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运行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2014-02-10东营市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
● 东营市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
东营市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运行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 东营市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
为健全医疗保障体系,东营市陆续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三项医疗保险制度,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体制分离的弊端日益凸显。为适应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近年来东营市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方面不断探索,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发展。
2012年11月,东营市确定了城乡医疗保险整合工作实施方案,对管理体制、资源配置和制度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启动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工作。
一是整合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设立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委员会,全面负责研究制定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统一管理机构,明确了人社部门与卫生部门共同管理、以人社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人社部门负责管理、经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业务,从同级卫生部门选派一名工作人员兼任社保中心副主任,负责协调落实上级业务部门有关新农合工作的安排部署,配合做好医保工作。财政部门负责设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专用账户,加强基金监管,并及时拨付医疗保险基金;统一经办部门,整合过渡期,将原新农合县级经办机构的人财物全部移交人社部门,并逐步将乡镇级经办人员、编制由卫生系统移交至人社系统,以确保业务稳定。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整合。首先,调整人员结构,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初期,为保障新农合的顺利移交,将原新农合县级经办人员全部由卫生部门转移至人社部门,随着整合过渡期的结束,对县级原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经办人员重新划定职责分工,合并相近职责,将调整出来的人员派到社保其他岗位,实现人员优化配置;其次,统一信息管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职责整合后,将城乡居民医保管理信息全部纳入人社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构建市、县、乡、村上下贯通、一体化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对社保系统的综合利用;再次,统一基金管理,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和新农合基金进行合并,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由人社部门统一支付。
三是优化制度设计,实现制度融合。东营市整合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是,彻底打破城乡界限,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按照“一制两档、待遇与缴费档次挂钩”的原则,统筹兼顾既有政策,努力做到“起付线就低、报销比例就高、目录就宽、慢性病种就多”的原则,实现四个方面的统一,即统一统筹层次,实行市级统筹,由市人社部门制定政策、进行资金预算,市与县区实行分级管理、分别核算;统一筹资标准和筹资方式,为确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平稳运行,逐步实现从 “一制两档”向“一制一档”的过渡;统一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目录,按照个人筹资标准,城乡统一享受相应的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目录;统一待遇水平,将待遇水平与个人筹资标准挂钩,按照医疗机构级别,一、二档分别执行不同目录、相同的报销比例。目前,东营市已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城乡全覆盖、政策可衔接、缴费可选择、待遇较均衡”的城乡统一的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 医保办工作人员正在为住院居民办理现场报销业务
改革后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减轻了城乡居民就医负担。依据整合后的新政策体系,新的待遇标准不仅高于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更高于原新农合报销待遇。农民从中得到实惠,住院报销比例有所提高、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目录均有扩大、慢性病种类有所增加。二是增强了医保体系公平性。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增强了制度公平性,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获益,城乡居民在医保目录、报销比例、就医范围、保障范围等方面均享有同等待遇。三是节约了医保财政补贴。实行城乡统一信息管理系统后,将所有参保人员信息统一录入社保系统,与职工医疗保险实现信息共享。系统以参保人员身份证号码为筛选依据,无论是职工医疗保险或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只能参保一次,有效地杜绝重复参保现象,避免财政重复补贴。在2013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征缴中,全市已减少重复参保8.2万人,占参保人口总数的6.85%,节约财政重复补贴2670万元。四是增强了医保基金抗风险能力。一方面,医保基金规模逐步扩大,随着财政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标准的提升,2013年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征缴规模达4.8亿元,比2012年增加0.57亿元;另一方面,医保基金统筹层次提高。实行市级统筹,统收统支,基金监管水平不断提升,供给能力有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