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氧联合东菱迪芙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2014-02-06盛宝英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内耳突发性耳聋

王 杰,盛宝英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突发性耳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感音性耳聋,患者多以突发单耳或双耳感音性聋、耳鸣,因伴有眩晕收治于神经内科。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病因不明,目前多采用血管扩张药、能量合剂、低分子右旋糖酐、激素、高压氧治疗等,临床疗效较差。我院从2011-09~2013-06共收治突发性耳聋病人90例,经高压氧联合东菱迪芙治疗,临床上取得了显著地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均符合中华耳鼻喉科学会指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1]。2009-09~2013-06我科共收治90例突发性耳聋病人,随机分为3组:(1)单纯高压氧治疗组30例(36耳),其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3±5)岁,病程1~7d21耳,8~30d11耳,>30d4耳;(2)高压氧+东菱迪芙组30例(38耳),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44±4)岁,病程1~7d23耳,8~30d10耳,>30d5耳;(3)单纯东菱迪芙组30例(34耳),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42±6)岁,病程1~7d20耳,8~30d12耳,>30d2耳。分组情况见表1。

表1 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表现

1.2 方法

1.2.1 东菱组:治疗前先行凝血常规、血常规、血小板、血液流变学及肝肾功能检查,纤维蛋白原大于1,无出血倾向者给予治疗。首次用东菱迪芙10BU溶于100mL生理盐水,次日用东菱迪芙5BU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5次为一个疗程,用完一个疗程后进行听力复查。用药过程中动态监测凝血常规,纤维蛋白原,有出血倾向者停止用药。同时配合应用扩血管、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

1.2.2 高压氧组:采用大型空气加压舱,压力0.2MPa,吸纯氧60min,中间休息10min,一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听力测试。同时配合应用配合扩血管、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

1.2.3 东菱组+高压氧组:在应用东菱迪芙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同时配合其他药物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听力测试。

1.3 疗效评定

(1) 治愈:0.25~4kHz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2)显效:各频率听阈水平提高30dB以上;(3)无效:各频率听阈水平改善不足15dB。

2 结果

2.1 3组疗效对比

见表2。东菱+高压氧组:38耳中治愈17耳,显效15耳,无效6耳,总有效率:84.2%;高压氧组:36耳中治愈10耳,显效17耳,无效9耳,总有效率75%;东菱组:34耳中治愈11耳,显效13耳,无效10耳,总有效率70%。经χ2检验,三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

表2 3组病例疗效

2.2 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3组比较发病7d内就诊的患者,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7d后接受治疗的各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见表3。

表3 就诊时间与疗效的关系(耳,%)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很多致病因素都可能导致突发性聋,目前获得广泛认可的主要有病毒感染学说、循环障碍学说、自身免疫学说以及膜迷路破裂学说、代谢障碍、内耳水肿、过敏、血管功能紊乱等学说。还有学者认为明显的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及感冒病史等因素可能与发病相关。但多数学者认为无论何种学说,内耳微循环障碍是突发性耳聋发病的病理基础[2]。东菱迪芙又名巴曲酶,是一种类凝血酶。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PA,具有增强纤溶系统活性的作用,并可选择性地作用于纤维蛋白原Aα链N末端的精氨酸和甘氨酸之间的肽键,释放纤维蛋白肽A,此时所生成的纤维蛋白单体和血纤维蛋白多聚体容易被分解,而发挥降解纤维蛋白原的作用[3]。此外巴曲酶还能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使血管阻力下降,增加血流量[4]。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已得到证实[5]。另外,东菱迪芙能透过迷路屏障进入内耳,改善内耳微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高压氧能成倍的提高血氧张力和氧含量[6],有利于改善内耳微循环,能降低血细胞比容,血清、血浆及全血黏稠性,减少血液阻力,促使微血管血栓解除及侧支循环的形成,

使内耳血液循环得到改善[7]。高压氧可改善局部缺血状态,局部血管收缩,同时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液体渗出,使内耳水肿得以改善,促进听觉功能恢复。 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高压氧联合东菱迪芙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方案。通过对三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一周内接受治疗的治愈率明显高于一周以后接受治疗的患者。因此,越早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越好,有条件的患者尽量一周内接受治疗。此外,东菱迪芙有引起出血的风险,应用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凝血功能等血流动力学变化。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委员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

[2]杨剑,刘博,韩德民.突发性耳聋的循环病因机制[J].国际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5(30):1751-1777

[3]Meh DA,Siebenlist KR,Bergtrom G,et al.Comparison of the sequence of fibrinopetide A cleavage from fibrinogen fragment E by thrombin,atroxin,or batroxobin[J].Thromb Res,1993,70:437-439

[4]Song QB,Wei MJ,Duan ZQ,et al. Batroxobin reduces intracellularcalcium concentration and inhibits prolifera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J]. Chin Med J (Engl),2004,117(6):917-921

[5]马璐璐,李予鲁,杨印东.东菱克栓酶治疗突发性聋30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24(4):16

[6]张秋迟,刘玉杰.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45例(52)耳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25(4):57

[7]张淑香.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6):58-59

猜你喜欢

内耳突发性耳聋
恐龙内耳的秘密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深刺听宫治疗耳鸣、耳聋验案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LDV在耳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内耳局部给药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耳聋耳鸣辨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