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志愿填报相关因素实证分析*

2014-02-05李淑玲时忠丽司传平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济宁新生志愿

王 平 李淑玲 傅 莹 时忠丽 司传平

(1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2济宁医学院教务处;3济宁医学院临床学院;4济宁医学院实践教学部; 5济宁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山东 济宁 272067;)

高考已成为中国教育选拔中最重要的考量标准,有效地填报志愿,将直接影响考生的录取高校、所读专业、未来职业和生涯发展[1]。本文对某高校659名进行了新生和365名大学毕业生的调查,分析高考志愿填报中的相关因素及特征,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表1 样本基本情况(n,%)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济宁医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3所高校抽取400名毕业生和700名新生填写高考志愿填报调查问卷。新生在入学后1个月内施测,毕业生在毕业前3个月内施测。问卷集中填答,统一指导语,答题完毕统一收回。共发放问卷1100份,有效问卷1024份,有效率为93.09%。全部问卷资料核实后进行编码,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心目中的大学

我们用学校综合实力、地理环境、生活条件、经济因素4个维度,选择了16个指标进行测量(多选),百分比位于前6位的统计结果见图1、图2。

图1 新生对“心目中的大学”

图2 大学毕业生对“心目中的大学”

由图1、图2发现,对新生而言,最关心的是学费,其次是反应大学综合实力的指标,如“大学教学条件”和“校风学风”,再次是大学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毕业生也同样关注“学费”,但他们更关注大学的地理位置和生活条件,其次才是综合实力,如“教学条件好”、“大学知名度高,社会声誉好”。毕业生非常看中学校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对学校所在地区的要求越来越高[2]。选择地域优越的高校,毕业生多是出于对就业问题的考虑,这些城市经济文化资源集聚、信息发达,就业机会较多,可以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选择[3]。毕业生的选择显示出实用主义倾向。新生初入大学,处于适应阶段,对大学的认知仍旧处于中学阶段,认为大学是收获知识、增长智慧的殿堂,他们看中高校的教学条件和校风学风,而“大学排名”、“科研水平”等指标不为新生所看重。

2.2 好专业的标准

就读一个好的专业意味着毕业后高的就业率和资薪,这一点新生和毕业生的认知趋于一致。他们首选“符合自己兴趣、能力”(79.2%),其他依次为“市场需求大、好就业的”(64.7%),“未来发展潜力大”(54.7%),“专业实用性强,具有技术性”(46.2%)、“热门专业(19.0%)”。大学专业的选择与未来职业和继续深造,以及长远的人生规划直接相关,在选择专业志愿时,应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专业前景和兴趣能力,如果念一门兴趣不大或非自己所长的专业,很难获得好成绩,毕业后也不会有理想的发展。

以往,考生和家长会选择一些“热门专业”,以便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本文结果显示,“热门专业”不再像以前一样被追捧,大学生的判断和认知已逐渐趋于现实和理性。一方面,一个专业的热度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变化,不会一直热下去,现在报考的热门专业并不一定是就业时的热门专业。另一方面,热门的专业会吸引很多的考生报考,增加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再次,即使是热门专业,它对员工的需求量也是有限的,如果大家都盲目地集中报考,势必造成某一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反而导致就业困难。

2.3 学校与专业的取舍

面对当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学生在升学或继续深造时,仰慕的学校和心仪的专业二者取舍的博弈成了他们困惑的焦点。当学校和专业的选取发生矛盾的时候,刚刚经历过高考的新生71%会优先选择专业,29%首选学校。而大学毕业生64.7%认为应优先选择专业,35.3%认为优先选择学校(图3),二者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χ2=4.206,P<0.05),新生比毕业生更在乎所学专业,而毕业生对学校的青睐度上升。所涉及的个人变量对择校择专业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新生和毕业生优先选择专业的倾向明显,其他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4]。本文结果显示,学生填报志愿时,着重考虑的因素是专业的就业前景(75.9%),在考生看来,上大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毕业后的就业,就业与目前的择校,尤其是专业选择息息相关,专业选择不好,即使就读名校,毕业后的就业也会比较困难。就业问题客观上要求学生更加关注专业的选择。毕业生面对升学就业时,对学校的青睐度提高了。通过访谈发现,有些升学或招聘单位只招收985、211工程大学的毕业生,对一般院校即使是优秀的学生也视而不见,严峻的就业现实使得毕业生比新生更看重学校。

图3 新生和毕业生对学校与专业取舍

2.4 决定志愿的方式

决定高考志愿时,主要是全家商讨(新生33.1%,毕业生43%)和学生自己意愿(新生26.1%,毕业生23.8%)的方式,结果和学生填报志愿时会考虑的意见一致。同时发现,全家商讨的比例高于自己意愿十多个百分点(全家商讨36.6%,自己决定25.3%),进一步研究发现,父母受教育水平不同的考生决定志愿的方式存在显著差异(χ2=18.642,P<0.05)。如父亲是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的,由学生自己决定的占48%,比父亲大学及研究生学历的学生高出20多个百分点,父亲是高学历的考生由全家商讨的占72%,较父亲学历低的考生高出20%(图4)。由此可见,父母学历低的考生更倾向于自己做决定,学历高的父母在考生志愿选择中起绝对支配作用。

图4 父亲不同学历的考生“自己决定志愿”的比例

2.5 志愿的信息来源

信息获取渠道将影响信息获取质量,高质量的信息能为填报志愿提供准确依据。调查表明,志愿填报信息主要来自高考填报指南(70.4%),其他依次为:网络(62.1%),家人(58.1%),中学老师(50.7%),有大学经历的同学和朋友(36.4%),大学招生资料(34.1%),高考咨询会的功能不明显,选择比例仅为15.2%。考生最信赖的信息源依次是:中学任课老师、班主任(66.5%),父母(58.4%),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亲戚(44.9%),有大学经历的同学和朋友(43.9%),大学招生宣传的老师(22%),网络(17.4%)。

《志愿填报指南》成为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最强有力的参考,《指南》一般由省级招生考试院等权威部门发布,内容包括高校招生计划、招生政策及填报志愿政策指导,有的还列出了近几年第一志愿考生原始成绩分段统计表和本科批次第一志愿投档情况统计表,对考生而言,无疑极具参考价值。同时,互联网作为信息量最大、时效性最强的现代化资讯传媒手段,为考生广泛使用。但网络资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的错误百出,甚至以讹传讹,对一些缺乏信息辨别和筛选能力的家长,往往形成误导。导致考生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偏低,更信任身边的重要他人——家人和老师。中学老师学历高,经验丰富,熟悉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能力,无疑成为考生最最信任的人。因此,中学老师的言行与舆论导向对高考考生选择哪一所高校和相关专业影响较大[3]。

分析发现,一部分更为直接准确的信息源未得到充分看重,例如各大专院校印发的招生宣传资料,高考咨询会,大学招生宣传的老师。笔者为了探究原因,查阅了几个学校的招生宣传资料发现,宣传资料和招生老师所介绍的学校和专业大都概括笼统,缺乏具体、深入的介绍,短时间很难从中获得有针对性的信息。更何况有些宣传资料注重形象,掩盖回避现状,导致考生对大学的招生宣传资料的信任度不高。而高考咨询会虽然比较直接,但由于时间短、咨询人数众多,难以满足大量考生的需求。

3 给考生和家长的建议

3.1 及早规划,合理预测,多渠道收集信息

考生往往在高考分数公布后才匆忙考虑填报志愿的事情,必须在短短四五天时间内把志愿填报完毕,此时考生面临人生重大转折,心理压力极大,难以在短时间里对各种报考志愿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理性分析,以致志愿填报的不合理,学生入校后后悔莫及。因此,应未雨绸缪,及早规划。进入高中后,考生应通过职业生涯课或心理测量等方式,全面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等,思考自己的职业理想与潜力,为选择专业做好铺垫。对高考分数进行合理预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高考分数,选取多所大学和专业,多渠道、多方面、全方位进行了解和评估,以便在填报志愿时有的放矢。

3.2 弱化专业与学校,强化综合素质

无论是优选专业还是学校,都是考虑到未来的就业和人生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广,基础雄厚,具有人格魅力的高精英复合人才,上大学不再是身份与就业的象征,而是广泛涉猎知识,练习表达和沟通能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把自己锻炼成具有合作精神、拥有健康心态、能吃苦耐劳、有竞争力的“准社会人”,具有这些素质的学生成为用人单位争抢的对象,将会在就业中更胜一筹。

3.3 家长适度放权,引导考生科学填报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涉世不深,缺乏社会体验,而自己经验丰富,特别是学历高的家长,由于拥有文化水平、知识结构、职业经历和社会资源的优势,在与孩子的关系中他们更有权威性,对孩子高考志愿及生涯设计相对更具指导能力[5],在孩子填报志愿时,家长们当仁不让,甚至包办代替,这种做法有失妥当。考生对高校和专业会有一定认知,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对考生的意见和想法,家长应给予尊重,在此基础上,引导并帮助考生深入分析,和考生充分协商,让考生本人自己做决定。

[1] 肖洁,卜林.高考考生择校意愿分析——基于南京工业大学08级新生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0,(1):92-95.

[2] 王汝凤.对高考生择校择专业的几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1,(4):70-72.

[3] 徐文广.高考生择校因素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53-55.

[4] 陈国华.学校与专业的取舍——高考志愿填报调查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0,28(6):49-52.

[5] 肖蕾.影响高考志愿填报的因素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6,(11):75-77.

猜你喜欢

济宁新生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济宁华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我志愿……
重获新生 庇佑
山东济宁卷
济宁玉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路过济宁(组诗)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