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报道负面新闻的策略

2014-02-05郭丽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3期
关键词:负面新闻新闻媒体负面

□郭丽

(林州市新闻中心,河南 安阳 456550)

媒体报道负面新闻的策略

□郭丽

(林州市新闻中心,河南 安阳 456550)

在人类社会中,有正面信息也有负面信息。而负面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能迎合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的眼球。作为新闻媒体,要正确认识负面报道的积极效应和负面效应,理性报道负面信息,多投入些人文关怀,注重新闻报道的整体效果。

负面报道 社会效应 理性报道 人文关怀 整体性

人类社会中,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都是客观存在的。在信息媒体日益普及以及通讯手段日显便捷的条件下,如何正确看待和报道负面信息,并使其发挥正面和积极的效应,这是各级政府、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公众广泛重视的问题。

负面报道的积极效应

如果把对正面信息的报道视为是从弘扬社会主旋律入手,是对个体人格的颂扬,那么负面报道则是对社会矛盾本身的揭露曝光。由于负面报道的采写原则是以尊重受众平凡的社会地位和较为狭窄的生活视野为前提,着眼于受众需要的满足,在形式上没有一些假大空之弊,所以很容易抓住受众眼球。

新闻媒体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能便是做党的喉舌,为人民说话。在传达上级政策、弘扬正能量的同时,不忘把人民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诉求向上级传达,向外界传递,以引起各方关注并解决。特别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负面信息,如果能适时传播,就能够使人们在心理和认识上感到某种挑战,并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激励人们奋发应战并立功投身于解决所反映问题的实践中,进而推动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如之前媒体曝光的毒奶粉、地沟油、环境污染等,这些现实无不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成为媒体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并时时提醒人们引起注意并加以解决。有人戏称新闻媒体是“照妖镜”,这也是不无道理的。在社会实践中存在有大量消极活动,诸如腐败现象等,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见不得人,偷偷摸摸且不敢登大雅之堂,媒体将其“照”出来大白于天下,就能使之成为众矢之的而无处遁形。虽然我国有党纪、国法、政纪等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的监督,但主要是追惩于后,加之一些人背后对信息的处理和控制能力相当了得,致使这些人违法乱纪却有恃无恐。而媒体的监督不仅可以惩治于后,而且也可以防范于前,具有其他监督所不能及的重要作用。比如央视《焦点访谈》等媒体节目所产生的监督效应是公众有目共睹的,它使丑行者原形毕露、声名狼藉,并能很快引起司法和行政部门的关注和介入。

负面报道的负面效应

正是由于负面报道更容易迎合受众的需求,所以在信息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越来越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有些媒体、个别人正是抓住负面报道的这一特点,故意人为制造负面信息,这反而给社会、受众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比如某些媒体为哗众取宠,迎合受众,不管所采写的素材是不是有社会意义、是不是能反映社会真实、是不是能体现媒体的社会良心,便肆意大量传播一些不符合客观现实的负面信息,从而给受众营造一种社会混乱、人心险恶的假象,使受众缺乏安全感,在心理上也多了许多不安定因素。再比如有个别人,故意制造一些负面信息,以引起大众同情或社会恐慌,从而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如之前的“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网传“济南市民哄抢菊花”事件、香港女婴疑被内地人拐走事件、武汉城管“打死”商贩街头“诈尸”等便是如此。

如何报道负面信息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公众主要通过媒体获得外界信息,通过媒体传播的信息认识世界,引起行为,作用于现实环境,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大众媒体对受众的影响。面对如此现状,媒体应该如何做?面对负面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做才能正确引导受众,让受众明辨真伪?

首先,对待负面社会新闻要理性报道。理性报道就是记者在深入事件现场实地调查研究,向受众描绘真实的社会图景,让受众全面、客观地了解事件本身,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但理性报道不是以一种冷漠、旁观的态度对社会负面新闻不分轻重全盘报道,也不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去进行新闻写作。新闻工作者应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对负面社会新闻进行报道时要选好切入点,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报道,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引导受众。

其次,报道负面社会新闻要有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负面社会新闻往往涉及灾难及不幸,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注意保护新闻当事人的隐私,对弱势群体倾注关怀之情,必要时应伸以援助之手,给受害者以帮助。应从正面启示意义出发,提醒民众如何防止和避免类似不幸再次发生。在负面社会新闻报道中也不要过分描述弱势群体的不幸,甚至将其夸大、夸张,滥用煽情语句换取受众同情。因为过度煽情反而削弱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使受众觉得虚假,降低了新闻报道应有的效应。

最后,要从媒体的整体性角度出发,控制负面社会新闻的数量。负面社会信息在社会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作为新闻媒体,不要为了抓受众眼球而过多地报道负面社会新闻。因为这样的话,就会把暴力、犯罪、不安定因素等放大,给受众一种夸张的感觉,使受众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带来不好的社会效果。当今社会,安定、和谐是我们的主旋律,在负面社会新闻报道的数量上应把握好“度”,在用负面新闻教育人、鞭策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正面引导人、鼓舞人、教育人,使每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的社会充满信心,能够积极、乐观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猜你喜欢

负面新闻新闻媒体负面
负面新闻对债券利差的影响
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负面新闻”导写及例文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网络负面新闻及其传播特点分析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2014美国新闻媒体报告
新形势下新闻媒体在群众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与传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