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利旅游的类型学分析及基于分类的运作模式研究*

2014-02-08管婧婧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4年5期
关键词:福利分类旅游

管婧婧

(浙江工商大学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福利旅游的类型学分析及基于分类的运作模式研究*

管婧婧

(浙江工商大学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福利旅游作为一种促进社会公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参与旅游活动的重要手段,在西方各国已经有了较好的实践。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在追求旅游经济效益的同时,让公民更公平地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成为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国内外福利旅游理论和实践的分析,以类型学的方法,提出了福利旅游的分类框架。并在福利旅游实施者和受益者构成的分类框架下,探讨了福利旅游可能的运作模式,为如何在中国实施福利旅游提供了思路。

福利旅游;类型学;运作模式

一、问题提出

福利旅游雏形源于19世纪后半叶,当时的欧洲中产阶级为推广体育运动,兴建了不少面向青少年的旅游度假设施。1948年的人权宣言为福利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各类国际组织,如大众旅行组织联合会(The Federation of Popular Travel Organisations)、国际青年旅行组织联合会(The 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Youth Travel Organisations)等,纷纷发表宣言,并召开大会支持福利旅游。1963年的布鲁塞尔国际大会上,欧洲各国以及国际组织的代表一致决定成立国际社会旅游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u Tourisme Social,BITS),促进各国发展社会旅游[1]。在随后的发展中,欧洲各国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福利旅游项目。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旅游日益成为国人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国内旅游人数26.41亿人次,出境人数7 025.00万人次。但与此同时,尚有不少的民众未能实现旅游的“位移”[2]。201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强调“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享受便利和优惠”。虽然近年来,政府通过控制景区门票提价、发放旅游消费券、通过社区组织老人免费短途旅游、为部分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旅游等方式实践了福利旅游,但基本属于地方政府的初步试水,系统化的福利旅游尚未实施。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否需要实施福利旅游项目,如何实施福利旅游项目,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命题。本文在对国内外福利旅游文献和实践分析的基础上,以类型学的分类和归纳思路,提出福利旅游的分类框架,并探讨了基于分类框架的福利旅游运作模式。

二、文献及实践的回顾

在西方旅游研究中,几乎没有福利旅游(Welfare Tourism)一词,最相近的概念应该是社会旅游(Social Tourism)。浑兹科尔(Hunziker)认为,“社会旅游是经济弱者或是其他社会中弱势群体参与旅游时所引发的关系和现象”[3]。BITS也认为,社会旅游是“具有较低收入的社会群体参与旅游的所有关系和现象的总和”[4]。鉴于“旅游”包括“旅游游览活动”和“旅游经营活动”,因此,社会旅游可分为游客导向的社会旅游(Tourist-based Social Tourism)和东道主导向的社会旅游(Host-based Social Tourism)。前者亦可被称为社会补贴性旅游、福祉观光或福利旅游,关注参与旅游游览活动的群体,致力于为大众提供带有福利性质的旅游形式;而后者则侧重参与旅游经营服务活动的东道主群体的利益,具体形式有扶贫

旅游,社区旅游等。最终,社会旅游能够增加旅游的道德价值,通过旅游交易使东道国或旅游者获益[5]。

在实践上,欧洲各国走在福利旅游发展的前列。法国、匈牙利[5]406[6]464等国家建立起了假日支票制度,让企业为雇员储蓄假日积金。雇员可以将假日积金兑换成假日支票,用于支付住宿、用餐、交通、休闲和文化等项目。由于此项开支可享受税收减免,因此受到了企业和员工的欢迎。英国则通过慈善组织来筹集资金、建设旅游接待设施、采购低价旅游产品,从而为弱势群体提供假日补助或是低价度假产品[7]。西班牙的年长者与社会服务计划和欧盟委员会的“卡吕普索”计划,分别为老年人、贫困年轻人、经济困难家庭、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提供带补贴的度假产品,帮助弱势群体参与旅游活动[8]。在美国虽没有社会旅游这一说法,但社会补贴旅游实质存在。由国家或州政府资助建造的国家公园及其附属度假村以低廉的价格为游客提供服务,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到国家公园旅游[9]。在南美的巴西,社会旅游被认为是由政府推动、商业和第三方机构组织的帮助个人实现生理心理复原和社会文化发展的活动[10]。巴西政府自2003年起推出的老年旅游计划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自2008年起,巴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又在旅游淡季实施了面向公立学校中小学生的免费游学。而巴西国有银行(Caixa Econo^mica Federal)联合国家旅游部,巴西旅行社联合会推出为期一年,最高贷款额度为1万雷亚尔(约合4 500美金)的旅游贷款。在韩国,社会旅游以游学、休闲旅游储存系统、废除公共旅游设施和景点使用费等方式存在。实施社会旅游的资金来源为国库预算、建立旅游者银行或存储处以及借助私营基金会力量[11]。

对于社会旅游的学术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从目前少量涉及福利旅游(社会旅游)的文献来看,研究主要探讨了福利旅游的基本概念,即什么是福利旅游;福利旅游的参与者,即谁需要福利旅游;福利旅游的实施者,如慈善组织、国际社会旅游组织等;福利旅游的意义,即福利旅游对提高个体生活质量、社会文化发展的帮助,以及福利旅游对平抑旅游淡旺季和冷热点旅游区的贡献。文献主要介绍了福利旅游在欧洲、美洲等各国的实践。可见对于福利旅游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地加强。就福利旅游的分类研究,密娜尔特依据社会旅游面向的人群和所提供的产品,将其划分为参与模式、包含模式、适用模式和激发模式(见图1)[5]。

图1 社会旅游4种模式

三、福利旅游的分类框架

西方各国的福利旅游实践种类繁多,若仅以密娜尔特的产品和受益者为分类标准进行划分,无法完全实现“让已有的全部知识初步条理化,并有助于形成新的知识”的分类目标[12]。类型学研究要求在进行分类时坚持如下原则:一是分类标准能够反映出事物现象的属性和特征;二是所选取的分类标准应当清晰明确,具有确定的内涵或意义,可以准确区分和说明不同类型事物现象的基本特征和区别;三是分类标准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即这些标准应当是具体细致的和容易被理解和掌握的;四是分类标准的选取应当具有目的性,能够为具体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服务[13]。为进一步厘清福利旅游的种类和类型,本文依据类型学研究的准则选取标准对福利旅游进行分类。

(一)福利旅游的内涵

要对福利旅游进行分类研究,首先需明确福利旅游的内涵边界。李祗辉[14]在对现有福利旅游的内涵进行整理后,认为“福利旅游是对弱势群体的支持与服务措施,通过各级政府民间团体企业等旅游设施和费用上的支持和援助为由于经济身体等原因而不能参与到旅游中的群体提供旅游机会,使其享受旅游乐趣”。同时他又强调,“福利旅游也是对全体国民的政策措施旨在改善国家旅游环境与条件,为所有旅游者提供便利,提高国民福祉”。上述定义初步解释了什么是福利旅游,但未能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况性说明。

综合相关研究以及国内外福利旅游实践,本文认为,福利旅游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通过提供设施、资金、政策等多种手段,促进全体社会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参与旅游,从而享受旅游带来的正向效应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由此定义可见,福利旅游的表象目的为促进社会公民参与旅游,但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旅游为社会公

民带来放松心情、增长文化知识、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等一系列的正向效应。福利旅游的目的也将其与其他旅游类型区分开来。比如,旅游接待企业面向旅游者的促销活动,其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进行旅游消费,但其更深层次或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因此本定义排除了此类促进旅游行为。福利旅游具有广义和狭义的受益者,广义的受益者可以是全体社会公民,而狭义的受益者则是社会弱势群体,主要为青少年、老年人、贫困人群和残障人士。福利旅游的实施者并不局限于公共部门,第三方组织、准公共部门、私营机构等都可以成为福利旅游的实施者。同时福利旅游的实施手段也是多样化的。

(二)福利旅游的分类框架

由于对福利旅游的研究匮乏,对其分类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并未能形成统一的福利旅游的划分标准。除了密娜尔特的产品和受益者这两项分类指标外,还可以从福利旅游的实施者、福利旅游的目的、福利旅游的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见表1)。

表1 福利旅游分类标准、细分类型及主要特点

从上述5项分类标准来看,福利旅游的目的设置了首道屏障,将福利旅游与其他促进旅游的活动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福利旅游的实施者和受益者的差异奠定了福利旅游实施手段和所提供产品的不同。因此,本文将以福利旅游实施者和收益者为主要维度构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福利旅游运作模式,并在此两维度构成的象限内讨论福利旅游的实施手段。

图2 福利旅游运作模式

四、基于福利旅游分类的运作模式

以福利旅游实施者和收益者为主要维度,可构建起六象限的分类框架(见图2),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福利旅游运作模式(见表2)。

(1)P-C和P-D模式

在P-C模式下,就目前的实践而言,营利组织主要有两类福利旅游形式,一是企业为单位的员工,

乃至员工家属提供奖励旅游或者是为他们存入旅游积金。二是银行为社会大众提供旅游贷款、甚至是免息贷款。在P-G模式下,除了上述两类福利旅游形式外,部分旅游接待企业会面向弱势群体提供特殊的服务设施设备,如无障碍设施;提供折扣产品;甚至是提供免费服务。如自2012年起,苏州乐园携手格桑花西部助学网邀请受助学生免费游乐园;携手苏州民革市委会举办“爱心润童心民革伴你行”——贫困小学生六一欢乐免费游;苏州沧浪区培智学校智障儿童免费游园等活动,体现了旅游接待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爱心回馈社会[15]。

表2 福利旅游运作模式及具体实施手段

需要注意地是,就营利组织本性而言,其并不具有实施福利旅游的内生动力。营利组织实施福利旅游项目除了怀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和塑造社会形象的目的外,更多地来源于外生动力的激励。如在法国、匈牙利等欧洲国家实施的假日支票项目,企业愿意为员工存入旅游积金,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于该部分支出可以享受免税政策,成为企业和员工合理避税的重要渠道,受到欢迎。而2010年后,由于经济衰退,为减少公共财政损失匈牙利政府要求企业存入假日积金时多缴纳25%的税收,直接导致企业实施假日支票项目的积极性降低[6]。

(2)N-C和N-D模式

不同的非营利性组织由于其所关注的服务对象不同,实施的福利旅游项目也有所不同。在N-C模式下,工会作为主要的非营利性组织为企业员工提供休假产品或者是休假设施,比较常见的有工会管理的疗养院;也有国家公园、博物馆等非营利性组织以低廉的价格为游客提供参观游览,乃至住宿等服务。较多的非营利性组织关注弱势群体,如青少年儿童、老年、残障人士等,因此在非营利性组织主导的福利旅游中更多地属于N-D模式。在N-D模式下,非营利性组织为弱势群体提供3种不同类型的福利旅游项目,一是自建福利旅游设施,比如英国的假日慈善组织拥有4个度假中心,为有学习障碍症儿童的家庭提供短期度假,并在中心内提供面向学习障碍儿童的特殊服务;二是直接面向弱势群体发放假日补助,提供免费旅游,比如国内社区组织老年人踏青或秋游,西方非营利机构接受弱势群体申请发放旅游补助;三是非营利组织帮助弱势群体议价,采购低价度假产品。非营利组织实施福利旅游的主要资金来源通常为政府拨款、企业和个人捐款等。

(3)G-C和G-D模式

政府作为福利旅游项目实施的主要推动力,主要通过3种手段为社会大众和弱势群体提供福利旅游。在G-C模式下,政府一是为旅游者提供公共服务设施,比如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城市公园等;二是直接对旅游者提供资金补贴,如发放旅游消费券;三是通过政策效应,如免税政策、旅游景区限价政策、带薪休假制度、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政策等为社会大众谋取旅游福利。针对弱势群体的G-D模式,政府一是为弱势群体提供公共服务设施,比如无障碍设施;二是直接为弱势群体提供旅游资助,包括免费旅游或旅游费用补助,比如巴西政府支持学生参加游学、西班牙政府为老年人提供包价旅游补贴等;三是制定福利旅游政策,如规定景区为学生、老年人提供门票折扣等。

五、结论

通过对福利旅游的分类及其运作模式的深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对营利性组织而言,不存在主动、大规模支持福利旅游的现实基础。必须要有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资金补助、政策法规制定、奖励等

手段激励营利性组织更多地参与到福利旅游中来。

2.政府部门在实施福利过程中,主要有3种手段,即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和政策制定。虽然政府强有力的手段能够较好地推动福利旅游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政府主导并不代表政府生产,福利旅游各类设施建设、产品供应还是要依靠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政府可通过委托建设、财政补贴、减免税收、限制价格、制定政策等方式与营利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合作。

3.非营利性组织在福利旅游的发展中可发挥更大的力量。国内不少城市社区开展的“银发游”就充分体现了非营利性组织在实施福利旅游中的作用。如果说国内社区还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英国慈善机构主导的福利旅游成功经验表明在政府支持之外,各类非营利性机构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开展福利旅游项目。

4.特别地,在对国外福利旅游实践的研究中发现,国家公园等旅游资源管理机构在不少发达国家属于公共部门或准公共部门,秉持国家重要的自然与历史性旅游资源不能被少数盈利者掌管、而应“让人民得益、供人民享受”的理念,往往以低廉的价格提供服务。而反观国内,不少受政府控制的优秀旅游资源,由于地方政府受利益驱动圈地收钱,深陷“门票经济”,不仅违背了社会公民作为自然、文化资源共有者的福利,而且价高驱客,最终损害了全社会的旅游福利[]。

[1]Diekmann A,Duquesne AM,Maulet G,Nicolo B D.Employment in the social tourism sector in Europe[EB/OL].http://www.loisirquebec.com/doc/pdf/00001016_D23_Anya_Diekmann.pdf.

[2]黄秀琳,惠众与公平:未来旅游发展的终极诉求[J].中国软科学,2011(3):65-71.

[3]Hunziker W.Social tourism:Its nature and problems[R].International Tourists Alliance Scientific Commission.1951,1,1.

[4]ISTO.Statutes.[EB/OL](2003-11-05).http://www.bits-int.org/files/1177082769_doc_Statutes.pdf.

[5]Minnaert L,Maitland R,Miller G.What is social tourism?[J].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11,14(5):405-413.

[6]PuczkóL,Rátz T.Social tourism in Hungary:From trade unions to cinema tickets[J].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11,14(5):459-473.

[7]Hunter-Jones P.The role of charities in social tourism[J].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11,14(5):445-458.

[8]IMSERO.Social tourism inquiry[EB/OL].http://nationbuilder.s3.amazonaws.com/appgonsocialtourism/pages/23/attachments/original/IMSERSO_-_SOCIAL_TOURISM_INQUIRY.pdf?1314889620.

[9]Lundberg D E.A new look in social tourism[J].The Cornell H.R.A. Quarterly,1972,November:65-78.

[10]Almeida M..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tourism in Brazil[J].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11,14(5):483-489.

[11]Pyo S.,Howell R.Social tourism:The Korean case[J].Revue de Tourisme,1988(3):16-19.

[12]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狄玉明,译.北京:商务出版社, 2004:93-97.

[13]雷洪,郑丹丹.社会问题的分类研究及类型[J].社会科学研究,1998(1):57.

[14]李袛辉.福利旅游的概念内涵和研究综述[J].江苏商论,2009(3):83-85.

[15]苏州乐园.阳光照进苏州乐园智障儿童免费游览欢乐世界[EB/OL].(2012-10-26).http://szal.cn/tbqb/news-detail.aspx?id=455.

[16]星荃.景区门票为何难降?如何降?[EB/OL].(2013-10-02).http://bbs.cntv.cn/thread-26659117-1-1.html.

Research on the Typology and Operational Models of Welfare Tourism

Guan Jingjing
(School of Tourism and City Management,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Welfare tourism which has been well practiced in western countries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promoting the citizens,specifically disadvantaged groups involved into tourism activities.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calls for the attention of citizen’s right of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This study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and practice of welfare tourism, and then classified the types of welfare tourism using typology method.The operational models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typology of welfare tourism,which offered insight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welfare tourism in China.

welfare tourism;typology;operational model

F590.7

A

1674-3784(2014)05-0034-05

[责任编辑:连云凯]

国家旅游局2013年规划项目面上项目(13TACG010);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旅游发展与法制研究

中心2013年度孵化项目(2013JDF03)

2014-04-20

管婧婧(1980-),女,浙江宁波人,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社会管理。

猜你喜欢

福利分类旅游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旅游
Take Away Pizza ?
给塑料分分类吧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