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写作应把握好“四个基本点”

2014-02-05□郝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3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群众语言

□郝 芳

(陇东报社,甘肃 庆阳 745000)

新闻写作应把握好“四个基本点”

□郝 芳

(陇东报社,甘肃 庆阳 745000)

新闻写作是新闻记者的日常功课。采写出有价值、有意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好新闻,是每个新闻记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如何提高新闻写作能力,使自己的新闻稿件从千篇一律中脱颖而出,引起共鸣,应重点把握好新闻语言、新闻敏感、新闻视角、新闻影响“四个基本点”。

熟练的新闻语言

新闻界的前辈们经常开玩笑说,从事新闻工作,进行新闻写作,学历太高其实是浪费,小学四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就完全足够了。很多新闻工作者研究生毕业,学富五车,深谙各种写作理论,但却写不出优秀的新闻作品,空有一腔余力,无处施展。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但却折射出了一个事实:新闻语言不同于文学艺术作品,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必须符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

客观性是新闻语言的前提。新闻报道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写作时,要尽量避免个人主观的感情色彩,在选词造句上多使用客观性强的词语,比如多用中性词、少用形容词,多用陈述语句、少用感叹语句等。确切是新闻语言的灵魂。新闻要反映的是客观发生的真实事件,这就要求语言精确性高,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出现歧义,如果一篇新闻,一千个读者能从中读出一千个结果,那绝对不是好新闻。简练是新闻语言的要求,也是新闻写作者水平的体现。新闻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不需要过于修饰、过于挖掘人物内心活动,新闻媒体传播也要求以最小的资源占有传递最大的信息量,这就要求写作者在遣词造句时,能节省就节省,力求突出新闻事实,做到增之一字则长,减之一字则短。朴实、通俗是新闻语言的特色。新闻语言不需要豪言壮语、华丽辞藻。中央提出的新闻记者“走转改”,其主要目的就是让新闻接地气、朴实、通俗起来,让群众更容易接受。新闻记者要写出好新闻,就必须多加强修养,具备质朴的气质,用朴实、通俗的语言,写群众最关心的事情,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胡编乱造,唱高调,那样只能与新闻的遵旨背道而驰,也会离群众越来越远。

高度的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现在社会新闻媒体众多,传播手段多样化,尤其是互联网、微博等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的兴起,新闻事件发生后,瞬间便可以传递出去。新闻记者要想在第一时间捕捉新闻信息,写出好新闻,就必须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认清事件的本质,抓住读者最感兴趣的话题,擦亮“眼睛”,伸长“鼻子”,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新闻敏感要求新闻写作者十分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传播价值的信息,然后准确地反映出来。培养提高新闻敏感,记者首先要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增强自己的理论素养,明确社会关注的重点,知道弘扬什么,反对什么,在政治方向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经常深入基层,仔细观察生活。新闻线索经常隐匿在平淡无奇的普通事件中,需要深入挖掘,看清事件背后存在的新闻价值。再次,要深入思考,举一反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只反映事件本身,而不触及事件背后深层原因,这样的新闻注定难以引起读者共鸣,也不会具备太大的价值。

独特的新闻视角

新闻工作者经常有这样的感触,同样一个新闻事件,不同的记者,写出来的稿件会大不相同。有些稿件丝毫没有引起群众的关注,而有些则成为了热点。基于同样的新闻事实,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记者的切入点,也就是新闻视角不同。

新闻要具备独特性,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过去人们常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可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里养狗的人越来越多,狗咬人的事件经常发生。有记者从这点出发,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反映城市养狗的合理问题,狗咬人后的责任问题,小孩出行的安全问题,监管部门的管理问题,一时间,全社会都在关注、讨论狗咬人的问题,狗咬人也成了好新闻。

新闻视角是记者看待新闻事件的角度。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收效也不同。2013年10月份,甘肃宁县举行大学生村官技能“比武”,笔者前往采访。这样的活动,并不是第一次举行,笔者以前也采访过,但没有引起什么明显效果。这次,笔者改变过去树立的大学生村官支援农村,奉献青春的观点,从大学生扎根农村,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角度出发,展现大学生村官的精神风貌和不一样的生活。这篇新闻稿后来荣获甘肃省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

正确的新闻影响

新闻写作的目的,是要传递信息,引起社会关注,引发群众思考,从而弘扬正能量,提升舆论的引导能力。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写作时,要充分考虑新闻稿件带来的社会影响,不要因为自己的疏漏而造成误读,产生不良后果,更不能偏听偏信,传播虚假信息,误导视听。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闻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看新闻成了很多人日常生活的必要内容。有些新闻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故意夸大其词,甚至弄虚作假,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有些新闻记者为了采写到好新闻,不顾群众危险,只追求新闻价值,比如雨天故意扒开下水道井盖,只为抓拍行人掉入瞬间。新闻媒体引导社会舆论,好新闻固然重要,但忽视社会道德,却是不能容忍的。

新闻写作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新闻记者特别是党报、党刊记者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坚持党性原则,遵守职业道德,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提供正确的新闻信息,对受众负责,对社会负责,注重传播效果,用正确的舆论引导群众,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群众语言
多让群众咧嘴笑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语言是刀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