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桥农资:执着攀越的“常青藤”
——访河北金桥农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苏东桥

2014-04-22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 2014年45期
关键词:苏东金桥常青藤

□《中国农资》记者阴剑锋崔海涛

金桥农资:执着攀越的“常青藤”
——访河北金桥农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苏东桥

□《中国农资》记者阴剑锋崔海涛

他是执着攀越的老农资,他是农资行业的常青藤。挺立在农资经营改革潮头的他劈波斩浪将困难险阻抛在身后,风雨人生三十载,他见证了一个县级农资公司的涅槃重生,改制探索十春秋,他创造了一个县级农资公司新的传奇。两鬓生华发,一腔赤子情,他就是河北金桥农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苏东桥。

今年,60岁的苏东桥步入花甲之年。但是,精神矍铄的他依然为自己的农资梦而奔波。

峥嵘岁月

河北金桥农资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景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这家县级农资公司曾经一度辉煌。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的倾斜,景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购销经营四平八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农资企业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模式一去不复返了,景县农资也到了垂死挣扎的边缘。1992年,时年38岁的苏东桥临危受命。就在第二年,景县农资完成销售收入2246万元,实现利润22万元。绝地反击,在苏东桥的带领下景县农资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了。

面对市场的发展和残酷的挑战,苏东桥没有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坚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带领公司全体员工创新实干、不断超越自我,景县农资的业绩一年一个样,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1999年3月19日,这是一个令苏东桥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到公司视察,听取了苏东桥的工作汇报,并对公司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公司的经营网点在持续增多,市场也不断向周边县市拓展,但是公司改革远没有停止。“彻底改、改彻底”这句话永远烙在了苏东桥的脑海里,因为正是这句话,推动了景县农资向河北金桥农资有限公司的转变。2004年,苏东桥和他的团队仔细研究改革方略,进行体制改革。苏东桥说:“当时国家下发的文件说得很明白,是多元机制、激发活力。各个行业都在进行体制改革,要求‘彻底改、改彻底’,不改不行。”

在改革政策的指导下,2005年7月,公司正式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成了职工身份置换。2006年,公司正式更名为河北金桥农资有限公司,苏东桥出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至此,该公司基本完成了经营体制、分配制度以及营销方式三方面的超越。

从2005年7月至今,河北金桥农资有限公司改制已将近十年。在这十年里,金桥农资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苏东桥更是把金色年华都投入到了创业大潮之中。

诚信的“常青藤”

改革给金桥农资带来了巨大机遇,公司得到快速发展。就在改制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06年,公司共销售各种农资商品21.2万吨,完成销售总值3.6亿元,实现利税191万元,创造了最好记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金桥农资在苏东桥的带领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经营奇迹。

2008年的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农资市场突遇寒冬,农资价格急剧下滑,国内许多农资经营企业出现了严重亏损,有的企业还走向了破产。就在这样巨大的挑战面前,金桥农资战胜了销售不畅的不利局面,经济效益实现了历史最好水平。金桥农资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发展,销售额不断扩大。2010年,公司销售额达到5.1亿元;2011年,销售额达到5.9亿元;2012年,销售额达到6.2亿元;2013年,销售额达到6.9亿元;2014年,公司销售总额预计达到7.2亿元。

无论农资市场多么艰难困阻,金桥农资的发展总能游刃有余,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苏东桥一语打开玄机,公司发展靠的是诚信为本、务实稳健。

诚信对苏东桥来说尤其重要,他认为,做农资就是要做放心产品。无论大厂、小厂,量大、量小,任何一种农资产品只要想放进金桥农资的销售网点,质量就必须过关。他说,金桥农资送出去的产品,无论是在任何一个乡,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质量问题,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诚信兴企,不仅使金桥农资取得了较好的业绩,更重要的是,金桥农资在农民心中、在生产企业里的口碑越来越好,名气也大了起来。寻求合作的大牌企业也因此多了起来,公司目前已同贵州瓮福、云南云天化、湖北宜化、湖北祥云、湖北大峪口、湖北东圣、中农集团等国内五十多家主流生产厂家建立起总经销、总代理关系,购销网络遍及国内20余个省、市、自治区。

在与这些大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苏东桥坚持年底钱货两清,绝不把当年的债务关系拖到下年去解决。有时候,农资产品还没有卖完,甚至因市场突变,农资卖价低于进价,苏东桥也要求公司财务按期、按合同付款。按理说,金桥农资可以依靠代储代销的主动权跟厂家谈判,把损失弥补回来,但他们没有那样做。因为所有金桥人都知道诚信是无价之宝,是用金钱买不来的。如果言而无信,短时间可能会得到经济上的好处,但是从长远来看,失去的将是整个市场。金桥农资这种诚信为本的做法赢得了厂家的信赖和支持。

在良好的经营条件下,金桥农资在不断发展壮大。如今,金桥农资下设景州、吴桥、王瞳、龙华、沧州、衡水、河间、保定、石家庄九个农资配送中心,六个营销部,年销售各种化肥40万吨,销售收入7亿元左右。苏东桥以诚信经营的理念为企业带来了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并对农资行业的诚信经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自2007年以来,公司多次获得“全国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荣誉称号。特别是在2011年,苏东桥荣获“全国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常青藤奖”。许多农资同行感慨,苏东桥就是农资界的“常青藤”,他获得这样的荣誉实至名归。

让梦想稳健飞扬

务实稳健是苏东桥执掌金桥农资的又一法宝,而最能体现其稳健性格的就是管理。“如果管理跟不上,企业就无法发展。凡是亏损的、破产的企业,不是经营的产品不赚钱,而是管理跟不上。”苏东桥说。

苏东桥引用一句谚语来强调管理的重要性,他说:“‘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算计’就是管理的过程。”如今,经营农资是一个薄利行业,如果没有很好的管理机制,利润就无从保证。“如果要保障资产增值,要靠三个方面,一是销量增加,二是人均劳动效率的提高,最后是控制费用。”

在费用控制上,金桥农资首先对资金进行严格管理,开展了保兑仓业务,减少融资成本;其次在流转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不随便贷款。苏东桥说:“如果不需要,公司不会盲目贷款,比如从银行贷款2000万元,如果还放在银行,那就是我的损失。”很多人认为苏东桥在对待银行贷款这个问题上太过保守,殊不知通过贷款盲目扩张的后果将更为严重,一些企业就因为银行贷款而濒于破产。但从另一面来讲,如果不依赖银行贷款,那么就需要用最低的资金做最大的经营量才能实现盈利。就在记者采访当日,金桥农资应向某厂家支付1400万元的货款,但是由于节假日,银行放假无法支付。凭借与厂家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笔资金被允许在节假日之后支付。苏东桥就此算了一笔账,当地短期融资成本最低为6厘,也就是说月息为0.6%,以此计算,1400万元一个月的融资成本就是8.4万元。由于融资成本越来越高,苏东桥对融资一向谨慎,避免由此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稳步提升员工收入是促进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措施,更重要的是体现企业对于员工的责任心。苏东桥说:“很多企业在教育员工时都说要以企业为家,但是我想如果企业不给员工足够的收入,这个家他们是不愿意待的。要让员工在正常工作的同时拿到比较可观的收入,这也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金桥农资根据实际情况每年都会制定一次薪酬标准,调整工资,确保员工利益。“按照规定,依据员工的业务量,如果销售的多就收入多,如果销售的少就收入少,按劳分配。”

通过对资金和人员的管控,公司管理实现了有条不紊,为企业稳健发展夯实了根基。

改制10年,金桥农资以自己的稳健成长为县级农资经销商树立了一个样板。公司新办公大楼以及景州农资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的全面运营,标志着企业发展迈上新的起点。“把曾经的传奇珍藏,让未来的梦想飞扬。”金桥农资,这株执着攀越的行业“常青藤”必将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苏东金桥常青藤
金桥月历
金桥月历
金桥月历
金桥月历
拟人句
著名导演——苏东花
风之谷之战
走过那个拐角
常青藤:健康活力的代言
苏东剧变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