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日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2014-02-07王庸晋郑湘晋赵中夫宋晓亮王金胜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学位培养目标

王庸晋,郑湘晋,魏 武*,赵中夫,宋晓亮,王金胜

(1.长治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2.山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办公室,山西 太原 030006)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关于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开展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1-2]。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培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经过两年准备,学校自2013年起开始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为做好试点工作,根据《意见》的精神,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就培养目标、方案、临床能力、考核评价、师资队伍与联合培养等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

一、正确理解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区别,制定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与学术学位相比,二者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就业取向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3]。

当前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一些缺陷:一是专业学位不“专”,培养方案、导师队伍、论文导向与学术学位基本趋同。二是职业导向不明显,没有把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效对接。三是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应突出以下几点:一是专业学位要“专”,要有专业学位的特色;二是职业导向要“准”,将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执业资格取得有效对接;三是实践能力要“强”,能满足用人单位对高层次、实用型医学人才的需要。

基于上述认识,学校将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目标确立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身心健康,愿为医疗卫生事业献身;具有较强学习能力、临床分析能力,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及扎实的临床技能;具有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工作水平。

二、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培养方案,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图1)

培养方案应根据培养目标和生源特点来确定,且其落实需要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4]。

*通讯作者

1.多方参与制订培养方案。

学校邀请卫生主管部门、培养基地、用人单位的专家成立培养方案制订组共同参与制订。

2.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原则:坚持多方共同参与;坚持以临床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坚持重实践、重应用、重专业的原则。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课、科研方法课、人文素质课、实验技术课、专业课等6个模块,实行学分制管理。

3.个性化教学安排。

建立“诊断式”复试考核指标体系,在招录时对考生全面评估。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为3年,最长5年。第一阶段的集中教学在第一学期前3个月,第一学期后2个月在培养基地实习。从第二学期进入临床训练,时间不少于2年。对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研究生,围绕提高临床技能展开教学,以“工学结合”的方式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对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研究生,在进行临床训练的同时,围绕执业医师证的考取进行强化训练。

4.培养环节要求与质量监控。

培养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集中教学,讲授公共学位课等前5个模块的课程;第二阶段边实践边教学,完成培养环节的要求。培养环节包括学术研讨、临床能力培养与考核、开题报告等。研究生课程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由主讲教师牵头,把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团队进行授课。

三、强化临床能力训练,实施四阶段螺旋上升式的实践能力培养

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认识规律,采用独具特色的“四阶段螺旋上升式”临床能力训练模式,各学科临床实践要求达到30个月,分4个阶段进行(图1)。

1.第一阶段:摸底性基地实习。

时间为第一学期后2个月。要求研究生在培养基地了解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手段,熟悉当地医疗卫生环境,结合在培养基地的体验,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实习结束写出实习报告。基地导师根据研究生的表现和实习报告进行评议。学校和导师组根据两方面的反馈,为研究生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临床轮科计划。

2.第二阶段:直属附属医院临床能力培养。

(1)临床轮转。第二至第四学期临床轮转以二级或三级学科为主,共计18个月。临床轮转5-6个三级学科或相关学科,按各学科培养方案要求,达到规定工作量和质量要求,出科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取得相应学分。

(2)本专业定向培养。在第五学期前4个月完成。轮转考核全部合格后,进入本专业进行定向培养,在本专业担任24小时住院医师。

在第二阶段,每位研究生实际管理床位6-8张,在每个科室完成合格病历不少于30份。通过本阶段的临床能力培养,研究生应达到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手段。临床轮转出科、专业定向培养考核不合格以及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研究生,将按弹性学制延长轮转时间。

图1 全日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3.第三阶段:检验性基地实习。

在第五学期后2个月进行,安排研究生到培养基地实习,检验前一段训练的成效。让用人单位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可以及早发现培养对象的不足。

4.第四阶段:针对性补充训练。

在第六学期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查漏补缺,进入相应专科进行强化训练,时间不少于4个月。同时,研究生要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毕业考试、临床能力考核及学位论文答辩。

四、与执业医师资格相衔接的考评体系(图2)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建立“与执业医师资格相衔接”的考评体系,研究生在毕业时应取得学历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全科医师合格证(全科医学方向),真正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理论考核。

学位课程考试采用笔试方式,考试及格取得规定学分。

2.临床能力考核。

临床能力考核是本培养模式的关键,体现在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第1-6学期。含摸底性基地实习、科室轮转出科考核、本专业定向培养、检验性基地实习、毕业前临床技能考核,并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衔接。

3.综合考核。

学校每学年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学习工作情况、职业道德等进行考核评定,其结果作为研究生评奖评优及能否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依据。

4.学位论文。

研究生理论考核、临床能力考核和综合考核合格,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全科医学方向)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导师指导组把论文内容是否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论文内容可以是临床科研报告、病例分析或含文献综述的病例报告。鼓励研究生在公开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但不以发表作为能否参加答辩的标准。由学校、培养基地、用人单位三方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建议。

五、能上能下的动态导师选聘机制

从思想品质、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等方面来规定导师的上岗条件,有条件就上,条件缺失就下;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需求,有需求就上,无需求就下。建立“能上能下”动态的导师选聘机制。

此外,根据复试评估结果以及本人和培养基地的反馈意见,为研究生配备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指导小组,对研究生进行多对一、精细化的指导。将指导教师的工作情况与教师职称晋升、薪酬待遇等挂钩,建立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

图2 与执业医师资格相衔接的考核体系

六、校院联合、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培养协议,让用人单位参与招生、培养方案制订、人才培养、考核的全过程,实现校院联合培养。与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培养基地,让研究生在培养基地“工学结合”,搭建医教研深度融合的平台。聘请富有临床经验的专家对研究生实行全程指导。

与采用订单式培养的单位协作,让用人单位直接参与招生复试环节,根据单位的需求和考生个人意愿,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对签订协议的考生优先录取。用人单位通过这种方式使职工队伍的学历层次得到提升,使医院的业务水平得到加强,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发现并储备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通过联合培养,真正实现了各方的互利共赢。

七、结 语

学校将建立并逐步完善全日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积极探索“订单式”校院联合培养,吸纳卫生主管部门、培养基地、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培养的全过程;在招生录取上,建立“诊断式”复试考核指标体系,找准培养对象的优缺点,为个性化培养奠定基础;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用“能上能下”的动态导师选聘机制,建立“多学科、多对一”精细化指导的导师团队;在技能培训上,采取独具特色的“四阶段”螺旋上升式临床能力训练方法;在考核体系上,将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最终真正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关于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的意见[S].2011-2-12.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2011〕54号关于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的通知[S].2011-8-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研〔2009〕1号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S].2009-3-19.

[4]鞠学红,管英俊,张建华,等.全日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6):686-689.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学位培养目标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