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重视角下的开放与远程学习
——第25届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世界大会看点述略

2014-02-05李秋劼陈鹏宇

中国远程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残疾人研究者教育资源

□ 李秋劼 王 颖 郝 鹏 陈鹏宇

多重视角下的开放与远程学习
——第25届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世界大会看点述略

□ 李秋劼 王 颖 郝 鹏 陈鹏宇

2013年10月16日至18日在天津举行的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ICDE)第25届世界大会,以“国际开放、灵活、远程学习的新战略”为主题。此次大会中的平行会议涉及七个方面主题,分别是:开放与远程学习(ODL)的文化,ODL的质量,ODL的教育技术,ODL的开放教育资源,ODL学习支持服务,创造性的、开放的、灵活学习的监管环境与战略,辅助学习(残疾人教育)。

开放与远程学习的文化

技术的发展以及学习者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带来了开放与远程学习的飞速发展,同时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远程开放学习的文化的不断演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规划助理总干事Hansd'Orville博士在其题为“全球框架下远程开放学习的文化演进”的主题报告中指出,过去的几十年,在移动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线社交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一代的成长过程中,互联网已经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包括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对于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使得教育和技术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开放与远程学习文化的爆发。这种新型的学习文化不仅转变了人们对于学习和知识传送、知识扩散以及知识产品的认识,同时还改变了人们对基于数字、技术的社会交互的看法。在报告中,Hansd'Orville博士以当前最热门、发展最迅速的MOOCs为例来说明传统远程教育面临的巨大冲击。他认为,虽然MOOCs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相比其它远程学习形式,MOOCs具有更强的可获得性,同时也为教育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在该主题的平行会议报告中,研究者们对开放与远程学习文化的探讨涉及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文化的内涵和构建途径是关注的焦点。来自珠海广播电视大学的研究者认为学习型社会、教育公平是远程教育的核心精神文化,并就此展开论述。[1]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的常万新等人则从文化转型的角度,通过历史研究、对比研究和逻辑分析提出了中国构建开放大学文化的三种途径。[2]施蕾芬等人将远程教育的文化定位为校园文化,强调通过技术手段促进交互,建立虚拟的校园文化。[3]微观层面的研究则强调技术对远程教育参与者产生的影响。例如Jane-FrancesAgbu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讨论ICT技术为学习者、教师带来的压力,其研究认为,参与远程学习的学习者、教师相对于传统教育中的学习者、教师感受到了更大的来自ICT技术的压力。[4]而CharleneDuToitBrits探讨了语言学习的远程教育项目中技术对学习者的影响。[5]

该主题下宏观层面的研究多结合全球发展态势及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可以看出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相关的研究,尤其是宏观层面的研究应该充分考虑这个特点。另外,本次大会该主题下微观层面的研究虽然较少,但让人耳目一新,提出了新的着眼点和问题的切入角度,是未来可以继续探讨的方向。中国的远程教育正处在转型关键期,有关文化层面的研究尤显重要,多角度、多层面的文化主题的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开放与远程学习的质量

ODL的质量是本次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南非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研究所所长MpineMakoe教授在其主题报告“建立适应发展中国家的远程开放教育监管框架”中提出,质量保障工作不仅是对学生的承诺,更是提高实践质量的有效手段。她以南非几所主要的开放大学为例,从办学目标、监管框架等多个方面对质量保障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她认为人们在理解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时往往容易受到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但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而在远程开放学习中,由于学习者与教师处在不同的时空中,在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者个体,因此对于远程教育的质量应该有不同于传统高等教育的认识。MpineMakoe教授还分享了南非远程教育协会与南非国家远程教育委员会共同制定的质量指标,非洲远程教育委员会制定的质量保障和评价工具等质量保障的框架。“中国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在“中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战略与新发展”的主题演讲中基于对中国远程教育发展历程的分析,提出构建质量标准并做好质量保障工作是国家开放大学未来建设的重要目标。

在平行会议的交流中,集中呈现的是案例研究,如关于我国江苏广播电视大学[6]、博茨瓦纳的远程开放学习学院[7]、尼日利亚教师学院提供的远程教育项目[8]等的研究。质量要素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研究者们通过对教师、学生、机构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探讨质量保障框架、标准、指标中应该包含的要素。来自江苏电大的研究者探讨了各质量要素对学生远程开放学习满意度的影响,认为课程开发、学习支持、教学和学习过程等六个维度对教师、学习者的满意度均有影响。[9]JohannaBsPantow等人通过利用已有的评价指标对研究对象提供的远程教育项目进行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差异。[10]

研究显示,远程开放学习的质量依然是一个重要而棘手的课题。相当数量的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形式,对国内外远程开放教育机构进行调查。调查的过程中充分使用了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研究的具体内容涵盖质量的含义、要素、指标、框架以及远程开放学习质量保证的现状等多个方面。其中对于质量框架、要素的研究是国内外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在质量要素的研究中,教师的视角、学生的视角、机构的视角均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如何基于不同的实践背景建立适合的质量保证框架,如何基于质量保证框架落实质量保证工作,可能是未来研究者们持续关注的焦点。

开放与远程学习的教育技术

技术在推动和引导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一直是各国研究人员和实践人员关注的热点,在本次大会上,汇报人纷纷以开放远程教育(ODE)为背景,介绍了技术在促进开放远程学习中的作用。其中,大批来自一线实践机构的研究者成为本次大会的亮点。我国的国家开放大学、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云南开放大学、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和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以及非洲国家相关机构的人员从一线实践出发,详细介绍了应用ICT促进开放教育实践的案例,并就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其中,移动学习和基于“云”的技术支撑模式仍然是ODL领域关注的热点。来自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的Ally教授介绍了卡塔尔利用移动学习进行创新性工作场所培训的案例。移动学习为新型的工作场所培训提供了更加灵活、便利的培训方式。研究结果表明80%的学习者认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60%的人同意、40%的人强烈同意使用移动技术来学习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80%的人愿意再次接受使用移动技术进行学习的培训。Ally教授还提到了移动技术在未来工作场所的可能的应用。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灵活而便利的学习方式,在ODE中的应用领域中一直备受关注,而Ally教授给出的移动学习在工作场所中培训的应用案例,无疑将移动学习的领域更加拓宽,这将启发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ODE以及移动学习在未来学习领域中的作用和对学习方式的变革。[11]

ICT的发展同样引起了开放教育机构在组织架构方面的调整,来自南非的NarendBaijnath教授介绍了南非大学在向开放远程在线学习大学迈进中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整,包括管理计划、策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12]此外,在ODE背景下对教师的职责的重新定位以及教师的培训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如NataliaTikhomirova[13]、DinaThaib[14]的研究等。国家开放大学介绍了在远程开放教育领域的探索成果,探讨基于“云”的技术支撑模式及“六网融通”的教学模式。显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快速发展对开放与远程教育及相关机构未来发展的影响将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开放教育资源(OER)

在本次ICDE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围绕这一话题的对话主要是对大量开放教育资源的项目和案例的分享与交流,讨论的核心主题是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共享与使用。

首先,独立开发共享的教育资源方面,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影响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启动建立开放教育资源的项目。如:在肯尼亚,为实现混合式学习、促进终生学习,肯尼亚政府建立了“云大学”并大规模开发可循环使用的在线课程;[15]在马拉西亚,宏愿开放大学(WawasanOpenUniversity,WOU)设计开发了大量适合于远程开放教育环境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并鼓励所有使用者对这些资源进行再利用、复制、改编、重新分享等。[16]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坦桑尼亚、中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都加入了设计开发开放教育资源的队伍。[17][18][19][20][21][22]其次,开放教育资源的关键在于共享,这方面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协作联盟的建立。来自坦桑尼亚国家开放大学的TollyS.A.Mbwette教授介绍了美国顶尖大学相互合作建立起的网络学习平台,包括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在线提供免费课程,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最终目的是利用,许多高校和教育机构致力于开放教育资源本土化。除了开放的内容资源外,部分高校和教育机构也在积极地引进开源教育软件工具,如将包括Sakai、Moodle在内的较著名的20余项教育类开放源代码项目等分批分步骤展开系统的本土化、推广应用等工作。

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蓬勃发展、席卷全球的同时,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和使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面临许多挑战,包括:仍有很多国家和地区无法使用开放教育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知识的迅速更新大大限制了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周期;没有制定统一开发、使用开放教育资源的协议和标准。看来,未来应在建立统一的开发、使用开放教育资源的标准和协议、实现最终的免费共享、探索合作共建的新模式以及提高开放教育资源等方面继续进行深入探索。

开放与远程学习的支持服务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的迅速发展显示,远程开放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23]在这种情况下,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再次成为远程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焦点。

以“远程开放学习(ODL)的支持服务”为主题的平行会议共吸引了46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远程开放学习支持服务进行讨论,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在学习支持服务中的作用。例如来自阿萨巴斯卡大学的TerryAn⁃derson指出技术的发展能够为学习支持服务提供更优化的解决方案,在其构建的名为“Elgg”的学习环境中使用了众多基于Web2.0的学习环境支持工具,例如blog、wiki等,学习者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工具。[24]第二,分析远程学习者辍学原因,并采取措施促进学习者维持率。在郭淑婷等人的研究中,研究者首先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学习者辍学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学习者辍学率的措施。[25]第三,引导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自国内的研究者们认为高质量的学习引导是提升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如国家开放大学和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建立的虚拟教师团队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26][27]这显然是针对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弱势,探索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交流情况看,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现有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和研究结论推广性不足等方面。相比之下,海外研究者注重实证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而国内研究者多是通过分析实践经验得出研究结论,在严谨性上有待加强。同时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国际范围的很多研究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国内。同时由于国内研究多数是从本教育机构的实践经验入手得出的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教育机构也有待进一步验证。本场主持人新西兰梅西大学的MarkBrown教授认为,远程开放学习支持服务未来研究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趋势:通过分析远程学习者的需求变化,论证远程开放教学学习支持服务的合理性;提高学生的维持率;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重视技术在学习支持服务中的作用:可能性和局限性;总结远程开放学习教育机构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取得的成就及获得的相关经验。

创造性的、开放的、灵活学习的监管环境与战略

技术推动下的开放教育发展日新月异,基于ODE背景下的开放、灵活、创造性的开放教育研究和实践发展也备受关注。当前,MOOCs、联通主义、数据挖掘等核心词汇是ODE领域关注的热点,不同国家的研究者和实践人员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

美国东北大学的RickArrowood[28]对参与“全球领导力”在线课程的3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他认为随着网络在线学习的不断发展以及远程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普遍提升,部分远程学习者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较强的学习动机、熟练的在线操作技能以及明确的学习预期。对于这样一类新型在线学习者,其在线课程设计方式和评价方式也将发生巨大改变,这为我们设计与开发网络在线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联通主义背景下学习的交互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王志军[29]对联通主义背景下学习者的交互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认知参与度的联通主义学习的交互分层模型,包括操作交互、寻径交互、意会交互、创新交互四个层次,这四层交互模型对于丰富联通主义下学生的交互行为有重要意义。同伴互评是大规模在线学习的特点之一,王琴[30]对基于网络的跨文化同伴反馈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广州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英语为母语)为比较对象,分析两者在同伴互评区域(commentingar⁃ea)、评论性质(commentingnature)和评论种类(commentingtype)方面的差异,同时也提出了同伴互评的课程设计策略,这对于丰富开放远程学习的课程设计和开发方法有重要意义。数据挖掘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揭示内在的学习规律。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孙新采用数据挖掘的技术确定学习过程中的辍学者、低效学习者以及高效学习者的关键特征,并最终建立了沉淀学习者诊断指标系统和学习状态诊断系统。[31]

与此同时,技术促进下ODE的发展同样引起了研究者在学校、机构等层面的思考和调整,其中突出表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上海开放大学的王晓楠[32]对中国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得出,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了文化、机构治理、资源整合、社会服务等多个要素,而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决定着未来开放大学是否能够获取竞争优势和最终胜利。

辅助学习(残疾人教育)

本次大会增设了辅助学习主题,该主题平行会议集中探讨了残疾远程学习者的学习特征、中国残疾人远程教育的现状、中国残疾人远程教育的政策和国外残疾人远程教育的实践经验等。

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于2004年挂牌成立(时为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通过与全国残联方面合作,整合全国电大系统的教育资源和全国残联系统的网络优势和政策优势,将残疾人教育同残疾人福利事业与就业相结合,在相关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主要依托地方电大或由地方电大和当地残联共同建设的教学点,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开放教育方式,为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提供教育服务。学院和教学点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残疾人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建成了一批适应残疾人学习需求,包括残疾人终身学习需求的课程、专业,在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不仅使电大残疾人教育有了良好的开端,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为残疾人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在全国先后建立了30多个地方学院、教学中心。

此次会议上,来自武汉广播电视大学的研究者介绍了与残联联合办学的经验,认为残疾人远程教育有五个发展方向: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改善残疾人学习生态环境;更新概念,改善实践,探索为残疾人士提供学习支持的工作模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创建一个为残疾人士提供辅助学习服务的专业团队;专注于发展,加强残疾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致力于扩大残疾人远程教育产生社会效应。[33]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的徐超通过大范围问卷调查,提出了残疾学生就业的四大影响因素,包括临时就业的问题、健康状况、当地支持手段与企业分布状况、残疾人的专业技能的缺失。[34]此外,美国的BobBarret从课堂教学角度,提出了一些专门针对残疾学生的教学策略,如根据身体状况安排座位,避免直接谈及其身体残疾,根据不同的残疾类型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学材料等等。[35]

开展残疾人教育是远程开放教育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当前,残疾人远程教育还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得到包括政策与资金在内的支持;教师专业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远程学习特殊群体的学习特征亟待深入研究;开展残疾人教育的运行机制与模式需要有更多的创新;适应学习需求的课程、尤其是课程体系应在实践中加大探索力度。

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教师、机构参与远程与开放学习,远程学习的形式也日益丰富。本届ICDE大会抓住实践需求,围绕全球开放、灵活的远程学习的新策略,从文化、质量、技术、服务等多个角度出发,试图深入探讨不同社会背景下、不同教学形式中的相关理念、理论和方法,这无疑会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启示。

[1]LiNi(2013).SeekingtheSpiritoftheOpenUniversityofChina:An Interpret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OrganizationalCulture[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2]ChangWanxin&ChenHongmei(2013)Strategydiscussiononthe constructionofChinaopenuniversitycultureinthethree-dimension⁃alperspective[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 TianJin,16-19October2013[C].

[3]ShiLeifen(2013).InquiryandResponsetotheDevelopmentDilemma ofCampusCultureinHigherDistanceEducation-------TheEm⁃piricalStudyonZhejiangUniversityDistanceEducation[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 2013[C].

[4]Jane-FrancesAgbu(2013)EmbracingICTCultureinOpenandDis⁃tanceLearning:TechnologyStressandWellbeing?[A].Proceedings of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5]CharleneDuToitBrits(2013)Buildingacultureofdistanceeduca⁃tionsocieties:guidelinesforeffectiveeducationindistanceeduca⁃tionprogrammesformeetingtheneedsofsocialdisadvantagedgroups [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 October2013[C].

[6]ZhangBinghua(2013)ASurveyofQualityCriteriaandItsInfluenc⁃ingElementsofOpenUniversity[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 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7]Botswana(2013)Assessingthequalityofhigherdistanceeducation provision-ExperiencesfromadevelopingcountryODLinstitution [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 October2013[C].

[8]EniEniandEsuNsan(2013)EnhancingQualityTeacherPreparation ThroughDistanceLearning:ThecaseofTheNCEProgrammeofthe NationalTeachers’Institute,Kaduna,Nigeria.[A].Proceedingsof 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9]ZhangBinghua(2013)ASurveyofQualityCriteriaandItsInfluenc⁃ingElementsofOpenUniversity[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 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10]JohannaBsPantow&YuniatiPutriKoesHardini(2013)TheQuality ControlofHandlingExaminationinUniversitasTerbuka[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 2013[C].

[11]MohamedAllyandMohammedSamaka(2013).InnovativeWork⁃placeTraininginQatarUsingMobileLearning[A].Proceedingsofthe 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12]NarendBaijnath(2013).ReconfiguringtheOrganisationalArchitec⁃tureoftheMega-universityfortheDigitalAge.[A].Proceedingsofthe 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13]NataliaTikhomirovaandIrinaSmirnova(2013).Newresponsibilities ofauniversityandteachersinopenanddistanceeducation[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14]DinaThaib(2013).ThedevelopmentoftheCharacterEducation ModelThroughFace-to-faceTutorialforMathematicCoursesofthe PrimaryTeacherTrainingProgramatUniversitasTerbuka[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 ber2013[C].

[15]WilliamJobe(2013).AKenyanCloudSchool[A].Proceedingsofthe 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16]KharThoeNg,SumaParahakaran,RheaFebro,EgbertWeisheit andTanLuckLee(2013).Promotingsustainablelivingintheborder⁃lessworldthroughblendedlearningplatforms[A].Proceedingsofthe 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17]LukePadgett(2013).Understandingopeneducationalresourceli⁃censinginAustralia[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18]MarsudiWahyuKisworo(2013).ImplementingOpenSourcePlat⁃formforEducationQualityEnhancementinPrimaryEducation:Indo⁃nesiaExperience[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19]NeetiAgrawal(2013).OERandManagementEducationinIndia:A StrategicPerspective[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20]Prof.TollyS.A.Mbwette(2013).ThePotentialsofExploitationof 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s)inOpenandDistanceLearn⁃ing(ODL)inAfrica[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21]HanxiaoMengandMuSu(2013).LearningDesignOrientedDevelop⁃mentofDistanceEducationCourse[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 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22]KamCheongLiandDannySNWong(2013).DevelopinganOpen TextbookSystemforHongKong:deployingOERasapracticalsolu⁃tiontoHongKong’stextbookproblems[A].Proceedingsofthe25th 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23]PrimroseKurasha(2013).Creatingnewspacesfordynamicteaching andlearningtofosterstudentsuccessinOpenandDistanceLearning systems[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 16-19October2013[C].

[24]TerryAnderson,JonDron,BrunoPoellhuberandLorneUp⁃ton(2013).BeyondtheLearningManagementSystemtoSupportNet⁃workedDistanceEducation[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World 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25]ShutingGuo(2013).Improvingdistancelearner’smetacognitiveca⁃pabilityforqualityassuranceinhighereducation[A].Proceedingsof 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26]YueyuanLiuandXingcaiZhang(2013).TheResearchoftheOpera⁃tionofVirtualTeachingTeamAppliedinPublicEnglishCourse[A]. Proceedingsof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27]YueyuanLiuandXingcaiZhang(2013).TheResearchoftheOpera⁃tionofVirtualTeachingTeamAppliedinPublicEnglishCourse[A]. Proceedingsof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28]Rick Arrowood,Dr.HeidiGregory-Mina and Dr.Eva Kampits(2013).BestPracticesforEngagingandLeadingMulticultur⁃al,Multilingual,Techno-savvyStudentsinanOnlineMaster’sDual DegreeProgram[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 TianJin,16-19October2013[C].

[29]ZhijunWang(2013).AConceptualFrameworkonCognitiveEngage⁃mentforConnectivistLearning:InteractionPrinciplebasedConnec⁃tivism[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 16-19October2013[C].

[30]QinWang(2013).AContrastiveAnalysisonWeb-basedIntercultur⁃alPeerFeedback[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31]SunXinandFengXia(2013).ResearchonOnlineLearningDiagno⁃sisBasedonDataMining[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World 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32]XiaonanWang(2013).TheCultivatingandPromotingoftheChina OpenUniversitycorecompetitiveness[A].Proceedingsofthe25th 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33]ZhouZhongyue(2013).InvestigationofWuhanCityCircleIsLackof HigherEducationforTheDisabled[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 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34]ChaoXu,ShunqiYangandFanPing(2013).TheAnalysisoftheIn⁃fluencingFactorsoftheEmploymentRateforDisabledStudentsin DistanceEducation[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35]BobBarrett(2013).PreparingOnlineInstructorstoManageandMoti⁃vateStudentswithDisabilities[A].Proceedingsofthe25thICDE WorldConference,TianJin,16-19October2013[C].

责任编辑 池 塘

2013-08-25

李秋劼,在读硕士;王颖,在读硕士;郝鹏,在读硕士;陈鹏宇,在读硕士。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100875)。

猜你喜欢

残疾人研究者教育资源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我骄傲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