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习惯,助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14-02-09梁强辉

教育观察 2014年14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小数运算

梁强辉

(茂名市第三小学,广东茂名,52500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关乎高效课堂的构建,更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数学思想等课改理念深入实施的基础。

一、强化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活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当前教育界极力推崇的“生本课堂”“先学后教”课堂模式都体现了课改改革进程中的这一理念,这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引导他们在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质疑的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譬如,我在讲授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时,就布置了以下几道预习题:

1.请你将下面六个算式分为两大类:

30.5÷0.5=61 7÷1.4=5

12÷2=6 70÷7=10

0.4÷0.2=2 60÷5=12

2.把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摆成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摆法?并列出算式。

第一种:每排( )个,摆成( )排。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每排( )个,摆成( )排。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每排( )个,摆成( )排。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到下面三个数的所有因数。

15的所有因数有:( )

16的所有因数有:( )

17的所有因数有:( )

4.相信你能写出下面几个数的倍数。

2的倍数有:( )

3的倍数有:( )

5的倍数有:( )

这几道预习题有效地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向课堂新学知识做好了充分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观察、分析与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这种预习学习的作业布置,为杜绝传统课堂上“明天要上新课了,请大家好好预习一下”之类泛泛而谈的预习方式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真倾听习惯

课堂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还是生生之间的小组合作,认真倾听都是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认真倾听,信息输入就会非常顺畅,并顺利转化为学生消化的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有意注意能够坚持的时间非常有限,加之数学知识抽象枯燥,因此如何创设适宜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真倾听的习惯就成为我们数学教师所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追求课堂语言的生动活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电教媒体的巧妙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关注全体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来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譬如,笔者在讲授四年级上册“生活中的负数”时,就精心创设了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逐步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导入新课,获得新知。

1.导入新课:同学们,哈尔滨的冰雪节中,有冰灯、冰雕、雪雕等冰雪艺术品,玲珑剔透,美不胜收。你知道举办冰雪节的时候,哈尔滨的当地气温是多少度吗?

2.引出负数:同学们,你们自己表达的符号自己清楚,可如果与冰雪节上全国的小朋友进行交流时方便吗?(生:不方便)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当监管部门对Ⅰ类村镇银行降低监管强度△θ时,会致使I类村镇银行贷款违约概率由A点移动到C点;同时,将下降的监管强度△θ转移到对Ⅲ类村镇银行的监管,使得Ⅲ类村镇银行贷款的违约概率由B点移动到D点(如图1)。因此,Ⅰ类村镇银行预期收益率的变动为:△θ,Ⅲ类村镇银行预期收益率的变动为:

3.突破难点:“0”是正数,还是负数?为什么?

4.拓展延伸:正负数除了可以表示温度以外,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整节课堂上以一连串的几个问题贯穿始终,不但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探索,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认真倾听的习惯,对于整体升华学生的数学思想与素养大有裨益。

三、提供时空,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独立思考已经不仅仅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关键,更是现代公民在激烈社会竞争中必备的人格基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照本宣科,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无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个性,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成为一句空谈。即使是在新型的合作模式课堂中,教师也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地独立思考,才能够为有效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譬如,笔者在讲授五年级下册“分数混合运算”的时候,首先组织学生复习了整数的运算定律、分数四则运算知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运算定理,学习整数、小数的混合运算方法,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及简便算法。之后,笔者出示了以下几道课堂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2.列式计算,能简便运算的可以采用简便运算

学生一边阅读教材,一边思考以上几道问题。他们或冥思苦想,或相互交流,不仅掌握了分数混合运算正确的计算方法,顺利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还用了有顺序地观察题目、分析审题、概括总结等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的课堂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想与能力。

四、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善于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质疑。的确,质疑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导火索,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更是开启学生创新能力之门的一把钥匙。因此,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世纪建设人才所必需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创设情境与氛围,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更要教授学生一定的质疑技巧与方法,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社会生活,发现数学奥秘,提升自己的质疑与创新能力。

譬如,笔者在讲授四年级下册“小数除法”的内容时,就分别在新旧知识联系处、重点难点突破处、课堂知识延伸处对学生进行了质疑方法的指导,大大提升了他们的质疑意识与能力。

1.新旧知识联系处质疑。课堂伊始,笔者出示了以下两道准备题,以引导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1)每袋水果糖0.5千克,3袋有多少千克?要求学生列式计算。说一说0.5×3表示什么意义?

(2)把1.5千克水果糖,分装成每袋 0.5千克,可以分装多少袋?说一说1.5÷0.5=3计算的思路,1.5÷0.5的意义?

2.重点难点突破处质疑。在讲解例题“2.4÷2=1.2”的时候,当行进到“整数部分没有余数,再除小数部分时,在商的右下角点商小数点,与被除数小数点对齐”时,笔者在课堂难点处指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可以商2?0.4表示什么?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小数除法列竖式计算时的注意事项,另一方面还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商的小数点定位的算理,升华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3.课堂知识延伸处质疑。这节课的课堂练习环节,笔者设置了以下四道小题:

3.9÷3 8.4÷4 3.6÷2 9.8÷7

在抽查个别学生的演算,指导个别学困生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本节课就已接近尾声。此时,笔者鼓励大家质疑。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练习得既快又准,老师非常满意。但是,你们能从这几个算式里面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1(略作观察、思索):除数都是整数。

生2:老师,那么除数如果是小数的话,该怎么计算呢?

……

到此,笔者鼓励学生质疑的目的已经达到,即引导学生从已学知识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课下查阅资料、预习教材,为顺利进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奠定基础。

五、着眼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们的建议》中指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这艘大船借以航行的帆,又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课外阅读,就没有风和帆。的确,身处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仅凭教材中提供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得我们的教育能够在纷纭复杂、丰富多彩的时代大河中弄潮,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夯实他们的知识储备,拓展他们的数学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当然,莫说数学课外阅读,即使是语文课外阅读,当前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也难以令人满意,所以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着眼发展,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阅读的需要。

譬如,笔者在讲授一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数”时,就广泛联系了“罗马数字中为什么没有‘0’”“人体身上的‘十二指肠’其实大约长30厘米,有600多块肌肉”等有趣的话题,激发了学生对数字的莫大兴趣。他们积极地翻阅图书,上网查询,获取了很多教材以外的知识,促进了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达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效果。班里经常会遇到很多十分聪明,但不爱学习,或者怕吃苦、怕挑战的学生。对此,笔者总是给他们讲解中外数学史上的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陈景润等著名数学家的事例,并推荐给他们《李毓佩数学学习故事》《数学的故事》《贝贝尼奇奇卡的数学之旅》《开发思维的趣味游戏》等数学课外阅读书籍,让他们爱上数学,爱上学习,爱上挑战困难,战胜自我,去迎接五光十色的数学世界。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是提升学习效率,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更是实践终生学习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创新意识的根本,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此,我们还刚刚在路上,任重而道远!

[1] 胡定中.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性[J].内蒙古教育,2011(16).

[2] 吕千松.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子,2013(11).

[3] 徐春霞.小学数学课外阅读指导浅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4).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小数运算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小数加减“四不忘”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有趣的运算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谈独立思考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