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2-08赵春艳ZHAOChunyan李琳LILin
赵春艳 ZHAO Chun-yan;李琳 LI Lin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850)
0 引言
高职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补充,肩负着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今天,高职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都关系到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可是,近些年来,高职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由于很多学生学习准备的严重不足,使得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难以按时进行,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为了适应高职学校这种“无淘汰招生”的现状,贯彻“有教无类”的方针,认真研究高职学校学生学习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取得学习效益,改进学校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教育服务将是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为此,我们在2013年9-10月,对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动力”等方面的调查,依据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的成因分析,重点是为此研究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方向提供参考,也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同学们提高学习能力、改进学习方法等提供帮助。
1 对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
1.1 调查范围
调查时间:2013年9月15日-2013年10月20日;
调查地点:广州工商高职技术学院;
调查对象:全日制在校专科大学生;
调查方法:网上调查问卷、学生访谈、统计数据、数据分析。
1.2 调查基本情况
我们于2013年9-10月份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州工商高职技术学院2011和2012级3068名同学进行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生环境与学习动力方面的学习状况”调查。“调查问卷”涵盖了学生基本情况、以往学习表现、以往学习兴趣、以往学习习惯及感受、高职学校目标选择、学习动力类型、动力水平、动力影响因素、动力状况自我评价及学习体验等22个大问题,41个小问题。本次调查问卷的实施由我们工商管理系经济管理教研室的全体教师所承担的授课班级中展开,由各班班长负责,并通过Excel软件进行录入及统计分析。
1.2.1 学习态度(表1)
1.2.2 学习方法(表2)
1.2.3 学习环境(表3)
1.2.4 学习动力(表4)
从表1-表4中数据占比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自控力很差,几乎没有自觉学习的能力和要求,对于自己来学校的任务不明确,对专业与就业的关系模糊,在校期间也没有压力和忧患意识。调查结果与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学习这些份内的事情不感兴趣,但当我们虑及他们的前途询问他们时,绝大多数同学会把自己的将来想得非常美好,仿佛将来自己要走的是一条康庄大道。他们大多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当然也没有动力,没有动力也就没有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有相当部分学生处在对自己要求不严,得过且过的状况中。这样的学生对于家长、老师和学校来讲都是非常棘手。
表1
表2
表3
表4
1.3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3.1 学习态度 统计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待生活学习比较积极,但是34.56%的学生没有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而制定了学习计划的学生能基本完成学习计划的只占40%,从不逃课的的学生不到一半,逃课的原因大多选择的是对课程不感兴趣。
1.3.2 学习方法 统计调查中发现,上课不记笔记的同学较多,偶尔会记的也就占55.15%;在课程学习中,选择的是以老师讲为主,学习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的同学居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不经常关注;遇到学习方面的困难时首要选择的是在网上提问,而不是请教老师;大多数同学课前是不预习的;47.41%的同学在课后会进行巩固复习;对于小组学习讨论有时参加,还有52.60%的学生没有兴趣参与;认为自己的学习方法一般得当;同时希望自己摸索好方法;42.0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时能够调整学习不恰当的方法。
1.3.3 学习环境 统计调查中发现,学生把校园学习氛围是否浓厚作为了学习环境的首要选择;宿舍、教室、学习氛围评价是一般,图书馆学习氛围较好;对待考试的选择就是平时积累加期末复习;偶尔选择与任课老师交流下;对于课余时间方面大多数同学选择睡觉和上网。
1.3.4 学习动力 统计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于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有少部分同学选择来自家庭;有时动力十足,有时时断时续;对自己的渴望有优异成绩的学生居多;有相当多的同学认为大学学习动力提供主要是为了理想目标在逐步实现;也有少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于专业兴趣或课程吸引;较多的同学学习动力来自于巨大的就业压力;在水平与文凭间好多学生选择学习是一种信仰。
2 针对问题进行现状成因分析
2.1 学习行为 上述问卷调查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不够清晰,学习时容易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考虑专业发展前景,就业问题时比较片面,学生现在学习的行为动机有些急功近利,而另一个方面是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不再努力学习,荒废了大学的宝贵时间。
2.2 学习状态 通过上述的调查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能按老师要求进行思考,得出答案的”为41%;“一般不自己思考”的占28%;“只按要求完成作业,不自己安排学习”的占68%;“经常不做作业或从不做作业也不安排学习”的占16%,这些统计结果比较客观的反应了当前高校一些实际情况,学生学习依然是被动的,而且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刻苦钻研努力进取的精神,没有自主学习的动力。
2.3 教学状况 在上述统计分析中我们看出,一部分学生学习状况的好坏直接受老师教学的影响。现阶段的教师教学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教学,在课堂上以老师讲课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老师依然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而缺乏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没有很好的培养模式。
3 研究探索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学风建设 创建优良学风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风是一个学校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的体现,也深刻影响校园的学习氛围,文化氛围。优秀的大学必然有着优良的学风,因此,学风建设应作为高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并重点抓住以下三个方面:一,严明学习纪律——规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二,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三,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和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这三个方面是构成良好学风的必要条件,须把三者结合起来,共同抓好落实。
3.2 端正学习态度
3.2.1 化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学会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觉主动的钻研知识,只有化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学生才能积极拓展提升自己,取得长足的进步。
3.2.2 鼓励竞争,强大自我。没有竞争机制,集体便没有活力,个人便没有危机感,辅导员应在班集体创造出强有力的竞争局面,用竞争激发学生昂扬的斗志,挖掘学习巨大的潜能。经常开展各种类型竞赛,通过竞争,学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完成任务的紧迫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从而改掉学生拖拉懒散的作风。
3.2.3 让学生学会“会学”。“未来社会的文盲是没有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人”,引导学生真正认识“会学”的意义,认识自学能力的重要性,用身边同学的成功经验启发学生,利用班会和恰当时机,经常渗透学法指导。学习有规律可循,但又因人而异,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既有整体上的指导,又要注意个别指导,同时也创造条件进行学习方法交流,让成功学生谈经验体会,让学生在交流中吸收借鉴他人经验,改善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3.3 教学方法的改进与调整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应该如何发挥作用与调整,是目前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为此建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3.1 把握好教学难度。把握教学难度,创造“可教育时刻”。“可教育时刻”是指学生愿意学习新知识的那一时刻。如何创造这一时刻呢?可以从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那个起点开始出发。例如:当代的电影、流行歌曲、电视节目、新闻消息等都可作为教学开端的背景知识,而不是仅以枯燥的书本文字为出发点。每个教师都能创造自己的可教育时刻,只要用心去发现和思考。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那些知识,就是你要用心把握的可教育时刻,一定要抓住。例如,在学生评教工作中,那些比较受欢迎的老师,要么是知识渊博,要么是和蔼可亲,要么是能讲解一些跟时代息息相关的事情。尤其是其中与时代息息相关的一些事情,就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就发现了学生的可教育时刻。
3.3.2 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任务中。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我们是不能通过外部奖赏使他们变得富有内在动机的。只有设法使他们投入任务之中,才能达到激励内在动机的目的。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在投入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但不会受到失败的威胁,而且会使学习任务变得更加容易完成,学习因此受到鼓舞。要做到这一点,显然教师要完成许多“家庭作业”,仔细考虑好在讲述知识时如何从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开始,从引发内在兴趣开始。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米勒曾经说过:“我认为,教师应该较少详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以现成答案,要指出所教课程的戏剧性、美妙之处,引发美感,必须引发智力活动过程,必须产生对知识本身的感受。如果做到这些,那么,学习将是一种令人激动的冒险活动,就很少有人会逃避这种活动。这是一种精神的觉醒,这种精神可能持续人的一生。”这样学生就会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能力的范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不再去找一些客观的原因。
3.3.3 学会正确的归因。每个人往往都有一种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把成败归因于外部原因,容易产生被动、消极、依赖、侥幸等心理;把成败归因于自己不可控制的原因,容易形成听天由命、不负责任的心理,有时甚至产生无助感,把成败归因于某些稳定因素时,容易产生思想上的情绪化和盲目性,盲目乐观或悲观。因此,最好把成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可以控制的内部因素,如努力程度、动机强弱、知识基础是不是牢固等。我们在教育学生面对困难、挫折时,引导他们正确归因。要多找自身的原因,少找客观的原因。
3.4 考核方式的改革 心理学实验证明,当学生知道自己处于一种被压迫监视的环境中,他们的内在动机就会收到压抑。这一研究和学校教育显然有很大的关系。当学生发现一双眼睛在身后盯着自己,他们很少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动机。这种情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十分不利的信息;“我知道你不行,如果我不监视你,你就会出现错误。”或“知道你不想学习,但你没有其他选择,你必须学习,因为我在你身后盯着你”。处在这种情境之中,哪里还能激发起内在动机呢?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受什么控制的感受(控制感)会影响自主性学习动机和主体意识的发展。许多实验证明了这一论点,如果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检查自己的学习结果,那么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个实验中,教25位教师如何给学生以更大的责任去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结果学生的阅读成绩明显上升,而且,当教师最大程度地遵循了实验者意图的,其效果最好。在魏书生老师的教学中,从来是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自己给自己分配学习任务和内容,这样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还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当魏老师外出出差学生照样安安静静地学习。这就是学生主体意识增加后变被动监视为主动积极,变“奴仆”为“主宰”。
4 结束语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然而大学期间,有许多同学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同学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教育家斯金纳曾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毕业后的我们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其发展到了关键的拐点,面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我们的高职教育将向何处去?怎样走下去?本课题的研究重在通过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寻找到适合中国高职教育发展培养目标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借鉴欧洲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研究中国高职教育的模式,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之路。
[1]张柱银,李硕.学生“厌学”现象浅析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4(6):47-48.
[2]吴映曈,郝卿.当前高校学风状况调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4).
[3]许淑君.大学本科生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J].价值工程,2012(10).
[4]王越,王兆国.学生学习状况评价与预测研究[J].价值工程,2010(12).
[5]柳美花.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J].价值工程,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