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自杀意念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4-02-08汤观秀陈志芳
汤观秀,陈志芳,王 云,程 丽,曹 逸,雷 俊
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其中最常见的是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我国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包括宫颈癌、卵巢癌在内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均居女性恶性肿瘤前10位[1]。恶性肿瘤的确诊和治疗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有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自杀危险性较普通人群高[2],且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自杀危险性是其他女性恶性肿瘤患者1.3倍[3]。自杀意念是指个体打算自杀,但尚未采取自杀的行为[4],可作为自杀的预测因子[5-6]。及时识别自杀意念的产生,明确其影响因素并及时对其进行干预是预防和控制自杀的有效措施。本研究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自杀意念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自杀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2年9月—2013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湖南省肿瘤医院4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女性住院患者;(2)年龄满18周岁;(3)意识清楚、能独立完成问卷填写;(4)知晓诊断,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本研究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工具
1.2.1 自制患者一般资料问卷 包括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相关情况,如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疾病诊断和确诊时间、肿瘤的临床分期、治疗方式等。
1.2.2 中文版医学应对问卷(MCMQ)[7]MCMQ由Feifel等编制,是国内外为数有限的专用于患者的应对量表,用来评定患者对于某种疾病的应对特点。中文版MCMQ由沈晓红等[8]修订后引入我国,共19个条目,包括面对、回避、屈服三个纬度。该量表在国内已初步应用于癌症、慢性肝炎、手术等人群的研究,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分别为0.69、0.60、0.76,4周后重测信度分别为0.64、0.85、0.67。
1.2.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9]SSRS由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包括10个条目,分为3个维度,即: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各种人群社会支持水平的测量。本量表有较高的重测信度和较好的预测效度,在大学生中测试结果显示,2个月重测总分一致性系数为0.92。
1.2.4 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10]SIOSS由夏朝云于2001年结合我国文化背景编制而成,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该量表共26个条目,包括乐观因子、绝望因子、掩饰因子和睡眠因子共四个因子。自杀意念总得分由乐观因子、绝望因子和睡眠因子三个因子得分相加。得分越高,自杀意念越强,以自杀意念总得分≥12分作为筛选有自杀意念者的分界值。该量表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大学生、抑郁症、乳腺癌等人群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 在正式调查前,随机选取20名研究对象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对问卷进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同时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获得医院和科室同意后,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研究对象并由调查人员指导其进行问卷填写,问卷当场回收。本研究共发放问卷767份,回收有效问卷697份,有效率为90.9%。
2 结果
2.1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收集697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7.06±9.09)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205例(29.5%),初中307例(44.0%),小学及以下185例(26.5%);婚姻状态:已婚652例(93.5%),离婚11例(1.6%),其他34例(4.9%);疾病诊断:宫颈癌483例(69.3%),卵巢癌145例(20.8%),子宫内膜癌69例(9.9%);肿瘤分期:Ⅰ期299例(42.9%),Ⅱ期234例(33.6%),Ⅲ期139例(19.9%),Ⅳ期25例(3.6%);确诊时间:1~26个月,其中1~6个月624例(89.6%),6个月以上73例(10.4%);治疗方式:单纯手术、放疗或化疗276例(48.6%),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治疗(综合治疗)421例(51.4%)。
2.2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自杀意念现状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自杀意念总分为(7.21±4.58)分,其中绝望因子得分为(4.20±3.39)分,乐观因子得分为(0.48±0.85)分,睡眠因子得分为(2.52±1.37)分。以自杀意念总分≥12分作为判断有无自杀意念的分界值,本研究中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8.4%(128/697)。宫颈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15.3%(74/483)、30.3%(44/147)、14.5%(10/69)。不同疾病诊断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56,P<0.001),卵巢癌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P<0.05)。
2.3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自杀意念影响因素分析
2.3.1 单因素分析 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分为有自杀意念组和无自杀意念组,结果显示两组在疾病诊断、肿瘤分期、确诊时间、治疗方式、屈服得分、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2 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有无自杀意念作为应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即疾病诊断、肿瘤分期、确诊时间、治疗方式、屈服得分、社会支持总分)作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各变量赋值见表2)。结果显示,确诊时间、屈服得分、社会支持总分进入回归模型,拟合的Logistic 回归方程为:logitP=-4.169+0.229X3+0.438X5-0.049X6(χ2=151.466,P=0.000,见表3)。
表1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注:*为t值,余验统计量值为χ2值;MCMQ=中文版医学应对问卷,SS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表2 指标变量的赋值说明
表3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自杀意念现状 由于发病部位的特殊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往往涉及盆腔器官的清扫,对女性的性功能、生育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较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承受更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据报道美国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自杀发生率达8.3/10万人/年,其中卵巢癌自杀率高达16.1/10万人/年[11]。本研究显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8.4%,且以卵巢癌患者发生率最高(30.3%)。由于卵巢癌早期无明显症状,且目前尚缺乏早期诊断和鉴别的方法,临床上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多为晚期,预后较差,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加强对卵巢癌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必要时进行自杀意念的筛查,对于及时识别有自杀危险的个体具有重要意义。
3.2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
3.2.2 疾病相关因素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 疾病相关因素对恶性肿瘤患者自杀有不同程度的影响。Mahdi等[11]研究认为妇科恶性肿瘤中卵巢癌患者自杀发生率最高,且肿瘤分期较晚的患者自杀的危险性较高。Dormer等[12]研究显示诊断后12~14个月后是出现自杀行为的高峰期。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类型、分期和确诊时间对自杀意念有影响。即卵巢癌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且肿瘤分期较晚、确诊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肿瘤的临床分期对确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分期较早的患者尚处于癌症早期阶段,病情较轻、预后好,因此患者对疾病恢复抱有更大的希望和信心,较少出现自杀的想法。由于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均为住院患者,即确诊时间越长意味着其治疗次数及治疗费用越多,因此随着确诊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经济压力增加,产生自杀想法的可能性更大。
3.2.2 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决定人们对内外环境的要求、对有关的情绪困扰所采取的手段和策略[13]。虽然不同研究中应对方式的分类各异,但有其共同点,即有的以消极应对的成分较多,有的以积极应对的成分为主。屈服被认为是消极的应对方式,面对和回避被认为是积极的应对方式[14]。本研究显示屈服的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危险因素(OR=1.550,P<0.05)。以上结果说明采取屈服的应对方式,即消极的应对方式,不利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国外学者认为积极的应对方式如解决问题和寻求支持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15],而社交回避和自我惩罚的消极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16],这与本研究结论有相似之处。本研究结果提示自杀预防工作中应针对患者应对特点进行干预,鼓励和促进其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而非消极的应对方式对待疾病,从而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自杀危险。
3.2.3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能够有效缓冲应激反应,有利于身心健康和疾病的恢复,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如Moon等[17]研究显示离异及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人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Handley等[18]研究认为较低的社会支持利用度与1年后出现的自杀意念有关,陈琳琳[19]研究认为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呈负相关。本研究显示,社会支持是自杀意念重要的保护因素,即社会支持状况越好,其自杀意念发生率越低(OR=0.953,P<0.05),进一步证实了社会支持在自杀预防中的重要作用。社会支持作为环境的外在变量,需要被个体感知、利用后才能发挥作用。以杨彦基等[20]调查的健康人群的社会支持水平作为对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社会支持总分较高,但对支持的利用度较低。这提示在自杀危机干预中,不但要充分调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增强其与社会的联系,更要注重对其自身进行干预,从而使其充分认识到社会支持的存在,提高对支持的有效应用能力。
1 郑荣寿,张思维,吴良有,等.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8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2,21(1):1-12.
2 汤观秀,王云,雷俊.恶性肿瘤患者自杀意念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2):4110-4112.
3 Ward KK,Roncancio AM,Plaxe SC.Women with gynecologic malignancies have a greater incidence of suicide than women with other cancer types[J].Suicide Life Threat Behav,2013,43(1):109-115.
4 何兆雄.自杀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
5 Baca-Garcia E,Perez-Rodriguez MM,Oquendo MA,et al.Estimating risk for suicide attempt:Are we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Passive suicidal ideation as a marker for suicidal behavior[J].J Affect Disord,2011,134(1-3):327-332.
6 Wenzel A, Berchick ER, Tenhave T, et al.Predictors of suicide relative to other deaths in patients with suicide attempts and suicide ideation: A 30-year prospective study[J].J Affect Disord,2011,132(3):375-382.
7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53-254.
8 沈晓红,姜乾金.医学应对问卷(MCMQ)701例测查结果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1):18-20.
9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1.
10 李陈,王宏,李金,等.重庆地区青少年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2,15(12):4003.
11 Mahdi H,Swensen RE,Munkarah AR,et al.Suicide in women with gynecologic cancer[J].Gynecol Oncol,2011,122(2):344-349.
12 Dormer NR,Mccaul KA,Kristjanson LJ.Risk of suicide in cancer patients in Western Australia,1981-2002[J].Med J Aust,2008,188(3):140-143.
13 张月娟,史云静,王增起,等.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研究生压力与抑郁间的调节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0):655-658.
14 肖惠敏,曹惠贞,郑建伟.应对方式、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乳腺癌患者自尊的关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901-903.
15 Grover KE,Green KL,Pettit JW,et al.Problem solving moderates the effects of life event stress and chronic stress on suicidal behaviors in adolescence[J].J Clin Psychol,2009,65(12):1281-1290.
16 Pietrzak RH,Russo AR,Ling Q,et al.Suicidal ideation in treatment-seeking Veterans of Operations Enduring Freedom and Iraqi Freedom:The role of coping strategies,resilience,and social support[J].J Psychiatr Res,2011,45(6):720-726.
17 Moon SS,Park SM.Risk factors for suicidal ideation in Korean middle-aged adults:The role of socio-demographic status[J].Int J Soc Psychiatry,2012,58(6):657-663.
18 Handley TE,Inder KJ,Kelly BJ,et al.You′ve got to have friends:The predictive value of social integration and support in suicidal ideation among rural communities[J].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2012,47(8):1281-1290.
19 陈琳琳.广州地区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141-143.
20 杨彦基,王书梅,王震维.上海市某街道常住人口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现况调查[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7,34(2):26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