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难点及对策建议
2014-02-09曹文勤王文兵李培明
丛 俊,曹文勤,王文兵,李培明
(1.江苏省辐射环境保护咨询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9;2.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 南京 210024)
常州市“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江苏省电力公司电网规划环评的试点项目。本文基于常州市“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成果,对电网规划环评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电网规划环评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1 缺乏指导性规划环评导则
不同行业的规划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及影响的作用时间相差甚远,每个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随规划的类型、特性、层次及实施主体而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规定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原则、工作程序、方法、内容及要求,没有分具体行业进行规定,也没有制定配套的法规、规章以及相关的技术规范。同时此导则提出的规划环评的方法、内容和要求是引导性、启发性的,对于具体的评价思路、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和内容框架尚没有更为详细具体的指导,而这些对于开展实际的规划环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评价单位大多借鉴其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和方法来开展电网规划环评,从而导致电网规划环评的的评价思路、内容框架、方法和指标不统一[1-4]。
1.2 协调性分析较为薄弱
与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明显不同,分析电网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相容性是电网规划环评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笔者对已经开展的为数不多的电网规划环评分析后发现,电网规划环评中协调性分析内容较为薄弱,需加强与完善。
电网规划协调性分析主要分为电网规划与上层规划的相容性分析,以及与同层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在电网规划环评中,上层规划主要为城市总体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同层规划主要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和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电网规划常与上层规划和同层规划衔接不好,使得电网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困难重重[5]。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对电网规划不够重视,电网规划未能早期介入到城市总体规划等上层规划中,致使电网规划的约束力较弱;对于同层规划,电网规划与其他各类专项规划之间常常会出现交叉甚至相互冲突,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各类专项规划在规划地位上是平等的,同时各类专项规划编制机关的出发点与侧重点各不相同,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二是电网规划的深度不够,大多停留在总体规划阶段,并没有深化为控制性的详细规划,因此难以确定电网线路走廊和变电站等设施在城市控制性规划图中的具体地理位置。
1.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困难
电网规划实施后对生态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是电网规划环评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电网规划环评工作中的难点之一。生态敏感区如采用传统的现场勘查方式进行调研工作量较大,尤其对于生态敏感目标较多且分布较广的地区,且由于电网规划处于总体规划阶段,电网规划的变电站站址和线路走廊尚不明确,无法确定规划的变电站站址和线路走廊与生态敏感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
2 电网规划环评中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1 制定电网规划环评导则
目前没有针对电网规划的环评导则,导致电网规划环评的思路、内容框架、方法和指标不统一,严重制约了电网规划环评的发展。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制定针对电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或规范性文件,并制定配套的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明确电网规划环评的方法及体系,细化规划环评的内容和深度要求,为电网规划环评的有效实施和健康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2.2 提出可行的协调性分析指标体系
解决电网规划环评中协调性分析关键在于提出既能满足环境管理要求,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笔者在结合相关电网规划环评实际案例和相关学者[5-7]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电网规划的协调性分析(见表1),一级指标主要考虑电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等上层规划的相容性、与其他同层专项规划的协调性及兼容性,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并由此提出更为具体的三级评价指标。
表1电网规划环评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2,6-9]
项 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上层规划相容性分析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电力负荷预测与城市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空间布局及定位的相容性分析,电力负荷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产业体系、城市建设的相容性分析电力弹性系数、人均用电量、全市及分区电力负荷密度、输电网及高压配电网结构;各等级变电站供电半径、容载比及主变负荷率、供电可靠性、有效性;线路走廊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土地利用原则和土地预留量与规划变电站及输电线路走廊土地需求量的匹配度变电站土地预留量、输电线路走廊土地预留量;变电站土地需求量,输电线路走廊土地需求量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强度与变电站及输电线路走廊规划型式的匹配度人口密度、单位土地面积GDP产出、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各类变电站用地面积,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型式同层规划协调性分析公用设施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用地范围与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范围的临近度、城市地下空间的有效综合利用变电站及输电线路用地范围、市政公共设施用地范围,两者的临近度、电缆线路与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管线间的安全距离以及二者共用地下管道的可行性生态体系建设要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控制要求;生态环境功能区保护目标可达性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变电站用地集约化程度、单位线路投影面积输电容量;规划变电站和线路走廊对周围土地使用功能的限制面积和程度
首选,根据常州市城市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内容,依托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来预测电力负荷,然后通过人均用电量、电力弹性系数等指标,充分利用城市规划空间布局、城市规划用地资料,从根本的层面上分析城市建设用地对电力需求发展的需求。通过上述电力需求预测,按照各等级变电站供电半径等指标初步分析变电站布局及线路走廊规划与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相符性。同时,根据电网规划的布局及各电压等级变电站布局的供电可靠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指标,分析电网规划的变电站布局与城市规划空间布局、功能区分及相应的电力需求的协调性。
其次,根据科学用地、节约用地等原则,结合常州市的区域规划定位、功能分区、土地资源和线路走廊资源现状等指标,初步对变电站的布置型式和输电线路的架设方式和型式提出推荐性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电网发展规划,根据各类输电线路投影面积初步估算全市变电站和输变电路走廊土地需求量,并与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供电设施布局、预留电网架设用地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两者的匹配度。
电力设施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电网与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的合理整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更重要的是可有效避免电网设施建设与其他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发生冲突的现象。我们利用市政设施的用地范围、变电站与输电线路用地范围、上述二者的临近度、电缆输电线路与其他地下市政工程管线间的安全距离以及二者共用地下管道的可行性等指标分析了电网规划的协调性。
对于生态功能区划协调性分析,在常州市“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环评中,我们结合《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常州部分),利用生态功能区目标可达性作为控制指标,重点分析了变电站的选址、输电线路走廊规划是否满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保护目标的要求,如有冲突应对电网规划方案进行调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的另一主要内容,电网规划除了需要考虑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外,还需考虑电网规划对土地资源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在常州市“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环评中,我们充分考虑常州市土地资源、走廊资源紧缺的特点,根据优化布局、集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尽可能利用现有的高压架空走廊等原则,从变电站用地集约化程度、单位线路投影面积输电容量,规划变电站及线路走廊对周围土地功能的限制面积和程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引导性指标。
2.3 采用先进技术确定生态敏感区
针对电网规划环评对生态敏感区的确定和现场勘查较为困难的问题,在常州市“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环评中采用GIS支持下的叠图法进行规划实施后对生态敏感区域的影响分析,将生态敏感区分布图与现状和电网规划图进行叠图分析,分别判定评价范围的生态敏感区域与规划电网的相互位置关系,可方便的确定电网规划可能涉及的生态敏感区,可以清楚的看出变电站和输电线路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发现电网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实现了环境影响评价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同时利用GIS支持下的叠图法,可较为方便的初步判定土地利用影响、输电线路走廊影响、生物量损失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3 结语
我国的电网规划环评仍处于探索阶段,对规划环评的具体内容、研究方法与深度要求还不是非常具体与明确,有必要制定一个针对输变电工程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或规范性文件来指导电网规划环评的开展。在进行电网规划的协调性分析过程中发现,由于各类专项规划编制部门的出发点、侧重点不同,各类专项规划之间常常会出现交叉甚至相互冲突,建议在政府规划部门的统领下建立各类专项规划部门之间的长效的沟通协作机制,规划环评在规划编制初期尽早介入,推动各专项规划部门的配合与协作,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环境的综合保护,实现城市电网与城市环境、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
[1]朱法华,王 圣,刘思湄.中国电力规划环评的发展与建议[J].电力环境保护,2007,23(5):9-l3.
[2]李 艳.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的几个要点[J].电力环境保护,2009,25(2):47-49.
[3]莫 华,王 萌.输变电项目环评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电力环境保护,2007,23(4):4-7.
[4]鞠美庭,朱 坦.对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上海环境科学,2003,(12):81-83.
[5]罗嘉佳,吴仁海,林海健,等.中国规划环评中协调性分析的作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1):191-194.
[6]李晓琴,朱庚富.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例分析与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9:178-180.
[7]朱庚富,周 静.城市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8]王志标,木月波,王 圣,等.输变电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思路实践与探讨[J].能源环境保护,2011,(25)2:39-42.
[9]李 川.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管理,2010,(35)8: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