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思品课堂要彰显“六大功能”

2014-02-05严卫林陈学芳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4年5期
关键词:思品理想师生

严卫林 陈学芳

(1.苏州市吴江区坛丘中学 江苏 苏州 215227;2.苏州市铜罗中学 江苏 苏州 215237)

思品课堂的人气指数不高是不争的事实,怎样营造让学生向往乃至神往的思品课堂是每位思品教师的永恒追求和理想目标。笔者认为,理想的思品课堂应努力创设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满足学生成长的欲望,让学生自主发展;理想的思品课堂应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平台,让师生敞开心扉平等交流;理想的思品课堂应是唤醒各自潜能,师生共同创造奇迹,见证成长的时空;理想的思品课堂应该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点燃学生前进的火把,让学生愿学、乐学、善学、会学;理想的思品课堂应是学生生命的一次旅程、精神的一次洗礼,让学生踏进课堂流连忘返。

一、理想的思品课堂应该是德育的“主战场”

智育不好至多只是疵品,但道德不好却是危险品,不仅害己还要害人、害社会。所以,古今中外都十分重视德育,都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理应把德育放在突出的地位,尤其是担负着道德教育重任的思品学科更是责无旁贷。然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思品教师还是本末倒置,课堂教学还是以本为本,通过给学生划条条、讲原理、做习题的方式进行知识化教学,通过搞题海战来提高学生的分数,而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教育忽略不计,课堂教学走进了应试的怪圈和死胡同,偏离了德育的轨道和方向。思品学科的地位决定了思品课堂应该是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思品课堂教学不应过多地强调知识教学而忽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理想的思品课堂应返璞归真,淡化知识教学,注重情感的渗透、能力的培养、行为的养成,教师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归宿点和落脚点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实在在地体现其道德教育功能,凸显德育的价值,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拥有健康心理、健全人格、良好品德的合格公民,还思品课堂以本来的面目,而不再是“挂羊头、卖狗肉”,阳奉阴违。

二、理想的思品课堂应该是学生走向世界的“大舞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学生已经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互联网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迫切要求思品课堂必须走出封闭,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未知。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的思品教师自身闭明塞聪,对时事政治不闻不问,所以上课时照本宣科,书上印什么就教什么,或者反复搬用着用了几十年的老例子,使思品课堂恍如隔世,与外界毫无联系,没有时代气息。

理想的思品课堂应该与时俱进,主动与时事接轨,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每天国际国内发生了哪些事情,有哪些最新的科技成果,身边又发生了哪些事等,这些都需要思品教师做个有心人,课堂上要及时把这些新鲜的素材带进课堂,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议,有所悟。要放手发动学生主动关心时事政治,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新闻发布会”,介绍自己每天看到或者听到的新闻,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让深居教室的学生“心忧天下”,主动关爱家乡变化,关心国家发展,关注世界动向,以开放的心态融入世界,自觉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眼光,以便更好地亲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理想的思品课堂应该让学生通过思品课的学习从小树立世界的眼光,做到人在课堂,心忧天下;理想的思品课堂应该让学生通过思品课的学习见多识广,天文地理尽收眼底;理想的思品课堂应该让学生通过思品课的学习思维前卫,见解超前,看问题的角度、办事情的方法都胜人一筹,而不是仅仅能背出教材上的几个观点,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三、理想的思品课堂应该是洋溢生活的“现实场”

圈养成奴性,放养出个性。理论与实际脱节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大弊病,为了追求升学率,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思品教师主动加入到了应试教育的队伍,把学生圈养在狭小的课堂满堂“灌”,使劲“填”。试题做了一遍又一遍,练习册用了一套又一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我们的学生却很无奈,只能整天埋头做题,与世隔绝。学生高分低能,学校教育最终培育的是解题高手,他们没有适应社会的习惯和能力,面对现实问题束手无策。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品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走出去、请进来”是学好思品课的一条重要途径。思品课堂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走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思品课堂要努力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情景中感悟和体验,共同交流思想,表达想法,锻炼能力。学生可以走出狭小的教室走向广阔的社会,与现实生活零距离接触。可以进行社会调查,可以进行角色表演,可以开展游戏,可以采用模拟法庭等,让思品课堂主动地融入社会大舞台,让学生及早了解和接触社会,以便将来能从容应对种种棘手问题和突发事件。生活是大课堂,体验来源于生活,又扎根于内心,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是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理想的思品课堂应该让学生走出钢筋混凝土铸成的“四角天地”,走进充满浓浓泥土气息的乡村,走进现代高速发展的企业,走进机关、街道、商店,开展实地调查和访谈,掌握真实的一手信息和资料,在数据和现实面前自然就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增加了可信度,避免了教师讲而不信、压而不服的弊端。

四、理想的思品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茶话馆”

曾有一次思品随堂听课,课堂主题是“生活处处有合作”,但看到的课堂却是教师“清一色”地讲解“什么是合作”“合作的价值”“为什么要合作”,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口干舌燥,学生单向静听,恭恭敬敬。唯独没有看到学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互动,仅有“教师问,学生答”算是点缀性的合作了。试想,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年,今天的思品课堂竟然还是没有形成课改的理念,没有学生的“市场”,满堂灌和填鸭式依然充斥着我们的思品课堂,就连教学“合作”这一主题也没有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影子,简直就是对思品课堂的极大讽刺。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接受仍大有市场。课改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只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思品课堂理应把权利交还给学生。思品课堂应该是教师少讲,学生多谈,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每节课上教师要让学生尽情流露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是讲故事,可以是做游戏,要尽可能多地把知识故事化和情景化,让学生在故事中理解深奥难懂的大道理,也可以改变思品课堂枯燥乏味,没有生机和活力的现状。尤其是思品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师不要轻易将知识嚼烂了喂给学生吃,把现成的答案拱手交给学生,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由讨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彰显个性、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学生有疑问大胆提出,有想法大胆表达,有要求大胆诉说……这样的思品课堂学生无须正襟危坐,亦步亦趋,但却是真正张扬个性的场所。理想思品课堂应该是师生间平等相处,教学相长,其乐融融。这样的思品课堂上学生虽然没有传统课堂上那样循规蹈矩,甚至师道尊严也有可能受到挑战,但却是真正充满灵性的课堂、智慧的课堂、真实的课堂。

五、理想的思品课堂应该是学生快乐成长的“好平台”

快乐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和感悟。思品课堂应该让学生快乐地学,教师幸福地教,而不至于让师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负担和压抑。要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思品课堂的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而不再让学生觉得思品课堂是最不受欢迎的课堂,是可有可无的“小六子”。教师自身也要通过课堂教学,体验到教学的成功和满足,收获着自己的成长,幸福着自己的幸福,而不至于怨天尤人,觉得教思品学科仅仅是为了做养家糊口的教书匠。

理想的思品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可以自由发言,可以自主成长;在课堂上,他们更多的是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而不是整天被教师批评,这也不好、那也不对。教师不再是凶神恶煞,看到学生稍有错误就劈头盖脸地大骂,他们尽情享受着自己的成长带来的快感,无拘无束,无怨无悔;在思品课堂上,学生没有太多的羁绊和束缚,享受着孩子应有的天性和特权,一切的学习都是我要学、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学、要我做,被动接受。而同时,思品教师的所有教育教学都根据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和学生平等相处,亦师亦友,课堂教学和谐共振,师生共同沐浴在微笑的灿烂阳光下,绽放着笑靥,教师真正把思品教学当作是自己的事业,把思品课堂当作是自己专业成长的舞台,全身心地投入,乐此不疲。教师都能幸福地按照自己的教学套路施展着自己的才华,伸展自己的拳脚。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适合自己的特长,只要适合自己的学生,只要适合教材的特点。这样的课堂教师的才能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聪明才智得以充分体现。

六、理想的思品课堂应该是师生灵动的“创意场”

思品课堂不应是死板、枯燥的代名词,而应是开放、灵动的场所,时时处处充盈着妙趣横生、绚丽多姿、起伏跌宕,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在思品课堂上,教师就是艺术家,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活泼大方的仪表仪态,学贯中西、天南地北的知识面,多才多艺的专业技能,使教师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教师的一个得体的手势、一句赞扬的话语、一个灿烂的微笑、一次轻柔的抚摸,都会使课堂熠熠生辉,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师那抑扬顿挫的语速、语调,设计巧妙、独具匠心的课堂结构,如行云流水,自然流露,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流连忘返,课堂自始至终流淌着律动之美,给学生以独特的美的享受和体验。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的举措在思品课堂上随处可见,随时生发。理想的思品课堂不再是教师固守着规定的考纲和考点,考什么教什么,教师可以展开手脚有创意地教;理想的思品课堂不再是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模式,程式化地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独创性地教;理想的思品课堂不再是教材上有什么教什么,成为传声筒,而是可以有自己的声音,教师可以裁剪教材、重组教材、创造教材,因为教材无非只是一个例子、一个引子。

与此同时,学生的潜能在思品课堂上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课堂上,学生的创新见解,让师生拍手叫绝,掌声雷动;学生颇具创造性的小品表演,让课堂掀起波澜,经久不息;学生富有独创的回答,让人刮目相看,赞不绝口;学生的研究性成果、调查报告颇有创意,让人难以置信,学生潜能得以最大挖掘。这样的思品课堂不再是传授死知识的场所,而是时时处处都洋溢着创新的元素,跳动着创新的符号;思品课堂不再是让学生死读书,读书死,而是活学活用,贵在创新。理想的思品课堂应该少了羁绊、少了约束、少了限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理想的思品课堂应该确保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和首创精神,让学生奇思妙想,哪怕有点荒诞不经,但精神可嘉;理想的思品课堂要反对学生依葫芦画瓢,用同一种声音和口径回答问题,而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哪怕有点叛逆的味道。

理想不是幻想,只要我们的思品教师真心投入。理想的思品课堂其实并不遥远,只要思品教师敢于放下包袱,放开手脚,理想的思品课堂就是活生生的现实。理想的思品课堂并不高不可攀,我们不少思品教师经过自己潜心研究,大胆探索,早已百花齐放,理想的思品课堂已有样板和典型。▲

[1]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思品理想师生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
班里那点事儿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