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诊断学中的真假问题※

2014-02-05车志英王亚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8期
关键词:寒证脉象真假

车志英 王亚楠 何 磊

(1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学科,郑州 450046;2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学科,北京 100029)

哲学中讲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表形态。本质和现象是事物统一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关系。现象有真假之分。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是真象,以歪曲的、颠倒的方式从反面表现本质的现象是假象。假象是事物的本质在特殊条件下的一种表现。中医诊断学体现了此哲学观点。

中医诊断时要仔细对疾病的证候进行观察和分析,因为当疾病发展到病情的危重阶段,可能出现一些与疾病本质相反的 “假象”,以掩盖病情真象的证候。所谓 “真”,是指与疾病的内在本质相符的症状;所谓 “假”,是指疾病表现的某些不符合常规认识的所谓假象,即与病理本质反映的常规证候不相符的某些表现[1]。

真假的问题贯穿于中医诊断学的四诊和辨证中。如何辨别真假,如何去伪存真,如何抓住疾病的本质,如何把握辨证核心观点,以下将结合中医诊断学有关的知识点来进行阐述。

1 四诊中的真假问题

1.1 望诊[1]

1.1 .1 假神 假神即久病、重病之人,精气本已极度衰竭,而突然出现某些神气暂时 “好转”的虚假表现,是临终前的预兆。提示精气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古人比喻为 “回光返照”,借此以形容人之阴阳离决时的一种危重现象。

1.1 .2 假神与病情好转的鉴别 假神出现得比较突然,如本已神志不清,突然神志转清;本已久不能食,突然食欲大增,甚至进食很多。其好转与整个病情不相符,只是局部的和暂时的。病情好转,由无神转为有神,是整个病情的好转,有一个逐渐的全身状况同步好转的过程。

1.2 舌诊[2]

1.2 .1 舌苔真假 舌苔是胃之气阴上潮而形成的。判断舌苔苔质真假,以有根无根为标准。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难去,像从舌体上长出者,称为有根苔,此属真苔。若舌苔不着实,似浮涂舌上,刮之即去,不像从舌上自生出来的,称为无根苔,即是假苔。某些饮食或药物,会使舌苔染色,称为染苔,亦是无根苔。如饮用牛奶、豆浆可使舌苔变白、变厚,食用蛋黄、橘子等可将舌苔染成黄色。一般染苔多在短时间内自然退去,或经揩舌除去,与病情不符。如有疑问,可询问饮食、服药等情况进行鉴别。

苔色亦可出现真假苔。白苔为正常苔色,亦主表证、寒证。但在特殊情况下,白苔还可见于热证。如积粉苔,常见于瘟疫或內痈等病,是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而成。黄苔除了见于热证和里证外,还可见于寒证。如黄滑苔,多为寒湿、痰饮聚久化热,或为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所致。

1.2 .2 舌质的真实性 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色、舌的形质、动态舌下络脉四个部分。

无论是望舌质中的哪一项,都是疾病本质的真实反映,不会有假。如红舌,只主热证,而不会见于寒证。但如:口渴,大便不通,小便短少,舌红绛苔白而燥裂,粗糙如砂石,属燥热伤津,阴液亏损。在此,舌质反映的是真,舌苔反映的是假。

一般而言,舌诊比脉诊更为可靠,脉诊可因情绪,寒热真假而变化无定,舌诊则不受情绪影响,因此舌诊是比较可靠的诊断依据。舌质绝无真假之虞,由于舌质与全身气血的关系较大,因此,舌质能真实可靠地反映身体全局的病变。而舌苔与脾胃休戚相关,反映的则并非都是整个全局病变,并且多反映邪气之实。前贤所言 “辨舌质可验五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甚是。

舌苔和舌质可以变化一致,也可变化不一致。察舌质可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津液的盛衰;察舌质重在辨别病邪的性质、邪正的消长及胃气的存亡。大抵气病察苔,血病观质。当舌质与舌苔反映的病性相反时,舌质主要反映正气,舌苔主要反映病邪,以舌色辨证为主。此外,辨证时应分清标本缓急。

1.3 脉诊[2]

1.3 .1 脉症真假 “脉症不应”是指症状表现与脉象不相一致,其中必有一方反映疾病的本质,而另一方则与本质不符合或是假象。正如 《景岳全书·脉神章》所曰 “凡治病之法,有当舍症从脉者,有当舍脉从症者,何也?盖症有真假,脉亦有真假,凡见脉症有不相合者,则必有一真一假隐于其中矣”,因此,脉症不相应者应四诊合参,认真分析,才能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决定脉症之取舍。若症真脉假,则舍脉从症;若脉真症假,则舍症从脉。

1.3 .1 .1舍脉从症 是在脉症不相符的情况下,医生经过分析,认为症状反映了疾病的本质,而脉象与疾病本质不相符,即症真脉假。例如:症见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厚而燥,而脉迟细者。此症状所反映的是燥热内结肠腑的本质,而脉象所反映的是因热结于里,阻滞血脉运行的迟细脉,是假象,故需舍脉从症。

1.3 .1 .2舍症从脉 是在脉症不相符的情况下,医生经过分析,认为脉象反映了疾病的本质,而症状与疾病本质不相符,亦即症假脉真。例如:热闭于内,症见四肢厥冷,脉象滑数。此时脉象所反映的是阳热内盛的本质,而四肢厥冷似是寒象,症假脉真,故需舍症从脉。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 “脉症”之 “从”与 “舍”,不能机械的理解。实际上 “从”与 “舍”也是相对的,往往是 “从中有舍”, “舍中有从”。这一方面是由于对不同的疾病以及在发病的不同阶段,脉与症在辨析疾病上各有侧重与专长,其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脉与症的辨证意义都有长有短,有一般的规律与特殊的规律。 “症真脉假”时 “舍脉”,此时的 “脉假”只是对一般的常规来讲属假。但如从其特殊的规律而言,实际还是 “真”。例如,阳明腑实证之 “脉迟”,对于 “迟脉主寒证”这一常规而言,是假。但如考虑到 “迟脉也可见于热证”这一特殊规律而言, “脉迟”也就无所谓 “假”,自然就不必“舍”了。同样 “症假脉真”时 “舍症”,也有类似情况。例如邪热内闭时 “四肢厥冷”,对于四肢厥冷一症,一般认为属于寒象,此时的 “肢冷”与邪热内盛的本质不符,是假象。但若考虑到 “热深厥亦深”、“阳盛格阴”这一特殊规律时, “肢冷”也就无所谓“假”了,自然就不必 “舍”了。此外,就 “舍症从脉”之 “舍症”而言,并不是将全部症状都舍弃,而单凭脉象就作出诊断。事实上,患者患病时的诸多症状不可能全部是假象。所谓的 “症假”只是指少数乃至个别的症状,而多数的症状显然还是与疾病本质相符的[3]。

笔者认为 “症状可以有真有假,脉象可以有真有假,舌苔亦可以有真有假,但舌质反映的只有真的,没有假的。”把握此辨证核心观点,在以下辨证的真假问题中亦可体现。

2 辨证中真假问题

在诊断当中,证候可以有真有假,如真热假寒证,真寒假热证;真实假虚证,真虚假实证等,说明证候的复杂性。具体如下:

2.1 寒热真假

2.1 .1 真热假寒证 指内有真热而外见某些寒象的 “热极似寒”的证候。

真热假寒证常有 “热深厥亦深”的特点,习惯上也称之为 “热极肢厥证”、 “阳盛格阴证”、 “热厥证”、 “阳厥证”等。临床表现为恶寒、手足厥冷、大便下利、苔黑、脉沉等,好像是寒证;但患者虽然恶寒,却不欲盖衣被;虽手足逆冷,但体温增高,腹部灼热;虽大便下利,但气味特别臭秽,或夹燥屎;舌苔虽黑,但干而不润;脉虽沉,但按之有力;更见咽干口臭、渴喜冷饮、舌质红绛、唇红或焦、小便短赤,甚至神昏谵语等症状。

上述的某些症状脉象舌苔看似寒象,实则是热证,只有舌质显示的是明显的热象。

2.1 .2 真寒假热证 指内有真寒而外见某些假热的 “寒极似热”的证候。

真寒假热证实际是 “虚阳浮越证”,或称之为“阴盛格阳证”、 “戴阳证”。临床表现为身热、面色浮红、口渴、咽痛、脉大等,好像是热证。但患者身虽热却反盖衣被;面色浮红,却时隐时现,而不似真热之满面通红;虽口渴,却欲热饮,且饮水不多,甚至到口而不欲咽;咽喉或痛,而不红肿;脉虽大,但按之无力,并可见到四肢厥冷、尿清便溏、舌淡、苔白等症状。热象 (自觉发热,面色浮红,脉搏浮大)是假,阳虚寒盛 (肢厥身冷,便溏尿清,舌质淡白)才是疾病的本质。

某些症状、脉象、舌苔均有假的,但舌质的表现均是真的。

2.1 .3 对寒热真假的鉴别 其规律有以下四点: (胸腹的冷暖是辨别寒热真假的关键,胸腹灼热者为热证,胸腹部冷而不灼热者为寒证。)一是把握疾病的全过程:有寒热病史,如真寒假热证多有寒病史;二是以二便、舌象、胸腹变化为依据,内部多真,外周多假;三是辨病情程度:假象多为局部,真象发于全身;四是辨寒喜恶:所喜是其不足,所恶是其有余。

2.2 虚实真假

2.2 .1 真实假虚证 病的本质是实证,大实之中反见虚羸现象的证候,称为真实假虚证。

临床表现为患者神情默默、不愿多言、身体倦怠、大便不利、脉象沉细等虚证之象,但仔细观察,患者虽然神情默默,不愿多言,但语声高亢气粗;虽身体倦怠,但稍动即觉舒适;虽大便不利,但得泄而反快;虽脉象沉细,但按之有力。 《顾氏医镜》所说“聚积在中,按之则痛,色红气粗,脉来有力,实也;甚至默默不欲语,肢体不欲动,或眩晕昏花,或泄泻不实,是大实有羸状”,便是真实假虚之证[3]。虚证 (神情默默,不愿多言,身体倦怠,脉象沉细)是假,实证 (语声高亢气粗,身体稍动即觉舒适,脉象按之有力)才是疾病的本质。

2.2 .2 真虚假实证 病的本质为虚证,虚羸之中反见某些实盛现象的证候,称为真虚假实证。

临床表现为腹满、腹胀、腹痛、脉弦等类似实证之象,但患者虽腹满,却有时减轻,不似实证之拒按,而是按之痛减;虽脉弦,重按则无力。病势沉重,于严重的虚象之中,反见一系列的 “实盛”现象为主要表现。实证 (腹满,腹胀,腹痛,脉弦)是假,虚证 (按之痛减,脉弦重按则无力)才是疾病的本质。

2.2 .3 虚实真假鉴别 虚实真假的辨别要点:一是脉象:脉之有力无力,有神无神,其中尤以沉取之象为真谛;二是舌象:舌质的胖嫩与苍老;三是言语呼吸:高亢粗壮与低怯微弱;四是体质微弱,病之新久,发病之因以及治疗经过。此外,还要注意证候中的可疑之处。

应当指出,临床上反映于虚实方面的证候,往往虚实夹杂者更为常见,既有正气虚的方面,又有邪气实的方面。

总之,中医诊断学四诊和辨证中都存在真假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辨证核心观点,找出疾病的本质,以期辨清疾病证候真假,提高中医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

[1]朱文峰.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M].第七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

[2]李灿东,吴承玉.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M].第九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

[3]朱文峰,袁肇凯.中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

猜你喜欢

寒证脉象真假
真假大作战
真假大作战
真假大作战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转录因子Egr2/Egr3在类风湿关节炎寒证中的作用机制
探索脉学的学习方法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三句话的真假
强直性脊柱炎骨密度及炎性标志物与寒、热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膝关节滑膜炎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