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2-05唐迎雪杨广杰
唐迎雪 马 婷 杨广杰 鲍 霞 李 明
(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济南250355)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唐迎雪 马 婷 杨广杰 鲍 霞 李 明
(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济南250355)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与培养质量保障的对策。方法分析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结果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生源结构多元化、教育资源不足、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应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改善培养条件、改进培养模式、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结论应从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多个环节建立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招生;人才培养
为适应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亦经历了15年的探索和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诸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现结合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实施情况做一分析,旨在寻求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对策和有效途径。
1 招生现状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生源结构多元化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中,有些学校已规定只允许具有五年一贯制本科医学背景的考生报考,但多数学校生源结构较复杂,有医学应届本科生、往届毕业生、专升本学生、专科生,还有跨学科考生。多元化的生源必定造成他们医学基础理论以及临床技能掌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另外多数高等医学院校都是第五学年安排临床实习,这恰好是考研的关键阶段。考研的学生边实习边准备考研,有的对实习敷衍了事;更有甚者,完全放弃实习。这必然影响到临床实习工作,使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呈现下滑趋势。
1.2教育资源紧缺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提高随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出现了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研究生临床实习需要。一是临床导师带教人数偏多,动手实践机会少。特别是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普遍较以前加强,而研究生自身的知识、技能、经验难以达到患者的要求。因此带教老师不可能完全把动手操作机会让给每个学生去做,以致研究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二是导师带教积极性不高。因带教工作,如病历讲解、操作示范、批改病历等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带教工作所得酬劳微薄,付出与收入不平衡;另外因科研成果逐步成为个人学术地位的标志和晋升职称的客观指标,导师更注重科研工作,而临床带教热情不足,重视不够,从而也必然会影响临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1]。
1.3培养体系欠完善特色不够突出受师资、教学成本等因素的限制,目前适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实践应用型课程所占比例较小,特色不明显,教学方式单一,而且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环节的情况。导师的观念也尚未完全转变,习惯沿用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指导和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比较重视学位论文的指导,忽视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1.4临床考核不够规范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临床能力考核可客观评价研究生的实习情况,是反馈验证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临床学科导师医疗任务繁重,教学意识相对淡薄,加上带教研究生数量较多,使研究生转科考核以及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从时间上难以保证,因此考核在严格和规范程度上打了折扣,考试的要求及标准不一。有些医院在考核中为了赶时间、赶任务,流于形式,评分时主观随意性大。特别是手术科室考核难度较大,难以达到规定要求。同时由于目前国家未有统一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规范,使得临床能力考核缺乏统一评价标准。
2 提高招生和培养质量的对策
2.1把好入口关提高生源质量生源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为此应加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的宣传力度,不断优化培养类型结构。我校通过对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提出经费要求,强调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逐步将重点转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术型与专业型招生比例基本达到1∶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数达到临床总招生人数的95%,培养类型结构更趋合理。为了提高生源质量,优化生源结构,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校对招生简章进行了多次修订,重点对考生报考资格、研究方向、复试科目与形式等进行了调整。逐步加大专业复试权重,通过设置临床技能考核最低成绩线,实行临床技能考核不合格一票否决制,突出对考生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此外,还逐步提高专科等同等学力考生的报考条件,限制跨学科考生攻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在职考生限报学术型研究生,较大地优化了生源结构。另外,积极扩大推荐免试研究生专业学位所占比例,这也是提高生源质量的重要途径。
2.2改善培养条件提高导师指导水平为满足培养需要,应积极拓展实习基地,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积极推行“双导师制”,鼓励临床学科与省内外高水平医疗单位建立合作交换培养机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同时加强对兼职导师的管理,充分发挥兼职导师的作用。鉴于专业学位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要求有所区别,应制订不同于学术型的专业学位导师遴选条件,所遴选的导师必须是临床业务水平高,技术过硬,特长突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导师,这样才能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还应加强对专业学位导师的培训,要求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套用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真正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加强对研究生的技能培训,指导好论文选题、研究和撰写,真正培养出适用型高层次人才。
2.3规范过程管理改进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课程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特别是要加强案例教学,建立案例教学资源库。重视实践教学,定期组织疑难重症讨论;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医院进行临床轮转前集中进行临床基本技能模拟训练,加强出科考核,定期举办临床技能竞赛,强化研究生的临床能力。今后如能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衔接,将有力推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对特殊人才也可采取订单式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早出人才,以满足社会需要。
2.4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学位授予质量目前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较为完善。由于专业学位实行时间短,仍需在探索中不断完善,通过建立全面质量控制体系,初步实现招生、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的有机结合,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2]。要对毕业考核和论文成果有严格的规定,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学位论文评审标准、论文原始数据审核办法等。对论文实践成果评定应区别于学术型,突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应用价值的要求,起到引导示范作用。
3 政策建议
鉴于目前应届毕业生占考研人数近三分之二,考研录取比例较大的情况,为提高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建议国家扩大优秀本科生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临床专业学位)的比例,解决在校本科生忙于考研复习,影响临床实习质量的突出问题。同时进一步发挥激励机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建议尽快制定不同专业可操作性强、符合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的临床技能考核体系。
4 结语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招生、培养过程、导师水平、培养条件、学位授予等方方面面,应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建立起适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
[1]陈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现状及对策[J].管理学刊,2010,23(4):87-89.
[2]查振高,匡颖芝,丁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面质量控制体系初探[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82-86.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7.092
:1672-2779(2014)-07-0129-02
苏 玲 本文校对:苏 玲
2013-12-09)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课题[No:SDYY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