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梁柱
--外加强环板节点
2014-02-09徐松波张成领陈龙
徐松波,张成领,陈龙
浅谈钢梁柱
--外加强环板节点
Discussion on the Steel Beams-Outside Reinforcement Ring Plate Nodes
徐松波11,张成领22,陈龙11
1 引言
近年来,由于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规模的不断增大,主要建筑物预热器窑尾塔架的层高也不断增加——单系列5000t/d熟料规模生产线的框架顶层楼面已达125m之高。该结构通常平面尺寸较小、高度较大,底部几层单根梁柱的内力大,钢管混凝土柱和钢结构梁因其特有的性能优势而被广泛采用。然而顶部几层梁柱的内力相对较小,但为了保持柱的连续性,通常上部楼层仍然采用钢管结构,取消内灌混凝土,即为钢管柱。
自下而上所有的梁柱节点通常都采用外加强环板的刚性连接。设计时容易忽略钢梁与这两种不同类型柱的连接节点的差异,而简单地按同一种连接节点考虑,未能正确地考虑外加强环板宽度的差别而造成潜在的设计风险。
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的梁柱节点设计在现阶段主要依据规程CECS 28:2012。钢框架主梁与钢管混凝土柱为刚性节点,采用最多的是外加强环板的节点连接方式。
钢管-钢梁的外加强环板的节点连接主要参照《图集多、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01SG519),其计算可对照日本AIJ的规范。
2 外加强环板的形式和特点
2.1 外加强环板的形式
钢管混凝土柱或钢管柱在梁的上下翼缘位置设置上下加强环,与梁相连后,传递梁端弯矩。同时在上下环板之间焊一竖板,以传递梁端剪力[1]。上下环板采用全熔透焊缝与钢管柱焊接的腹板连接。
加强环板有多种形式,这里仅讨论在窑尾塔架中应用最多的弧形加强环,如图1所示。此类型的加强环板,外形曲线光滑,无明显应力集中点。制作时应采用机器切割,外形应平整光滑,无裂纹、刻痕。
2.2 外加强环板的特点
根据现有实验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梁柱刚性节点采用外加强环形式安全可靠,便于混凝土浇灌施工,同时加强环能和管柱共同工作,能可靠地将梁的内力传给柱肢,而且由于加强环的存在,管壁受力均匀,可防止局部应力集中,改善节点受力性能,也可增强节点和构件在水平方向的刚性[2],即传力明确,节点区应力分布比较均匀,刚度大,塑性性能好,承载力高。
柱头部分可以在工厂加工制作,将梁端连同加强环板与管柱段一起加工焊好,形成小段的钢梁。现场施工时,只需将二者等强焊接即可,非常方便。
3 外加强环板的设计计算
加强环板的设计计算,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梁端等强过渡并符合构造要求;(2)环板的设计承载力安全、可靠。环板的承载力受最大应力断面控制,对于第Ⅳ型弧形环板,当单向受拉时,最大应力是与力成30°角环板外缘的环向应力;当双向受拉时,由于应力的叠加,在与力方向成45°断面最小处的外缘环向拉应力最大,首先屈服[2]。以下为目前普遍采用的计算方法:
3.1 外加强环板宽度bs和厚度t1的计算(见图1)
Discussion on the
图1 钢管混凝土柱/钢管柱Ⅳ型加强环板
连接钢梁的环板宽度bs一般与梁翼缘等宽,以便于相互连接。
连接钢梁的环板厚度t1,按钢梁翼缘板的轴心拉力确定。
3.2 外加强环板控制截面宽度b的计算
3.2.1 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列出的计算方法[1][2]
式中:
D——圆钢管直径
t——柱肢钢管壁厚度
f——柱肢钢材强度设计值。
3.2.2 钢管柱-钢梁外加强环板连接节点
按日本《钢管构造设计施工指针同解说》[4]的方法计算
β——加强环同时受垂直双向拉力的比值,当单向受拉时,β=0
Nχ,maχ——χ方向由最不利效应组合产生的最大拉力
Ny——y方向与同时作用的拉力
f1——加强环板钢材抗拉强度设计值
be——柱肢管壁参与加强环工作的有效宽度。be=
式中:
Pa——梁翼缘的轴向容许力
F2——钢管的容许应力
其他符号同2.2.1条。
3.3 外加强环板的构造要求
(1)0.25≤bs/D≤0.75;
(2)0.1≤b/D≤0.35,b/t1≤10。
(3)此外,在《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 28:2012)中第6.4.1条有“外加强环的厚度不应小于钢梁翼缘的厚度,宽度b不应小于钢梁翼缘宽度的0.7倍”的要求,即b≥0.7bs。在国家标准图集《多、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01SG519)中也有相同的规定。
3.4 算例
计算条件:某钢管混凝土柱,钢管外直径(D)为850mm,壁厚(t)为20mm,钢管材质为Q345钢,内灌C40混凝土,柱肢钢管强度设计值(f)为295N/mm2,梁翼缘宽度(bs)为400mm,翼缘钢材强度设计值(f)为295N/mm2,轴向拉力N=2000kN。若钢管混凝土柱改为钢管柱,则再确定外环板宽度。
(1)假定拉力最大值Nmaχ=2000kN
(2)构造检验
①bs/D=400/850=0.47⊂[0.25,0.75],满足要求
②b/D=250/850=0.294⊂[0.1,0.35],满足要求
b/t1=250/18=13.9>10,不满足b/t1≤10的要求,即局部稳定不满足要求[5],因此需要沿管柱圆周均匀设置加劲肋,达到满足局部稳定的计算要求,保证翼缘的局部稳定。
③0.7bs=0.7×400=280mm>b=250mm,不满足b≥0.7bs。此处值得商榷,初步认为此条是针对空腹钢管连接节点的规定,而此条规定的实际依据有待进一步考察。
(3)若钢梁与钢管柱连接,此时的外环板宽度按日本《钢管构造设计施工指针同解说》式(3)计算得b不宜小于304.56mm,与按上法求得的最低要求212mm相差43.66%。
即使认为(2)-③和(3)两者的适用条件都是钢梁对空腹钢管的连接要求,280mm和304.56mm的最低宽度要求也相差8.77%。因此按“最小宽度不小于梁宽的0.7倍”来决定环板宽度,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值得注意。
4 结语
从以上对比计算可知钢管内是否灌注混凝土,对于外环板的宽度影响较大。因此,对于底部几层灌混凝土,而顶部几层因荷载较轻而设成钢管柱的窑尾塔架之类的结构,应该引起重视,需要重新复核、验算节点,而不能简单地直接使用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的节点。
“b/t1≤10”的构造要求,应该是钢结构规范GB50017[5]中4.3.8条梁受压翼缘自由外伸宽度b与其厚度t1之比的限制要求,应该是非强制性的。只要采取措施保证外加强环板的局部稳定,此条构造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可以放宽。
“环带的最小宽度b不小于0.7bs”的规定也不可简单地直接套用,这应该和梁、柱的比例及尺寸有关。实际工程中考虑楼板作用与否似乎也有影响。对于荷载较大的连接节点,还须采用有限元等其他方法进行计算、检查、验算,以保证节点的安全、牢固、可靠。
[1]钟善桐,高层钢管混凝土结构[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
[2]韩林海杨有福,现代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2
[3]CECS 28:2012.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4]AIJ-CFT(1997年版).Recommendations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Structures[S].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Japan(AIJ),Tokyo,Japan.1997
[5]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6]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TUTU223223
:A:A
:10011001--61716171(20142014)0606--00900090--0202
通讯地址:1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51;2中材国际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江苏南京211100;
2014-03-26;编辑:赵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