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地理选修课教学的实践与观察
2014-02-09张世山
张世山
摘 要: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教师的主导作用向学生主体作用的转变,合作教学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尝试,成功的课堂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对话的平台和条件,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实践
高中地理选修课教学内容作为高考测试内容的组成部分,是高中文科学生的必学课程。选修课文不少,但高考对选修课内容的测试较少,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上好选修课是每一个教师值得思考与探究的事情。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着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常识,经过实践与探究,逐步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并形成良好的学习过程。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充分利用学案,进行自主学习
“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方案。学案的设计完全可以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的“学”服务。学案是地理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我主要从以下形式展示学案,进行自主学习。
1.填空式:主要以选修课本中的概念及重难点知识为主线,使学生整体把握教材,加强记忆。
例如:关于生物多样性
目前,世界上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的原因是由于 等自然原因和 等人为原因。
保護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 、 、加大投资、加强 教育等。
2.表格式:主要以选修课本中的知识点的比较、总结规律为主,使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以达到深刻理解。
3.网络式:主要以选修课本中关联性地理知识为主,让学生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因果关系的能力。
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对于事物的两面性,他们会有不同的诠释和表达方式。开展地理公开辩论赛,给他们一个平台,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准备充分的材料,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材中来,从而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的学习方式有一个转变,使问题得到深化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多角度地看待问题。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
例如,在学习选修V《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自然界的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选修VI《环境保护》中,我们学习了应该怎样的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本身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主体又是人类本身,从而得出观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两种,即(1)人作为自然之子,是自然自身演化的结果,从而作为自然的一部分;(2)人作为外在于自然的存在物,独立于自然、与自然相并列。
根据以上阐述,展开主题为“人类是/不是大自然的保护者”的辩论赛。
通过充分的准备,精彩赛事的过程,学生开阔了视野,学到的知识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更多地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观察效果如下:进行合作教学能提供较为广泛的思路和反馈信息,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有序发展,能够大大地提高思维活动的有效性,学生通过合作来集思广益、协作攻关,从而能使知识趋于完整,结论趋于完满。在实践操作中对于合作教学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因此我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深入思考和反思,不断地完善,促进合作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誗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