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考试大纲 应对高考变化——对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数学考试大纲》的解读
2014-02-05陈永
陈 永
研读考试大纲 应对高考变化
——对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数学考试大纲》的解读
陈 永
对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数学考试大纲》进行深入解读,细致研究,就能把握考试方向,并有效指导日常教学。同时,要把学习的体会和从《考试大纲》解读中得到的启示运用于高考备考工作中,做到高考备考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和极致化。
江苏;对口单招;2014年新考纲;数学考试
从2011年秋季新学期,江苏省中职对口单招数学课程全面启用新教材,2014年将是实施新课标、使用新考纲后的第一次高考。这对广大师生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新高考怎么考?这是广大师生非常关注的。下面谈谈本人学习《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数学考试大纲》的体会与思考。
一、对《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数学考试大纲》的解读
(一)关于命题原则
1.对支撑数学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试卷所涉及的主干知识包括代数(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三角计算及其应用、复数及其应用),所占分值约为55%;平面解析几何(直线与圆的方程、圆锥曲线、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所占分值约为55%;统计与概率(概率统计、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所占分值约为10%。
2.重视对数学基本能力的考查,能力要求具体,便于各校在教学时落实到实处。具体的能力考查要求主要包括:(1)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求解。(2)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3)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发现并描述规律,掌握常见几何体(特别是长方体、立方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4)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5)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数学对现实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关系或规律,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
3.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试卷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既使一般考生能得到基本分,又使优秀考生的水平得到体现,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二)关于考试内容和要求
1.知识的三个能级要求。对知识的考查要求依次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分别用A、B、C 表示)。
了解。对所学对象(概念、定义、定理、法则、方法等)有初步、基本的认识,知道其基本含义,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识别该对象;能够按照公式正确进行演算,按照规定的步骤制作图表,运用基本数学符号表示数学对象及数学对象之间的关系,按照给定的程序列出数学表达式,提取简单图表中蕴含的基本数学信息等。
理解。对所学对象有较深刻的认识,能够利用其本质属性进行简单推理;知道相关知识间的基本逻辑关系;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实例对其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进行表述;能利用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断、讨论,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掌握。能够应用所学对象的数学属性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以及日常生活或其他学科中与数学相关的问题。
2.各知识板块的具体分析。考纲共有91个考点,其中A级考点37个,B级考点49个,C级考点5个。选做题共有15个考点,其中A级考点7个,B级考点8个。
(三)关于考试结构形式
1.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答的形式,试卷将提供考试中需要用到的比较复杂或不容易记忆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满分150分。全卷不使用计算器。
2.考试题型。全卷由Ⅰ卷、Ⅱ卷组成。Ⅰ卷为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共计10题,约占40分。Ⅱ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其中,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或推理过程,共计5题,约占20分;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包括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等,约占90分。逻辑代数初步、算法与程序框图、数据表格信息处理、编制计划的原理与方法四个部分均以选做题形式出现,每个部分各出一个解答题,各题分值相同,考生选做其中任意两题。
3.试题难度。全卷试题难度分为三个等级:简单题、一般题和较难题。各等级所占分值比例约为50%、40%、10%。
(四)关于题型示例
1.题型的构成。《考试大纲》共提供了9道示例,第1、2题为填空题,第3、4题为选择题,第5、6、7、8、9 题为解答题。其中,集合 1 道题(第 1题),函数4 道题(第 2、3、5、8 题),解析几何 3 道(第6、7、9 题),立体几何1 道(第4 题),选做题4道(第10题)。
2.题例的导向作用。示例多源自教材,且深度适中,简单题5道,一般题3道,较难题1道,与高考试卷的全卷难度吻合。(1)重视教材所蕴含的资源;(2)把握“度”,不超纲,不做无用功,如空间距离和角的计算问题;(3)主干内容给了8道示例,非主干内容给了2道示例,且都是容易题,这为我们安排非主干内容的学习时间,把握深度、广度给出了清晰的指引。
二、从《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数学考试大纲》解读中所获得的启示
(一)要充分体现《考试大纲》对日常教学的导向作用
1.强化重点内容的教学。合理安排5册教材的学习顺序,建议按第 1、2、4、5、3 册的顺序进行教学。合理安排各章节内容的教学,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重点知识重点对待,不要平均用力。
2.保证教案质量、试卷质量,要围绕《考试大纲》的要求来编制教案和命制试卷。
3.处理好落实三基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实效。(1)低起点,高定位,严要求,循序渐进;(2)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对知识做到细、透、活、牢;(3)单元过关,分层推进,有效训练,分类突破。
(二)要发挥对高考备考的纲领性指导作用
1.制定清晰的复习计划与目标,努力提高复习效率。复习计划要详细、具体,对复习内容要细化成是哪一章、哪一节、哪一个知识点。对复习日程要安排到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每一节课。具体实施时要严格执行计划,不走过场,确保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实效。
2.编制高质量的高考复习教案,针对学情,有的放矢地强化训练。我校数学备课组已进行了具体的分工,着手进行我校的高三复习教学案的编制工作,并计划逐步完善。
3.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注重通性通法。复习中不搞“偏题”、“怪题”,确实领会教材中的基本解题思想和方法。
4.强化解题策略的训练,“求会,求简,求美”、“小题小做,小题巧做”。
5.适当加强运算能力的训练。借助结论——速算;抓住选项——验证;考虑极端——妙算;数形结合——巧算;运用定义——活算;整体处理——简算。
6.要训练在难题中得分的能力。高考难题得全分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对于我校的大部分学生,得分更困难。但难题中有较容易的部分,要将这部分的分数拿到手,不宜全部放弃。
7.重视错误资源的利用,防止出现概念模糊、审题马虎、方法僵化、运算错误、表达不当、解题不规范等问题。
[责任编辑 陈国平]
陈永,男,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数学教学。
G712
A
1674-7747(2014)03-0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