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格列酮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4-02-10张启霞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13期
关键词:列酮吡格糖耐量

张启霞

长春市二道区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31

吡格列酮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张启霞

长春市二道区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31

目的探讨分析吡格列酮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两组以同种方式降血压,并将治疗组78例采用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与对照组78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45例(57.7%),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显效32例(41.0%),总有效率79.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格列酮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纠正糖耐量异常,减轻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吡格列酮;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疗效分析

高血压和糖尿病均为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据统计,高血压人群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平均为18%,其不仅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还易继发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将死亡风险增加7倍。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为高血压及糖尿病共有的发病基础之一,因此改善胰岛素抵抗症状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治疗意义重大[1]。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的胰岛素增敏剂,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纠正糖耐量异常,是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药物。为探讨分析吡格列酮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疗效,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近年来,笔者应用吡格列酮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收到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龄43~72岁,平均57岁;对照组78例,男48例,女30例,年龄41~69岁,平均55岁。糖耐量测试表明以上患者在口服葡萄糖2 h后,血糖均≥7.8 mol/L,即都存在糖耐量异常。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别,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2]

1.2.1 吡格列酮治疗(治疗组)给予硝苯地平等降血压药物,同时结合常规运动、饮食治疗。在此基础上口服吡格列酮片30 mg/d,1次/d,定期检测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葡萄糖耐量试验后(OGTT)2 h胰岛素(PINS)、空腹血糖(FPG)、OGTT后2 h血糖(2 h PG)等指标,并用HOMA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的变化情况。1个疗程为6周,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1.2.2 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与治疗组同种降血压药物以及常规治疗手段,而降血糖药使用二甲双胍片,口服,500 mg/d,分两次服用。疗程、治疗时间及观察项目也同治疗组。

1.3 疗效判定标准

通过观察各项指标变化及计算各指数值(HOMA-IR=FPG× FINS/22.5,HOMA-β=20×FINS/(FPG-3.5)),将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患者FINS、PINS、FPG、2 h PG等指标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和(或)HOMA-IR指数下降≥1、HOMA-β指数提高≥50%;有效: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和(或)HOMA-IR指数下降≥0.5、HOMA-β指数提高≥25%,但都不及显效组;无效:各指标无改善甚至提高,HOMA-IR指数下降<0.5、HOMA-β指数提高<25%。显效率及有效率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分析两组数据结果,使用SPSS 19.0完成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采取t检验,计量数据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45例(57.7%),有效27例(34.6%),无效6例(7.7%),总有效率92.3%;

对照组:显效32例(41.0%),有效30例(38.5%),无效16例(20.5%),总有效率79.5%。

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后,有χ2=6.898,P=0.032,有P<0.05,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间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危害极大,糖尿病能影响凝血功能,加重高血压存在的高凝状态,高血压则可进一步加重水钠潴留,使糖类及脂类代谢异常,导致血糖和血压更难于控制,因此临床上要积极的干预及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胰岛素抵抗[3]是高血压及糖尿病共有的发病基础之一,而且也是糖耐量异常转化为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所以缓解患者胰岛素抵抗症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的重点。吡格列酮为一种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能竞争性激活核内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提高机体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显著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同时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管并发症,是临床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有效药物。该组应用吡格列酮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治疗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治疗组显效45例(57.7%),总有效率92.3%,尽管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也有79.5%的总有效率,但与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应用吡格列酮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各指标,改善胰岛素抵抗症状,提高胰岛素分泌水平,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高卫星.吡格列酮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的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2011,5(5):2.

[2]董德翠.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山东医药,2010,50(25):74.

[3]谭劼,叶礼红,韩君勇.吡格列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46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6):139.

R544.1

A

1672-4062(2014)07(a)-0009-01

2014-04-11)

猜你喜欢

列酮吡格糖耐量
中医药治疗糖耐量异常的研究进展
尿靛甙测定对糖耐量减退患者的应用价值
糖尿病教育对糖耐量异常人群临床意义
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 CRP、IL-6、TNF-α水平的影响
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和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血清抵抗素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作用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肾脏中TNF-α表达的影响
益气养阴和祛瘀化浊法治疗糖耐量异常40例
罗格列酮辅治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在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