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乱弹
2014-02-07山东联盟化工集团陈晓霞
□山东联盟化工集团陈晓霞
名字乱弹
□山东联盟化工集团陈晓霞
除了身材样貌,堪做人生资本的,大概要数一个人的名字了。
不同名字不同意味。白纸上简简单单的三个字甚至两个字,凑在一块儿就是一个人的趣味、格调、性情、态度。如果它可以让人过目不忘,这个人至少拿到了人生中的一张好牌。
所以不管擅不擅长,做家长的都愿意在后辈名字上费些功夫。文人雅士自不必说,必要引经据典,摘章琢句,为孩子取一个端正名字,音韵要雅,字义则要彰显门楣家风。凡夫俗子呢,也甘愿在这事上费些周章,寄托一下人生情怀。他们沉吟一番,掂量一番,或许还要对着窗外出神半晌,然后才郑重吐出一个或几个汉字。这是他们对新生儿的第一次塑造,所以恨不得把所有祝福都浓缩在这几个字上,盼望它能护身符般,带给孩子一生的通达和富贵。从此这汉字便与小人儿合二为一,皮肤般成为他(她)再难剥离的人生标志。他(她)们行走江湖,行善作恶,将来留在人们口头笔下的,一定不是那个活生生的肉体,而是当年父亲或祖父一张口吐出的那几个汉字。
远古时期的人们还不懂得矫情粉饰,所以并不在名字上面寄存厚望。他们的称呼因此千奇百怪,有的干脆就是脱口而出的一声叫喊。但不赋予意义的名字似乎更有意义。放眼历史长河:盘古、伏羲、蚩尤、夸父等等这些匪夷所思的名字,正是因为意义不明才散发着谜一样的悠远光芒。换一个张晓明、李大海试试,不仅立时英雄气短,恐怕连浩瀚星空都会因之黯然失色。
我一直羡慕古代女子姐妹众多,这样她们才有机会叫做黄四娘、杜十娘、封三娘或者辛十四娘。貌似简省的称呼,其实有一种别样的娇媚在里面。如果哪一天,我忽然穿越在唐朝,一个少年过来,一躬到底,粉面含羞地喊我一声“七娘”或“十一娘”,那该是朗朗春日里多么美好的时刻。
在我老家,五十岁以上的街坊中,好多人被父母以城市的名字命名。这是老人家们走的一条捷径,既免去了以数字命名的简单(好多人叫小三,小四,以此类推),又沾上了一点大都市的气象。叫北京的最多,其次是上海、福州、天津、苏州。有的或许觉得秃小子配不上大城市,也或者要走地名路线但又怕出现雷同,于是就退而求其次,叫寿光(我们县城的名字)或者上口(寿光的一个村镇)。四十年前,母亲们在街口喊自己孩子吃饭是一道颇有喜感的风景,她们这个喊北京,那个叫天津,另一个吼上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到了火车站。
一直让我引以为豪的是我祖上的两个名字,一个叫陈之玫,一个叫陈之瑰。他们是三百年前陈旧呆板的家谱名序里的另类,完全不合规制,却像两朵明艳跳跃的玫瑰花让我眼前一亮。除了名字,我没有他们更多信息,但我认定,我们陈家后辈血脉中流淌不息的浪漫基因就是从他们而来,我们今天单纯明朗的笑容,就曾经浮现在他们脸上。
心灵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