呈现百花齐放局面,临床疗效也令人振奋,而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一些诸如干细胞移植、药物靶向治疗、生物材料应用等治疗手段使临床治疗向个体化、人性化发展,这也正是实验研究的魅力所在。

[1]Samad Shera,leena E tu seppala.Increasing diabetic revalencehits developing countries[J].Med igest,2000,8(5):16.

[2]李忠远,刘伟,朱琳.糖尿病血管病变中医药研究述略[J].吉林中医药, 2004,24(5):57-59.

[3]刘冰冰.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血液流变性与微循环指标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0,10(1):47-49.

[4]林东平,杨裕国,吴万龄,等.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纤溶活性的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1999,16(6):425.

[5]吴军,刘群,柳亢宗,等.血一氧化氮和内皮素与糖尿病足的关系[J].临床荟萃,2001,16(11):500-501.

R285.5

:A

:1672-4062(2014)11(a)-0038-01

2014-08-04)

袁向科(1984-),男,河南许昌人,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疮疡的临床与科研。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中医药血液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给糖尿病足患者一个“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糖尿病足部门诊在预防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体会探析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