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职业倾向的关系研究
2014-02-08张世平
张世平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职业倾向的关系研究
张世平
目的:探讨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职业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问卷、方俐洛等修订的霍兰德职业倾向量表对被试进行测试,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职业倾向的某些类型相关水平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的水平;回归分析表明持胜任型态度的女大学生更倾向于从事事业型(Beta=0.133,P<0.05)和研究型事业(Beta=0.16,P<0.05);家庭-事业型女大学生更倾向于从事常规型事业(Beta=1.66,P<0.05)。结论:性别角色态度能有效预测女大学生的职业倾向。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职业倾向
张世平/平顶山市教育局教研室中教一级,硕士(河南平顶山467000)。
职业倾向是一个人的职业愿望,是对职业的一种自我表现概念。美国MIT教授Schein(1978)认为,职业倾向实际上是一个持续探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逐步形成比较清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1]。国外研究结果表明,性别角色态度对男性职业倾向影响并不显著,这一结论已经达成共识。然而,性别角色态度对女性职业倾向的影响尚存在争议。有的研究结论发现性别角色态度对女性职业倾向的关系并不显著,有的研究结果发现性别角色态度对女性职业倾向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从性别角色态度与职业倾向的关系进行探讨,试图发现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职业倾向的内在联系,为女大学生自我择业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是河南大学、平顶山学院、平顶山工学院大一至大四本科女大学生,包括文、理科16个专业,700名女大学生。采用整群抽样,把自编的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问卷和职业倾向问卷一起发给被试。当场发放施测,当场收回。正式施测发放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00份,剔除无效问卷68份,获得有效问卷532份,回收率90.9%,问卷有效性达到88.66%。把正式调查得到的532份有效被试的样本分成两半。
(二)研究工具
1.自编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问卷,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分为四个维度,即家庭-学业-事业角色期望、事业-义务、两性交往-社会参与、能力与义务四个维度。问卷包括18个题目,2道反向计分题。信度0.902,效度0.850。
2.霍兰德职业倾向量表Cronbach a=0.87,重测信度r=0.83(p<0.001),折半信度为(r=0.82(n=401,p<0.001),该测验从兴趣、能力、喜好和自我评定四方面确定被试的职业倾向,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对其信度进行了进一步检验,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836。
(三)数据处理
所有被试在统一指导语下独立答题,当场回收问卷,采用SPSS13.0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职业倾向的相关
我们用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来探讨性别角色态度的子维度与职业倾向的子维度之间的相关程度,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性别角色态度与职业倾向的相关分析结果
由表1可知,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态度家庭-事业因子与事业型职业倾向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与常规型职业倾向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胜任与研究型、事业型社会型职业倾向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性格-职业与艺术型、事业型职业倾向类型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人格特质与现实型职业倾向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二)性别角色态度对职业倾向的回归分析
从上面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性别角色态度与职业倾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将性别角色态度的4个维度确定为自变量(因),将职业倾向的不同类型的总分作为因变量(果),用enter法,通过对所设定的F检验统计量的概率标准进行逐步回归。根据F检验,剔除不能纳入回归方程的维度,其结果见表2。
表2 性别角色态度与职业倾向的回归分析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胜任因子对事业型职业倾向有非常显著的回归效应,Beta值分别为0.133,R2值为0.055,可解释性事业型职业倾向5.5%的变异量;胜任因子对研究型职业倾向也具有极其显著的回归效应,Beta值为0.160,R2值为0.065,可解释性研究型职业倾向6.5%的变异量。性别角色态度的家庭-事业因子对常规型职业倾向有显著的回归效应。Beta值为0.116,R2值为0.040,可解释常规型4%的变异量。因此,性别角色态度胜任因子对女大学生事业型、研究型职业倾向均有较高的预测性,同时性别角色态度的家庭-事业因子对常规型职业倾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且三个因子对职业倾向类型的预测均为正向预测。另外我们发现性别角色态度的其它因子对社会型、艺术型职业倾向没有预测作用。
三、结果讨论
首先,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态度的因子女性权利-家庭义务与事业型职业倾向存在显著相关,与常规型职业倾向的相关达到非常显著水平。主要有以下原因:随着时代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现代化,大多数女性拥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到社会职业劳动大军中来。女性,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念也在发生很大变化。在事业与家庭方面,持有男女平等性别角色态度的女大学生,逐步摆脱“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传统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束缚,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努力追求事业的成功,渴望在职业领域实现女性的自我价值。徐敏(1994)对中国女大学生性别角色自认与性别角色伙伴的社会期望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女大学生性别角色自认模式有三种,一种是家庭型,一种是事业型,另一种是家庭和事业兼顾型。事业和家庭兼顾型的女大学生认为家庭和事业是女性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不会满足一种角色的出色表现[3]。认为一个出色的女人必须向社会证明自己有演好两种角色的能力,只有这样,女性才是成功的。因此,认同这种模式性别角色态度的女大学生,择业主要倾向于常规型职业或同时考虑事业型职业。
其次,性别角色态度的胜任因子与研究型、事业型职业倾向相关达到非常显著水平。这是因为在女性能力认知方面,性别角色态度比较现代的女大学生择业时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和较高的就业心理期望。对领导角色和冒险活动感兴趣,喜欢从事领导他人实现组织目标或获取经济收益的活动,比较看重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成就。认为选择事业型的职业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符合家人对自己的期望,同时对其本身也有一种心理补偿作用。另外,根据目前社会职业排名来看,研究型的职业在社会上是一种社会声望很高的职业,大学生也较重视科学研究,认为女性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胜任研究型的职业,所以在择业选择时候倾向于选择研究型的职业。因此性别角色态度的胜任因子与研究型、事业型职业倾向相关非常显著。女性心理学家埃托奥·布里奇斯(2003)认为,在一个社会文化情景中进行职业抉择,其中显著的社会性别态度和文化对个人职业倾向起着重要预测作用[4]。这与Fitzgerald(1995)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5]。
第三,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的性格——职业因子与艺术型、事业型职业倾向存在显著相关。传统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认为,女性是温柔、文静的,男性是勇敢的,无形中给男女贴上性别角色标签,即男性是“主外的”,“要以事业为重”;女性是“主内的”,“要以家庭为主”。但在性格-职业方面性别角色态度比较,现代的女大学生性格活泼、个性开朗、富于幻想、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刺激和挑战,具有冒险性人格特征,较少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霍兰德研究发现具备冒险性人格特征的人乐意从事说服教育性社会工作和创造性工作,因此,她们的职业意向大多属于艺术型和事业型的。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的子维度与职业倾向的不同类型呈现显著相关。其中性别角色态度的子维度胜任职位与事业型、研究型职业倾向相关极其显著,并对事业型、研究型职业倾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女大学生在家庭-事业方面的性别角色态度与常规型职业倾向相关显著,并对常规型职业倾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1]Astin H S.Themeaning ofwork in women’s life:a sociopsychological model of career choice and work behavior[J].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1984(12):117-126.
[2]方俐洛,白利刚,凌文辁.HOLLAND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的建构[J].心理学报,1996(2):113-119.
[3]徐敏.当代女大学生的角色自认与性别角色伙伴的社会期望[J].浙江学刊,1994(1):74-75.
[4]埃托奥·布里奇斯.女性心理学[M].苏彦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6-87.
[5]Schwarzer R,Aristi B.Optimistic self-beliefs: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J].World Psychology,1997,3(1-2):177-190.
G444
B
1671-6531(2014)05-0056-02
姚 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