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报业经济发展突破点

2014-02-05刘林青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3期
关键词:报业媒介融合

□刘林青

(彭城晚报社,江苏 徐州 221000)

寻找报业经济发展突破点

□刘林青

(彭城晚报社,江苏 徐州 221000)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和全媒体时代,我国的传统报业经济发展如何再突破?这就需要我们应对传媒生态变化时,按照经济学规律办事;进行媒介融合,创新运作方式和赢利模式;整合优势,打造报业自身核心竞争力,以此引领传播领域纸质媒体的新变革。

经济学规律 媒介融合 整合优势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传统纸质媒体遇到了未曾有过的新媒体的巨大挑战。我国报业在经历了2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2005年开始明显放缓,尤其是进入2012年以来,纸质媒体的广告实收额一直处于15%—20%的高速下滑的态势,报业面临着空前严峻的经营形势:传统媒体的读者在分流,影响力在降低,创收难度加大,广告增收乏力等。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和全媒体时代,我国的传统报业经济发展如何再突破,才能引领传播领域纸质媒体的新变革,获得发展新机遇?

应对传媒生态变化按照经济学规律办事

媒体生态的急剧变化使受众接触媒介的方式和渠道前所未有地拓展。有资料统计,2012年,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量首次超过电脑上网的网民,达到3.88亿人,手机网民达到4.2亿人,手机已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这就对报业的读者和广告经营带来了很多冲击。该如何有效应对该变化呢?首先,要按照经济学规律办事。经济学最深刻的结论之一是资源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最有效率,地方媒体将自身画地为牢,表面上对本地市场拥有极高占有率,从宏观的角度看,媒体消费者效用减少,传媒产业经济效益降低。其次,要破除区域和行业壁垒。地方媒体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各媒体之间,壁垒森严,缺乏区域联合。传统报业传媒产业的利润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而是依靠行业垄断获得。如不同媒体在得到同一新闻素材后,都赶赴现场进行报道,最终媒体上呈现的新闻只是形式上存在差别,内容和报道角度常常同质,媒介资源得不到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传媒产业内部各种资源内耗严重,行业壁垒成为制约传媒产业进行更深入的传媒经济实践的瓶颈。

为了应对传媒生态变化,《新民晚报》主动寻求转型发展之路,不断探索和实践具有晚报特色的分众传播之路。他们不仅成功举办了“国际兰花展”、“荷花展”活动,而且在国庆黄金周期间还成功举办了“森林狂欢节”,取得了版面宣传和报业经营的双效益,为我们更好地抓住自己的目标对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媒介融合创新运作方式和赢利模式

传媒产业的发展是顺应社会需求的方向前进的,媒介深度融合也是基于这一点而产生的。我们所讨论的传媒融合不应是媒介简单的叠加或跨界经营,而应是跨媒介、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应在传媒产业运营的每个流程、每个环节之中都深入渗透,并发生效用,从而更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化传媒产业结构,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媒介资源融合实现媒介资源优化配置

新媒体时代,报纸最大的凭借已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这个平台所拥有的社会公信力和美誉度。媒介融合时,越发要做强公信力、做大美誉度为报纸的品牌增值。

从内容资源来说,深度融合的媒体间可以实现内容资源的深度共享,高度融合的媒体间从同一内容的提供者处获取内容资源后,既可以传播相同内容,也可选择不同角度报道同一内容,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从传媒从业者的角色分工上来说,在多种媒体交融的传媒机构,传统媒体可以更多的作为一手信息的采集者,新媒体或者民营的传媒公司,则可以作为这些基础信息的包装者或者制作者,甚至对一手信息进行整合和发布。从广告资源上来说,深度融合的媒体不仅可以为广告商提供更广泛的注意力资源,还能更加适应广告客户的需求,推出多种媒体立体化宣传的广告套餐,提高广告收益,产生更好的广告效果。

通过跨媒体融合实现媒体自我推广的最大化

区域市场的跨媒体合作,不同的媒体间可以进行交互式推广。简言之,就是广播、电视、纸媒、网站、公交站台、LED大屏、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媒体资源进行互换,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例如原先一家报纸只能在自己的版面上进行推广,形式只停留在平面,这种推广,受众群还保持原状,产生的传播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若是将以上多种媒体资源进行互动,那产生的效果就会是几何数增长。传媒融合有助于实现多渠道的推广,吸引更多的新受众。这种融合甚至可以跨城市互换,实现效益最大化。例如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在做“汉韵佳人”评选活动时,就联合淮海经济区20家城市报纸,进行版面资源互换,一次活动推广相当于产生了20次效果,商家自然乐于投放广告。

媒体可通过优势融合产生更大的传播效果

如《扬子晚报》,他们要求采访记者应成为全天候、多面手的记者,成为文字、摄像、摄影、微博、微信等多媒体的记者,成为内容生产者,把有价值的新闻产品卖给总部大编辑部。而这个大编辑部,不再仅仅是纸质编辑部,而是多媒体的编辑部,是每天24小时全天候的编辑部。为落实“传播形式再建”,报纸内容不再是纸质的单一传播,更不是一天一份报纸的慢速度传播,而是通过互联网每天24小时每分每秒在传播,是融文字、音频、视频、图片为一体的平台。这样一来,不仅很好的实现了读者之间的互动与参与,而且还将一个平面的新闻事件呈现出更多的角度,提供给读者更加深层和多元化的阅读。又如无锡报业集中了一批青年记者,手持最新智能手机,在城市各处的新闻现场即时播报,先后在网上与报纸上发出无锡报人微博的响亮声音,得到社会一致好评。

整合优势做强报业自身核心竞争力

整合人才资源,做强内容生产,提升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报业集团拥有一批优秀的采编队伍,如何把他们塑造成经验丰富、政治素养过关、采编业务精湛、久经考验、自我约束能力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采编人员呢?这就需要对新闻人才进行有意识培养,强化使命、职业操守、专业精神。现在新媒体的传播不仅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改变着读者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这就更需要我们进行人才培养,使其掌握更多新技能,尽快改变报业单一的传播模式,做强内容生产,提升核心竞争力。

如山东《齐鲁晚报》就是通过不断创新新闻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做新闻”,更加注重人的思想感情诉求,更加注重人的基本权利实现,更加注重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涌现了一批批“接地气”、“有底气”的新闻作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平均发行量达150万份,2012年创利润高达2.2亿元。

整合媒体平台和社会资源优势,提升媒体行业新的竞争力

充分利用报社的资源优势,整合报社内部资源和开发利用社会资源,搭建网络平台、数据平台、移动平台、商务平台等等。未来媒体的发展将会跨越传统的报纸内容平台,实现报纸、杂志、网络和电视的统一,实现规模效应。同时,由于受众的定位很难再以地域作为主要标准,而会转变为以受众为主要标准。以出版或发行业务为核心,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依托,逐步拓宽产业链,是平面媒体所面临的历史性选择。未来的平面媒体将发展成为跨平台、跨区域的综合性媒体运营商。清晰的盈利模式将成为未来报业集团发展的核心。报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媒体资源,我们应充分利用其优越的社会资源。报业集团有舆论引导上的优势,具有一定的监督权,对公众知情权具有一定的满足能力,它制造的是影响力,而不只产生经济价值。这些社会资源不但能为报业集团提供内容资源,而且还能提供社会支持和公众支持。

猜你喜欢

报业媒介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