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对接的研究

2014-02-05李文兰

职教通讯 2014年3期
关键词:资格考试资格证书会计专业

李文兰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实行国家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逢进必考、持证上岗”。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取得助理会计师证,以提高就业竞争力。[1]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和支持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提高了就业率与就业的对口率。然而,对于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效地对接,如何全面推进会计教学与考证融合,提高学生的证书通过率,仍是目前会计专业教学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专业双证教学的现状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多年以来,会计专业支持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但学生在毕业时是否能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并没有作为硬性指标进行要求。学校对于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没有充分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只是在学生参加考试前搞突击培训,根本没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2]

(二)现行的会计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互脱节

1.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脱节。现行的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大多沿用普通高校的修订本,没有吸纳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职业标准,也没有参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要求。二者之间根本没有很好的对接,而是各自运作,互不相干。

2.课程设置脱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科目为“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三门课程。而目前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课程依照“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审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进行设置,并没有专门开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珠算”课程。由于学校的课程设置没有完全包容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造成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脱节,使学生较难适应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考证过关率低。

3.教材脱节。目前,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所使用的教材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不尽相同。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教材是由考试办公室或考试组织机构组织编写的,是指定教材,并配套《考试指南》参考用书。[3]而高职学历教育所使用的教材,除部分统编的高职高专教材外,大部分是各学校自编的教材。二者之间各有各的标准,各有各的要求。而考证综合性强,范围广,教材的脱节使考生很难把握知识点,合格率难以提高。

(三)学生考证积极性不高

由于平时的教学内容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缺少一种对应关系,学生往往在考证前搞突击培训,造成证书通过率低,同时,也影响了考证的积极性。

二、会计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对接的改革措施

(一)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改革

要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修订和补充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内容,将职业资格课程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融合,把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制订“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如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及“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融会贯通于“会计学原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门专业基础学科之中,让在校学生学完这三门专业基础课之后,有能力通过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4]将《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及“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两门课程融会贯通于“财务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等主干学科之中,让在校学生学完这几门专业主干课程,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后,有能力通过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二)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内容改革

1.在课程设置上,应打破学科框架,重组课程体系,[5]使专业基础课含会计从业资格证课程、专业核心课含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初级考试课程。比如:教学计划中要增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珠算”课程;在课程的安排上,一年级安排“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鼓励学生在一年级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二年级安排“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经济法”等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

2.应主动适应考证的需要,将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相互融合,对有关课程进行整合,更新教学内容。比如,对“经济法”中有关税收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调整。

(三)教材改革

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开发双证教材。这就要求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职业资格标准的具体要求,及时更新、优化教材;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组织编写、出版适应“双证”需要的教材。

(四)教学方法改革

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引入日常教学,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资格证书要求的内容学得更扎实,记忆得更牢固,从而有效提高通过率。

三、建立双证融通的管理机制

(一)学校应充分重视

学校要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真正认识“双证制”的重要性,树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理念。要认真落实思想动员、考前辅导、总结发证等各环节的工作,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并对考核标准和奖励办法做出明确规定,使“双证制”工作步入常规化。

(二)改善办学条件,满足教学及职业技能鉴定需要

1.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实施双证书教育的基础条件,因此,实验室应具有能进行多种职业技能训练的硬件设备,有一定的先进性,以便于组织教学。目前,学校已完成校内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仍需不断加强。

2.要加强演示教学和现场教学,充分利用相关财会软件操作进行实践教学。

(三)激发学生考证的积极性

1.要培养学生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重”的意识,制定并发布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目录,目录中应包含证书名称、考试鉴定单位、每年考证时间、配套教材、相关考证科目等,在各学期教学计划中予以安排,使新生一目了然,明确自己的专业学习目标。

2.采取相应措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校可规定,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能获取相应学分,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考证的积极性。

[1]赵筠.“2+1”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校外实习基地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7):375-376.

[2]朱盛婷.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思考[J].网络科技时代,2007(24):88-89.

[3]孙玲,程相春,王文秀.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双证制”实施探索[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71-72.

[4]李艳,杨艳秋.高职专业“双证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反思[J].成功教育,2010(11):273-274.

[5]毛波军.高职会计专业“双证课程设计”与“双证教材”开发[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96-97.

猜你喜欢

资格考试资格证书会计专业
FRCR资格考试解剖模块对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影像解剖教学的启示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城市郊狼资格考试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关于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的研究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2012年度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成绩统计 优秀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