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土教材《陇西地理》特点及内容结构的概述
2014-02-05董彦军
董彦军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要求高中学生“学会独立或者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技能”。并指出要“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乡土地理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课程标准将乡土地理教育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作为新一轮基础地理教育改革的实施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对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特点及主要内容的概述,尝试编写《陇西地理》乡土教材大纲,望对地理教师编写乡土教材和乡土教学有帮助。
一、《陇西地理》乡土教材编写特点
1.本土性:乡土地理教材要突出地方性,即本土地理特征,使其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突出区别于其他县而为本县所独有的区域特征,即在地方社会经济中具有决定性的地理因素,显示地方发展的重点和优势。写陇西县的乡土地理,必须突出本县农业生产或经济建设的条件。如“中国药都”、旱码头——文峰镇等独具地方特色的事例。
2.综合性:区域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体,编写乡土地理教材就要运用整体性、综合性的原则合理安排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教材通过引导学生从自然地理角度观察陇西,探究自然现象及规律,进而学习解决本地农工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如从适宜的气候、合适的土壤等自然基础,如何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中药材加工业。
3.教育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是乡土地理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乡土是学生生活并学习的地方,乡土地理具有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学生的成长伴随家乡的变化,这些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的事实,教育教学效果远胜于传统地理教学中局限于文字描述、图片展示的事实,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树立建设家乡的远大理想、强化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付诸实践,促进家乡陇西可持续发展。
4.可行性:乡土地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师生开展社会调查和野外实习活动,加强研究性学习,落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乡土地理教学重要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和认识地理环境,培养他们的地理观察与社会调查能力。如“通过野外调查说明我县境内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我县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及中药材加工业”等。
二、《陇西地理》乡土教材内容结构(见下表)
《陇西地理》是尺度最小的区域地理,教材编写采取常规章节方式,主要内容通过描述陇西县的自然及人文地理要素,较为全方位地深化对陇西的认识。
第一章“陇山以西”说明陇西概况,首先通过标题明确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进一步了解面积、交通、行政区划、人口等;重点设问“陇西——文峰经济开发区交通地理条件的优越性”;设计巩昌镇与文峰镇民族构成调查问卷。
第二章“巩昌雄镇”侧重陇西的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明确陇西自然地理特征的独特性和优越性。认识“水土流失”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等问题产生的自然及人为原因,通过野外观察与调研,能够提出基础解决对策。
第三章“活力陇西”重点讲陇西经济建设,描述工农业发展条件及现状,对诸如“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的原因”、“炼铝厂、酒精厂等传统工业企业的衰落原因”等问题做广泛社会调查与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理解近几年众多知名中药材加工企业在陇西安家落户的原因,并对将来陇西经济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设想,以及切实可行的方案。
第四章“魅力陇西”讲解本县独有的旅游资源,著名的旅游景点分布;打造以“威远楼”和“李氏文化”为双核心的多元化旅游发展,思考如何带动陇西旅游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五章“宜居陇西”从人与环境的发展关系出发,指出近年陇西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从而树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城市化,发展宜居城市的理念,回归人地和谐发展,建设美好陇西。
《陇西地理》乡土教材始终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为原则,教材中除了地理常识普及外,更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社会问卷调查、野外实地考察、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切实提高学生全面观察地理现象,充分挖掘地理信息,科学分析地理规律,认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期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