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绳跳出新、奇、趣
——浅谈大班幼儿跳绳活动的指导策略

2014-02-08娄彬蓉

文教资料 2014年1期
关键词:跳绳动作幼儿

娄彬蓉

(宁海县岔路镇学前教育中心,浙江 宁海 315600)

童绳跳出新、奇、趣
——浅谈大班幼儿跳绳活动的指导策略

娄彬蓉

(宁海县岔路镇学前教育中心,浙江 宁海 315600)

跳绳是我国大班幼儿年龄阶段的一项必达的体育运动项目,幼儿进入大班后都要开始练习跳绳。本文分析了大班幼儿跳绳活动的指导策略,旨在跳出新、奇、趣。

大班幼儿 跳绳活动 指导策略

《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加。”

跳绳是一项集游戏、锻炼于一体的全身性、综合性运动项目,可以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增强人体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跳绳简单易行,花样繁多,可简可繁,随时可做,一学就会,特别适宜在气温较低的季节作为健身运动,尤其是冬天,经常可以看见幼儿在操场上欢快地跳绳。

跳绳使人精神舒畅,行走有力,更主要的是促进血液循环,发挥通筋活络、健脑的作用,促进儿童心灵手巧。幼儿手脚协调配合,摇绳练臂力,跳绳练腿劲,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人的机体在运动时会把信息反馈给大脑,从而刺激大脑的积极思维,而幼儿跳绳时的边跳边数个数正是这样,通过信息的来回往返,促进大脑思维加快,判断更准确,让肢体更灵活有力。

大班幼儿各方面动作发展协调,能熟练掌握跳绳的技能,说明幼儿在动作平衡、协调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跳绳,是我园大班幼儿年龄阶段的一项必达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幼儿进入大班后都要开始练习跳绳。但第一次组织大一班幼儿跳绳时,老师发现40名幼儿能连续会跳绳的只有2个。幼儿拿着绳子不知该怎么跳,对跳绳缺乏了解,只好玩绳子,不热衷于跳绳。老师看到后极力鼓励他们练习,但都无济于事,他们对练习跳绳没有丝毫兴趣和自信,都跟老师嚷嚷:“老师,跳绳太难了,我们学不会的,不想学了!”如晗晗小朋友是中班的插班生,各方面能力一般,不愿与人亲近交流。在开始练习跳绳的过程中,她反复尝试几次之后,很快就失去兴趣,一个人把绳子甩来甩去,还拿绳子和小朋友一起拉拉扯扯。

根据幼儿跳绳活动的现状,我们大一班开展了“大班幼儿跳绳指导策略”的小课题研究,从激发幼儿对跳绳活动的兴趣出发,逐步深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掌握跳绳的正确方法和技巧,促进身体协调能力,增强抵抗力,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一、活动指导策略

(一)自主选择分组,保证跳绳活动时间和场地。

大班幼儿在探究新领域时往往爱急于求成,看见别人跳绳觉得很简单,自己左跳不会,右跳也不会,越跳越没有信心,干脆把绳子扔到一边不跳了。而一旦发现别的幼儿能学会跳绳,无形中就会激励他们自己努力练习。因此我们让幼儿自主选择跳绳玩伴,36位幼儿分成四大组,每一大组9位幼儿,比一比哪组幼儿跳绳技术掌握得最好、最快。

开始练习跳绳阶段,无论是晨间活动、体育课,还是在下午自由活动时间,只要幼儿主动想跳绳,我们两位老师就分组、分时段、分场地进行指导,尽量保证幼儿每天有4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跳绳练习。同时指导幼儿练习前一定要做好身体各部位的准备活动,特别是足部、腿部、腕部、踝部等部位,结束时一定要做好放松活动。

(二)整体示范,激发兴趣。

我们指导幼儿跳绳,首先要了解幼儿的跳绳水平。在与幼儿共同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活动、经过多次观察,了解当前幼儿已有的活动经验,正确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还要特别关注个别幼儿动作能力发展的差异。

我们在仔细观察幼儿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练习跳绳时无法掌握跳绳的要领,动作不够规范才导致无法学会跳绳的。幼儿跳绳时,不是绳到了脚边还没起跳,就是绳还没到脚边就先起跳。这是因为没有掌握跳绳时的节奏,因为跳绳不但需要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配合,还需要良好的节奏感。他们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手举得太高,跳不过去;(2)绳子甩过来的时候,两只手合在前面,使绳子卷在一起;(3)绳子还没甩,脚先跳起来了;(4)好不容易跳过去了,人蹲下来,下一个无法接上去。

有的幼儿在练习时只存在一个问题,有的幼儿可能几个问题都有,当任何一个问题存在时,幼儿都不能熟练掌握跳绳的要领。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和倾向,直接推动活动的进行,对幼儿自觉主动地参与跳绳活动有决定性的意义。

比如有的小朋友,一开始练的时候缺乏耐心和方法,总觉得自己跳不好,经常是没练一会儿就把绳子扔在地上自顾自去玩了。其实,幼儿缺乏的是对跳绳的兴趣。

为了激发幼儿对跳绳活动的兴趣,我们积极鼓励幼儿自己尝试练习跳绳,再请班级里已经会跳绳的幼儿做榜样,其他幼儿观察:绳子是怎么放的?他跳绳时的两脚的动作是怎么配合的?两只手是怎么甩的?应该注意哪些动作?让幼儿对跳绳的动作有初步的认识。

(三)分解动作,分步练习,循序渐进。

跳绳是项综合性的全身运动,因此我们先给幼儿做示范,分解跳绳的双手和双脚的动作,讲解动作要点,从徒手听节奏跳、按节奏模仿跳绳动作、单手拿绳、双手拿绳实际练习等进行分步练习。

1.徒手听节奏跳。我们先讲清跳绳时的腿部动作要领:幼儿在整个跳绳过程中应该是:髋、膝、踝关节充分压紧,最大限度地降低关节的伸展程度,缩短缓冲的时间,然后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让幼儿随着节奏跳。

2.按节奏模仿跳绳动作。幼儿仍空着双手,按照已熟悉的节奏,双臂和双脚模仿跳绳的动作。上肢动作要领:大臂夹紧,小臂微曲,摇绳时用小臂和手腕的力量转动摇绳。这种摇绳的方法,不仅省力,而且平稳。大臂外展,增加了阻力臂,在绕绳时不仅需要很大的力量,而且动作不稳定,易于掉绳。我们还纠正了个别幼儿不正确的方法:让练习者腋下夹上手帕,因为幼儿随时注意自己要夹紧大臂,所以能达到很好地纠正动作的目的。

3.单手拿绳。幼儿先两手握绳,两臂自然弯曲,上臂和前臂夹角为120°,握住跳绳的两头,左、右手交替拿绳,要求绳落地时双脚跳动,按正常的节奏模仿跳绳动作。

4.双手拿绳实际练习。我们要求幼儿的头部动作一定要规范,头部动作在跳绳过程中起到稳定身体的作用。正确的头部动作是:头微低,目视正前下方3米处,这样才能控制好身体平衡。只有身体平衡了,跳绳的动作才能稳定,才不容易失误,才能跳得快。

让幼儿练习双脚正跳时,将跳绳放在体后,两手腕同时用力从体后向体前摇绳,当绳从身后摇转到体前下落触地时,两脚立即起跳让绳通过脚下,再同时落地屈膝缓冲,准备再次起跳。

我们从最基础的手摇绳练起,然后过渡到摇绳——跳过去——再摇绳这样的分解练习阶段,分解幼儿学跳绳的难度,强化跳绳时的节奏感,幼儿学习跳绳就容易得多,从能够动作连贯地跳一下到能连续跳几下。

如经过分步练习之后,晗晗跳绳的动作越来越规范,渐渐地喜欢上跳绳,还经常主动要求练习。虽然她的跳绳水平在班级里不是最好的,但她的积极性非常高。如在大班年级段里举行的跳绳比赛中,她能积极认真地准备,并取得一分钟跳115下的好成绩。

(四)个别指导,规范动作。

对于能力稍弱,协调性不好的幼儿,尽量降低跳绳难度要求,不至于让他们失去信心。对于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们就简化步骤,增加难度,激发他们挑战自己的欲望。

在幼儿练习跳绳时,我们在旁观察,找到他的问题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幼儿加以训练,如“手举得太高的”,让他的手放低一些;“手合起来的”,让他把手放在身体的边上;“手脚不协调的”,先让他空手跳,先动手,再动脚;“人蹲下来的”,就让他身体站直了再跳……如“头后仰”动作的幼儿,往往在跳绳过程中,不自觉地向后退,跳的时间越长,退的距离就越远。我们的纠正方法是:在地面画一个直径一米的圆,让幼儿在圆内练习,含胸,变仰头为低头,逐渐提高其控制能力。

教师应以鼓励、赞赏为主,对幼儿在跳绳活动中的技能、技巧掌握方面进行适当点评,启发幼儿选择最佳跳绳方法,找到每个幼儿的问题所在,然后在边上不停地提醒,并勤加练习。假以时日,幼儿的跳绳方法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如强强是班里一个调皮的孩子,他不会跳绳,而且在别人认真学习的时候,他跑进跑出。我把他叫到身边,问他为什么跑,他说:“我也想学,可是看到别的同学跳得那么好,我不会,怕别人笑话我……”他说着低下了头。我拿出一根跳绳,递给他:“不会跳不要紧,我有一个跳绳的速成法,保准你一周学会。”看他有些怀疑,我笑着对他说:“不过第一步很难,你一定要做到,第一步是连续跳一个。”“跳一个?”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还是接过跳绳,跳了一下。“很好,第一步已经成功了。第二步是连续跳三个。给你两天的时间自己练习,我请你的好朋友做你的教练,有困难就请教他。”第三天,他来了,说能连续跳五次了。我又布置了第三个任务——在两天内做到连续跳10个。没想到一天时间他就来报喜:他最多一次连续跳了12个。我表扬了他,然后提出了下一个目标——连续跳20个。一个星期后,他已经能跟同学们一起跳绳了。“原来跳绳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他对我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满是自信的神情。

(五)同龄伙伴,互相带动。

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他们不仅注意自己的活动,而且注意同伴的活动。他们会主动地向同伴学习,一起讨论问题。于是,我请会跳绳的几个幼儿当“小师傅”,让不会的幼儿自己挑选“小师傅”,每个“小师傅”带几个徒弟一起练习。

引导幼儿间互相掌握跳绳的方法及技能,帮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互相合作,使跳绳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六)设立“光荣榜。

适当给予幼儿物质奖励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需求。于是,在大一班的“家园联系栏”里设立“光荣榜”,凡是能够连续跳5个以上的小朋友就可以把他的名字写在“光荣榜”上。这样对幼儿刺激很大,他们学跳绳的积极性更高了,从那以后,几乎每天都有新学会跳绳的幼儿。他们会不断地提醒老师:“老师,我会跳绳了,可以上‘光荣榜’了吧?”直到老师把他的名字写在光荣榜上,他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七)变换花样,提高兴趣。

为了要求幼儿更积极地参与跳绳,老师可提供多层次、具有选择自由度的跳绳内容。幼儿具有选择的自由,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这是激发幼儿进行自主的练习跳绳兴趣的前提条件,并使幼儿自身不同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们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不同的练习,不能连续跳绳的一部分幼儿在一组,另外一组相对来说已经掌握跳绳技能的幼儿就由老师带着练习花样跳绳,有“反跳、单脚跳、两脚交替跳、边跑边跳、双人跳、双臂交叉跳、跳大绳”等。

具体跳法指导如下:

1.反跳:将绳放在体前,双手由前向后摇绳回环,两脚同时跳起让绳从体后向前通过。

2.单脚跳:将绳放在体前或体后,一腿屈膝上抬,另一腿跳起让绳从体前或体后、向前或向后通过。

3.双脚交替跳:由体前向后摇绳一回环,两脚交替跳,即原地跑步跳绳,也可以向前方做跳绳跑。原地两脚交换跳时,小腿应屈膝上抬,不要后摆,两脚依次蹬地并交替放松休息。后摇两脚交换跳则从前向后摇绳做两脚交换跳练习。双脚交替跳的特点是跳得高,跳得快,跳的时间比较持久。

4.跑跳:双手自然下垂,前臂稍抬,肘关节个张,身体自然放松,一边跑一边跳绳。

5.双臂交叉跳:先做跳绳准备运动,然后双臂交叉跳绳。当绳子在空中时,交叉双臂,当跳过交叉的绳子之后,双臂反向恢复原状。

6.双人跳绳:跳绳者要集中注意力和协调一致的能力要求比单人跳绳高得多。(1)采取并排站立的姿势。每人用外侧的一只手握住绳柄。先开始练习简易跳绳法,两人同时用双脚跳绳,然后练习同时用单脚跳绳。(2)采取一前一后的站立姿势。身高者站在后面,并挥动跳绳。

7.跳大绳:幼儿有的三人一组,两人甩绳子,一人跳绳。幼儿可以自己商量找伙伴一起完成。他们在练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甩绳子的两个人节奏不统一;跳的人绳子还没到,脚就离地了……但必须是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才能把绳子跳好。经过节奏统一配合之后,他们跳绳的效果就好多了,这样练习跳绳可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8.双飞跳:“双飞”是快速跳绳的一种方法,跳一次,绳绕身体两周。“双飞”对练习者的身体姿态要求很高。“双飞”跳绳必须强调身体的正确姿势,“双飞”跳绳的动作要领归纳为:跳动时稍低头含胸、收腹、屈膝;目视正前方,两臂自然下垂,手腕微外旋,用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带动手腕小幅度转动摇绳;用前脚掌的弹力将身体快速弹起,并积极下坠,缩短落地时间,这样才能提高跳绳成绩。

(八)比赛竞争,自主练习。

跳绳活动随意性较强,教师应把其融入到健康教育中,使这种分散的个体活动与有规则、有组织的集体游戏相结合。教师既可以组织幼儿独立进行活动,又可以组织幼儿集中在一起进行具有竞争性的比赛。我们在组织幼儿练习跳绳的过程中,经常听到幼儿说这样的话:“我能连着跳30多个,你呢?”因此在晨间活动时间,我们便安排幼儿自由练习。户外活动时,分组练习,教师可以对其个别指导及进行小比赛。体育课时,我们利用大场地进行跑跳练习和花样跳绳(如:跳大绳)。

大班幼儿喜欢挑战性的活动,我们还经常开展多样化的比赛。

1.个人赛:(1)一分钟跳绳比赛:在指定区域内比赛,以在一分钟内跳的个数最多者为胜。(2)耐力跳绳比赛:在指定区域内比赛,没有时间限制,以连续跳的个数最多者为胜。

2.团体赛:(1)男孩女孩分组:在指定区域内比赛,限时一分钟跳绳的次数最多者为胜。(2)学号分组:在指定区域内比赛,限时一分钟跳绳的次数最多者为胜。

(注:学号分组可以按照单双号分组,也可以按照学号顺序分两到三组进行比赛。)

(九)推出新的“排行榜”。

跳绳活动进行了一个阶段后,仍有个别尚未学会的幼儿打起“退堂鼓”,每天早上的锻炼时间,这些幼儿总是能逃则逃、能偷懒就偷懒;另外一些学会不久的幼儿,也常常以“我会了”为借口,不再练习跳绳,刚开始学习那股努力的劲头好像消失了。

我们推出“排行榜”活动。这次的“跳绳排行榜”则是把所有幼儿的名字都张贴出来,每个会跳的幼儿将今天在户外锻炼中练习跳绳次数最多的一个成绩写在五角星上,贴在自己名字后面,如果第二天他的新成绩超过了昨天的次数,则视为“破了自己的纪录”,老师会剪一个比昨天大一点的五角星贴在后面,将打破纪录的“新成绩”写在上面,以此达到激励每个幼儿不断努力的最终目的;如果能连续跳绳超过100个,他就是“跳绳大王”,因为,这是他通过自己不懈努力才能达到的结果。

那些不会跳的幼儿也在名字后面贴上一个空白的五角星,如果他能够从1个都不会跳,到学会连续跳绳10个以上,则说明他“打破了‘零’的纪录”,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也能得到“跳绳大王”;因为实现“零的突破”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推出新的“跳绳排行榜”活动之后,我们班上再次掀起“跳绳”热潮——何泽林原本一个也不会跳,有时还会偷偷小懒,但自从有了“打破零的纪录”之后,他的劲头可足了。虽然还没达到10个的最低标准,但他敢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十)家园配合,共同指导。

《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做好家长工作,赢得家长配合是关键。

幼儿是一个发展的主体,幼儿园任何一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单靠老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让家长认识到跳绳对幼儿各个方面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于是我们通过和家长面谈、召开小型家长会等一系列措施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我们倡导家长每天尽量抽出一小部分时间和幼儿一起练习跳绳,家长及时与老师交流幼儿在家练习情况,一起探讨提高跳绳水平的方法。这样,在家,家长和幼儿一起跳绳,在幼儿园里,老师、幼儿和同伴一起跳绳,共同为幼儿营造出快乐、轻松的学习跳绳活动氛围。

二、收获

(一)幼儿跳绳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幼儿学习跳绳,我们在三个月时间里,对大一班的36名幼儿跳绳情况分三个阶段,针对兴趣、技巧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具体见表一。

表一 大一班36名幼儿跳绳情况表

1.第一阶段:2007年10月15日。在活动初期,我们对大一班幼儿做了一次调查。通过初测,我们发现对跳绳活动有兴趣的幼儿只有4人,兴趣一般的有10人,根本没有兴趣、一点儿也不会跳绳的有22人;能连续跳绳的幼儿有2人,能跳一下的幼儿有4人,不会跳的幼儿有30人。

2.第二阶段:2007年11月15日。班上的幼儿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大部分幼儿已经从“零”“不会跳”,学会了跳绳,有兴趣的幼儿有22人,兴趣一般的有8人,不会跳绳的有6人;能连续跳绳的幼儿有25人,能跳一下的幼儿6人,不会跳的幼儿只有5人。有的幼儿甚至已能连续跳上百个,吴至盈与龚俊弛已经成为女生与男生的“跳绳排行榜小擂主”了。如我班的叶启航动作发展不怎么好,其他幼儿都能连续跳绳许多下的时候,他还在分步学动作,其他幼儿在学花样合作跳绳的时候,他才学会了跳绳的基本动作。但我从不打击他学习跳绳的自信心,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我都会及时地在班级里表扬他、鼓励他,肯定他的进步。

袁毅、童雨豪、叶启航、葛风涛、葛文羽曾经也是跳绳的“老大难”和“困难户”,但他们坚持练习,不放弃,不灰心、不气馁,接着练,双休日都惦记着练跳绳,终于“跳绳排行榜”上出现了熠熠生辉的“五角星”,这些都是他们付出辛勤努力的成果。

许多会跳的幼儿更是带劲地练习,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有了两颗、三颗五角星,这些都是他们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争破纪录的象征。

娄舒涵、胡杨、吴至盈、杨林子更独辟蹊径地想出了跳绳的多变花样——双人跳、反跳、跳长绳……

3.第三阶段:2008年1月15日。经过将近三个月的练习,我班会跳绳的人数明显增加,他们对跳绳这项运动的态度也大有改观。对幼儿跳绳情况做了后测,有较浓兴趣的幼儿有30人,兴趣一般的有4人,没有兴趣的有2人;能连续跳的幼儿有33人,能跳一下的幼儿3人,不会跳的幼儿0人,还有30人幼儿学会了多种花样跳绳。

无论在兴趣上还是在技巧上,幼儿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从一开始的不会跳、怕跳,到现在的会跳、敢跳、花样跳;从一开始的没兴趣跳,到现在的主动要求跳。在合作中、在互相协调中,他们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而且,幼儿的体质明显增强,36名幼儿整个冬天极少感冒生病。跳绳不仅增强了他们的体质,还发展了他们的身体运动能力、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二)促进了幼儿其他发面的发展。

1.跳绳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我们要求幼儿边跳边数,在跳绳过程中不断数数和跳绳次数所建立的“对应关系”,从而使抽象枯燥的数字变成了具体形象的事物。这样,儿童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并提高儿童的兴趣,因而将抽象记忆转变为形象记忆。多数幼儿能数数到100下以上,甚至300下。

2.跳绳促使儿童形成了方位知觉。在跳绳活动中,有时是单人跳,有时是双人跳或是多人跳,有时还会简繁结合跳出许多新花样。这有利于培养儿童准确地形成时间概念和方位知觉。

3.跳绳培养了幼儿的合作和评价意识。两人一根绳,幼儿结伴跳绳,两幼儿同时甩绳同时跳;一幼儿站着不动,一手甩绳,另一幼儿甩绳边跳。

我们平时请幼儿之间自评,如“我们组喜欢跳绳吗?跳得怎么样?……”让幼儿与幼儿之间评价,如“你觉得他们跳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跳得更好?谁坚持的时间更长?跳的个数更多?……”通过这种评价,培养幼儿的鉴别能力、交往能力、探讨意识,在评价中使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学会关注他人。

4.跳绳培养了幼儿的竞争意识。2008年1月,我园大班段在操场上开展了全年级跳绳比赛,幼儿的热情很高,就像奥运会上的运动员一样。在比赛中,我们分两项进行:第一,跳单绳比个数;第二,花样跳绳比赛。在这次比赛活动中,我们对大一、大二班幼儿跳绳情况做了简单的统计比较(见表二)。

表二 大一、大二班幼儿跳绳情况比较表

大一班一分钟跳100下以上的有12人,25下以下的只有3人,而大二班一分钟跳100下以上只有6人次,25下以下的却有10人。同样大一班幼儿花样跳绳掌握的人数最多30人,花样也是最多的,大二班掌握花样跳绳的只有15人,还有21人没有掌握花样跳绳。大一班幼儿还主动向别的班级发起了下一次再跳绳比赛的挑战。

(三)提高了家园配合的积极性。

在跳绳活动中,家长是协助者,需要他们的积极配合和督促。我们了解到有些家长还亲自给幼儿示范跳绳的基本动作,和幼儿一起练上了。家长在指导幼儿跳绳练习的同时,也增进他们与幼儿之间的亲子关系。

当然,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再探讨的内容,幼儿之间存在着年龄层次的不同及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质的幼儿规定不同的量、速率、强度,让幼儿感觉不累、不苦,愿意出汗。老师还可以根据跳绳的不同花样变化吸引幼儿,如跳绳中的单脚跳、双脚跳、交叉跳、连续交叉跳等,也可以通过跳绳队形的多种多样的变化提高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跳绳,只要幼儿掌握了跳绳的多种方法,从心里真正喜欢上此项目,就会主动用跳绳进行锻炼。教师在跳绳游戏中还应多观察、发现,探索适合的跳绳指导方法,并对幼儿的游戏做出及时地调整,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跳绳动作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学跳绳
跳绳
动作描写要具体
学跳绳
跳绳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