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泻要方合四逆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2例

2014-02-06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脾虚综合征标准

石 壁

(广西平果县旧城镇卫生院中医科,平果 531412)

痛泻要方合四逆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2例

石 壁

(广西平果县旧城镇卫生院中医科,平果 531412)

痛泻要方;四逆散;腹泻;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慢性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以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候群。该病一般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以腹泻型多见,约占该病的45.2%[1]。由于IBS临床症状复杂,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清楚,西医主要给予对症治疗,但迄今尚缺乏疗效肯定的药物。近年来,笔者临床采用痛泻要方合四逆散治疗腹泻型IBS,临床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或病房收治的腹泻型IBS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18~63岁,平均(34±3.6)岁;病程6个月~7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7~62岁,平均(36±4.2)岁;病程8个月~8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等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关于罗马Ⅲ腹泻型IBS的诊断标准[2]。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脾虚型泄泻的诊断标准:①大便次数增多,便质溏稀,色黄或夹黏液;②腹胀或痛;③神疲乏力;④舌淡红或有齿印、苔白或白腻,脉细弱。符合以上4项标准即可诊断。

1.3 排除标准 年龄<16岁或>65岁;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或精神病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内分泌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其他包括抗生素、止泻剂或解痉剂在内的影响疗效观察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匹维溴铵50mg,3次/d;蒙脱石散3g,3次/d;丽珠肠乐2粒,2次/d。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方用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白术18g、柴胡12g、枳实9g、陈皮9g、白芍12g、防风9g、炙甘草6g。腹痛较重加延胡索、木香;消化不良加炒山楂、焦三仙;黏液便加黄连,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以上治疗7d为一个疗程,4周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嘱患者畅情志,注意饮食,建立良好生活习惯。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制定。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治疗结束后3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但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复发;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但有诱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存在时即复发;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详见表1。治疗组临床治愈24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8例。2组比较,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腹泻型IBS属中医学“泄泻”范畴,目前医学界对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普遍认为本病属于胃肠功能紊乱疾病和身心疾病,临床观察发现,许多腹泻型IB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这与中医的情志失调相符合。当今社会,人们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饮食不规律,过度劳倦,忧思多虑,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加上精神紧张,易导致肝气郁结不舒,横逆犯脾,土虚木乘,导致脾失健运,气机郁滞,症见腹痛,水谷不化,清浊不分,并走肠间,症见泄泻。故肝郁脾虚为本病的主要病机。

治法当以疏肝理气、健脾止泻、缓急止痛为法,方用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痛泻要方原名白术芍药散,功能补脾泻肝,缓痛止泻,用于治疗脾虚肝强之痛泻。本证病机为肝强太过,脾气虚弱,肝郁脾虚,运化失常,清阳不升。正如《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本方可补脾泻肝,正是针对土虚木乘的“抑木扶土”法,健脾柔肝,缓急止痛,升阳止泻,寓疏于敛,寓升于补。四逆散可疏肝理脾、透邪解郁,用于治疗肝郁脾滞证和阳郁厥逆证。本方原来主要用于治疗阳郁厥逆证,但后世医家发展本方多用于疏肝理脾,所治肝脾不调证的病机为肝脾不和,气机不畅;肝失疏泄,脾滞不运,此与原方证类相同。

中药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透邪升阳,炒白术补脾燥湿,枳实、陈皮行气燥湿散结,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防风专入肝脾、升脾阳除脾湿而止泻,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使肝气条达,脾胃健运,气血调和,则痛泻自止。本临床观察显示采用痛泻要方合四逆散治疗腹泻型IBS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周建宁,侯晓华,刘南植,等.武汉地区消化内科就诊患者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情况[J].胃肠病学,2006,11(6):356-358.

[2]孙菁,袁耀宗.肠易激综合征:罗马Ⅲ标准与我国共识意见解读[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29(6):12-14.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

10.3969/j.issn.1672-2779.2014.12.086

1672-2779(2014)-12-0129-02

杨 杰 本文校对:杨 杰

2014-02-11)

猜你喜欢

脾虚综合征标准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Chandler综合征1例
考前综合征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