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单课程中的奇妙世界
——我的“物理观察课堂”

2014-02-09孙晓燕

教育观察 2014年3期
关键词:课题物理生活

孙晓燕

(潍坊市奎文区德润国际学校,山东潍坊,261000)

一、课程的由来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一个现象令笔者非常困惑。很多初中生反映物理很难学,其中不乏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笔者开始关注初中生的物理学习现状,一份问卷调查显示,有53.2%的初中生认为物理学科是初中最难学或比较难学的科目。在与学生随机访谈中发现,很多学生在物理学科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上补习班,做大量习题,但是物理成绩仍然很难达到令自己满意的程度。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减少阻碍,笔者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一些反应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说起煮水饺,一部分学生说水饺下到锅里就是飘着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只吃过水饺,没有煮过,不知道它是什么状态。一位同事让她上初一的儿子看一看水开了没有,孩子却问:“水怎么算是开了?”在物理知识应用举例环节,学生举出的生活实例明显偏少,甚至对老师列举的一些生活实例表示没有见过。他们缺乏与初中物理知识相关的生活经历,没有基本的生活常识,这是导致物理难学的首要原因。调查中,有55.6%的初中生认可这一点。再如,我曾问几个家里有车的学生:“你记忆中的汽车有哪些组成部分,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想了想说:“有四个轮子,有方向盘,还有什么?想不起来了。”学生缺乏有意观察的意识和习惯,甚至对一些常见的现象熟视无睹,是造成物理难学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课程的目标

1.补充综合理科课程所需的感性认识;

2.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3.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4.教会学生创新的方法;

5.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课程的内容框架

教师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家访、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等形式的广泛调查,深入查找学生学习困难的知识点。综合学生和教师认为难理解的知识内容作为课程设计的内容目标。针对课程设计内容,选取合适的生活物品或生活现象为观察载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观察活动。根据活动的开展形式将其分为三类小课题:

1.家庭实践类,家长辅助在家里完成。例如:“观察高压锅”“用高压锅煮八宝粥”“包水饺”“炒土豆丝”“观察工具箱”等。这类观察活动大多数都是过程性观察,在学校不便开展,可以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完成。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生活实践中发现知识无处不在,处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喜欢观察、随时随处观察的良好习惯。

取6周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体质量100~140 g(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随机分为4组(n=10):即空白对照组、Nif组、CsA组、Nif+CsA组。各大鼠均于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级分笼喂养,温度20~26 ℃、湿度40%~70%;饲以标准饲料,自由饮水,12 h昼夜循环。

2.社会调查类,利用节假日小组合作完成。例如:“关于家用热水器的调查”“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调查”“关于自来水二次净化的调查”等。这是相对综合的活动,用的时间比较长,需要几个学生合作才能较好完成。针对不同的家用热水器,从价格、设计原理、使用方法、使用成本、安全性能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过的物理学知识对热水器的设计提出建议,能较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对不同热水器的比较,则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3.课堂提高类,老师引导学生完成。主要针对学习的学习难点设计,同时提高学生学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意识。例如:“观察刻度尺”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观察鸡蛋”“观察矿泉水瓶”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观察书包”引导学生总结不同书包的优点、缺点,并提出自己的创新设计。

四、课程的实施

1.精心设计,让学生走进生活开展观察活动,提高观察能力。(1)以生活中最普遍、最简单、最容易观察的事物为载体,深入挖掘其蕴含的知识点,其中以物理知识为主,适当挖掘生物和化学知识。例如:“观察鸡蛋”这个小课题,就是以最常见的鸡蛋为载体,挖掘液化、压强、惯性、沸点、蛋白质变性、卵的结构等知识。(2)从基本观察入手,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进行创新设计逐步深入,有的放矢地开展观察实践活动。

2.明确要求,让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实践。教师提出确切的观察要求,把观察的步骤、目的等一一具体化,确保学生的观察活动有序、有效、有收获。例如:在《观察书包》这一小课题中,观察作业是这样要求的:

观察书包

①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书包,总结它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

②观察各部分的制作材料,总结它们的共同特点。

③你的书包上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设计?它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互补,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共同进步。个人的观察可能有所偏重,分析的深浅程度也不同。为此,教师要采取多种交流措施,让学生彼此借鉴,互相补充。

家庭实践类的小课题,是在家里完成的,孩子和家长共同观察,随时交流,孩子可以学到很多生活经验,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不易,给孩子创造机会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让父母感受到孩子的成长。社会调查类的小课题,是利用假期完成的,学校在开学第一天给孩子们充分展示的机会,课题小组在班内展示,选出优秀的作品在全校同学中进行集中展示。课堂提高类的小课题可以当场进行交流展示。以下是课堂流程(如图1):组织学生先组内讨论,形成本组的观察报告,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同时也会生成新的问题。例如:“观察鸡蛋”的课例中,有的学生观察到鸡蛋黄的附近有个小黑点,但有的学生没有发现。有的学生还发现:有的鸡蛋有小黑点,有的鸡蛋却没有。为什么呢?这就激发了学生进行深入观察的兴致,同时也提醒着学生在以后的观察中要更加耐心细致。

图1

4.把握时机,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教师不仅仅让学生对一事一物进行观察,而更是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爱观察、善思考的好习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坚持培养多问、善思的好风气。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时,会出现大量不同观点,形成新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办法,把这些课堂生成性问题作为课后深入研究的问题。例如:我们建议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想法。当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应用到生活中,生活观察课就变得更有意义。

五、课程的评价

1.对学生评价。课堂提高类小课题采取对观察作业进行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社会调查类小课题采取课题评比的形式,对课题研究的小组进行评价。家庭实践类小课题由家长进行及时评价。在学期末,教师进行总评活动,对每位学生在一学期内参与生活观察课的情况进行等级评价,评价结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各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

2.对教师评价。每半个学期,以问卷的形式,针对老师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方式等开展调查。同时,学生有好的想法或建议,也可以随时提出或提交到课题组。教师则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促进教学,完善“引桥”课程,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对课程评价。从学校领导到参与听课的所有教师、学生,包括学生家长,都可以对课程的内容、形式、实施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对课程设计进行评价。每收到一条意见,我们都会及时进行讨论,一一答复。有益的意见建议,我们都会及时完善到课程设计中,在下一次的“引桥”课程中体现,让我们的“引桥”课程日益成熟,更好服务于教学。

六、课程实施的效果

1.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调查数据显示:96.2%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生活观察课;67.3%的学生表示相对于其他作业来说,更喜欢生活观察课的作业;100%的学生认为生活观察课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有帮助。从观察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尽管学生观察的详略程度有所不同、思考多少有所差别,但都能按时完成,有的还提出了更加新颖的观察方式和新问题。同时,他们还基本掌握了列表格、画图像等记录方法,为物理课中实验探究部分做了方法上的准备。

2.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难点选择率明显降低。生活观察课程为学生补充了大量感性认识资料,在学习相关物理知识点时,难度明显降低。表1数据显示了这一现象。

表1

3.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经课堂对比发现,经过“引桥”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学习物理方面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观察更细致,更容易发现问题。二是动手能力更强。从实验课上看热闹的学生几乎没有了,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乐于动手实验。三是生活实践能力更强。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主动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

七、课程开发的一些感悟

1.课程设计更加开放。生活观察课的直接来源就是生活,而一个简单的生活现象会包含很多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局限物理知识,而要适

当引入其他学科的内容。作为实施“引桥”课程的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巧妙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老师不断学习。教师还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把目光从仅仅传授知识转移到科学方法的传授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因为“引桥”课程的多面性,教师不仅要强化专业、精于专业,还要加强其他自然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课程的提出与设计,从学校的课堂走向家庭,观察生活现象,总结规律,为生活服务。因此,教师要上好生活观察课程,还要家长关注和支持。家长放手让孩子适当承担家务劳动,减轻了家长的负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成长,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观察、思考、探究,才能真正感受到物理学科是有趣、有用的科学。

[1] 宋培佩.整合有效资源 实现课程创生——《奇妙的物理现象》教学设计[J].中学物理,2010(10).

[2] 薛皎.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

猜你喜欢

课题物理生活
只因是物理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