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问题探讨

2014-02-05李卫东

职教通讯 2014年3期
关键词:人文核心院校

李卫东

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问题探讨

李卫东

阐述了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学生的重要作用以及二者的联系,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人文素养教育以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

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关系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但高职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技能之外,其灵魂核心还在于培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实际上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由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的,而学生的综合素质受人文素养制约。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逐渐得到了重视,一些院校也开设了部分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在课程体系之外的学生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也更多地涉及到人文素养的教育。但由于高职院校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要教育目标,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就不可能开设系统而全面的人文素质课程。但在具体的学习和工作中,人文素养教育可使学生深入而广泛地与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接触,利用各种有效的人文资源进行判断性思考;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适应能力;同时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大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使之成为维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以及提升高职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结合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开设情况和企业对人的素质要求,学生的人文能力可以概括为与人合作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与人交流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而这些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有很多相似之处。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的,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这种能力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人的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更重要、最基本的能力,对人的影响和意义更为深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包含着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反过来,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提升职业核心能力,这也说明人文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提升的关系。在我校构建的两大课程体系中,除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之外,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和相关教师也有责任酌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高职教育中,如果只是单纯强调专业能力培养,忽视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会导致学生在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中存在很大的缺陷。所以,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即创建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有机融合的平台,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重要的推动和提升。下面笔者就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通过人文素养教育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当前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办学理念滞后

学校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师资队伍薄弱。尽管现在各学校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写进人才培养方案中,但因为高职院校专业办学和学制较短的特点,在加上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课时相应较少,重视程度较弱,大部分相关课程都是大班授课,少则一百,多则一百五六,很难保证教学效果。而且缺乏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的参与,部分授课内容难于适应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和背离之处。相关课程因课时等原因,很多实践环节形同虚设。[1]而且承担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师资队伍缺乏必要的提高培训,现在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培训基本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从事职业核心能力教学的教师很难有机会外出参加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相关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视野等方面的更新,进而直接影响到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

(二)学生认识不足,缺乏长远规划

因为高职院校专业办学的目标和特点,学生对岗位核心能力很重视,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相关课程,社会和企业对理论和实践认同度较高,但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认识比较模糊,认为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开设,除了《外语应用》、《信息处理》两门课程因为以证代考和涉及到是否能顺利毕业而认真学习之外,其他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后在具体的岗位上,只要专业技术过硬,其他的能力不重要。目前在校的高职学生大都是90后,自信脆弱,敏感自我,个性张扬,但在生活和学习中,团队合作精神与责任感欠缺,特别是在创新实践能力、自主创新精神和自我学习等方面欠缺积极主动性,从根本上认识不到职业核心能力对自己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模式传统,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中,在理论上要求在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构建“教、学”一体、理论与实践一体、课内与课外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因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基本还是采取教师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制定的相关课内和课外实践活动很难实施。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也以开卷或闭卷考试为主、学生上交作业作为实践内容或平时成绩的传统方式,不能有效检测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水平。此外,学生参加各种文化社团、文体活动、演讲比赛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等活动时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因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缺乏上述活动和相关课程的衔接,因而无法将上述活动作为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实践考核的主要评价依据。

三、通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思考

(一)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的结合,以及有计划地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企业负责人和优秀毕业生到学校给学生做讲座,通过成功人士的具有说服力的现身说法,让学生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在就业和未来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核心能力在个人的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2]在学校层面,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建设,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需要,在各种课外活动安排和活动效果方面精益求精。

要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学生,关键在于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和执教理念。所以,教师要自觉地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执教理念,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任教师的职责,专业课内容中同样渗透着很多哲学内蕴和美学意义。所以专业课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其中蕴含的人文素养精神。近几年我校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走进课堂,并且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促进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对接。这些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在企业一线挂职锻炼的专业教师,都能明确地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相关人员在进行专业指导的同时,应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思想上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意识、有计划地提高。

(二)在实践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应充分利用高职学生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把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碰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社会,改造自我,促进发展,深化和巩固专业知识;培养和树立敬业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等;提升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三)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个性风格、人文精神的综合外现,它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的作用,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所以应结合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在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时侧重潜移默化的道德渗透、修身养性的审美养成,培养高职大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学校应举办各种人文讲座、人文艺术节,开展各类竞赛,尤其积极开展专业性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全国大赛,鼓励技术创新与小制作、小发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3]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来加强人文教育,学校相关部门或者各系(部)可在校园网上开辟相关论坛,安排有人文背景的教师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完善学生社团的管理,学生通过参加社团的活动,锻炼组织和协调活动的能力,为开展活动收集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不同层次的人建立关系和持久保持联系的能力,自我约束的能力,对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以及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等。通过上述做法,把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渗透在各种人文素养教育和活动中。

(四)在就业指导中融入人文素养教育

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而这些能力,对学生能否实现顺利就业、适应工作需要起着关键作用,尤其职业核心能力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制定了适合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方案。通过《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活动、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了解自己,培养正确的成才意识,明确成才方向。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以及《职业礼仪》等课程的专业辅导,以增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礼仪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我院相关领导先后在毕业生中进行就业形势、政策和程序的指导,同时加强了需求信息、就业技巧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介绍现在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的人才等与毕业生密切相关的问题。针对就业难的现象,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实现自身价值。在上述活动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凸显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充满人性的关怀中成长、成才,明确就业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式。这种在就业指导中将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做法,增强了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於可训,周舒艺.校园文化活动和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文学教育(上),2010(4):99 -104.

[2]任玲艳.高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7):111-113.

[3]杨丽敏,王鹏.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2011(3):118-120.

[责任编辑 陈国平]

2012年度甘肃省酒泉市职业教育专项教科研课题“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实践探索”(项目编号:JQJKGH[2012]ZJ03);甘肃省酒泉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YG201214)

李卫东,男,甘肃省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

G712

A

1674-7747(2014)03-0078-03

猜你喜欢

人文核心院校
人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