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袋”时光
2014-02-06天脊集团
中国农资 2014年23期
□天脊集团
上世纪70年代生的人,生在红旗下,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一定会记得那些没有塑料袋的日子。
小时候学校门口知青胡爷爷卖的蚕豆是最美味的,蚕豆放在那一个圆圆的藤编的筐子里,拿出5分钱他就会用事先用油皮纸叠好的三角袋子,装满油香油香胖胖的蚕豆,小小的手儿正好握住不会撒。吃完豆子那油油的土色的袋子也舍不得丢,它也是孩子们彼此炫耀的小小资本。
晾干的草是当时最常见的捆扎工具。晾干后的草像麻绳一样,不容易断,韧性还大,买猪肉,肉贩会把肉割成长条状,再抽出一条草绳子,用草绳把肉扎在中间。至于水果和蔬菜,人们都流行用“尼龙袋”,外形与现在装篮球的网眼袋类似。现在超市里整袋卖的脐橙也用这种袋子包装,只是比起我们那时候的细得多!那时候妈妈买什么都会装着“尼龙袋”,因为它利用率高、携带方便,也是最能放东西的。再后来有种绳子出现在市场上,卖菜的摊主把一大卷土红色的绳子挂在摊台一侧,根据一把菜的直径大小,剪下相应长度的卷绳,把菜扎起来。那时候爸爸会收集起一条条短绳,编起来变成一条长长的晾衣绳,又柔软又结实,方便极了!
记得那时,时髦过一种用漂亮的布缝一个长方形,再找来一根废弃的电线通心管穿在袋子上当作提手的手袋。女士们人人拿着花色各异的布袋走在路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当时见到第一个塑料袋,还是爸爸出差去北京带回来普通的超市购物塑料袋,妈妈拿着它用了两年多,不小心被公共汽车上一片锋利的铁皮划出一大道口,才忍痛割爱。真是“物以稀为贵”。
“仿佛在一夜之间,大大小小的商店、菜市场的商家都开始抢着提供给人免费的塑料袋,那怕你买一个萝卜也会给你一个袋子,生怕你不买他的东西。我们也就不拿白不拿,多多益善,越多生活越方便。可是方便带来了浪费,同时也制造出了“白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