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4-02-05宋艳平彭小飞
□宋艳平 彭小飞
在2014 年初短短的3 个月里, 中国职业教育释放出一连串的利好信息: 李克强总理在2 月26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部署: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引导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职转型,使职业教育与社会进步与变革相适应。 鲁昕部长在3 月22 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演讲中提到:“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 近700 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 ”这将为职业教育带来惊喜和华丽的变身,促使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地位中并驾齐驱。 再者,6 月22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 《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 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在这一职业教育变革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高职英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英语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然而,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高职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远未达到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调整和改进高职英语教学思路,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一、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近些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英语教学虽然得到了深化改革,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高职生英语基础整体较差,英语学习目标不明确,英语学习信心不足;英语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单调,教学任务重,教学资源短缺,教师自我效能感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英语教学实效性不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概括起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 年在做动物实验时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习得性无助是指人或动物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对现实感到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助表现在一些学生身上,就显现为学生曾经努力过,但是每一次努力都不能成功,还要遭到父母或者老师的挖苦和打击,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可能取得成功,索性放弃努力。 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心理绝大多数是上大学之前形成的,在大学期间没有得到相应的帮助,面临新的环境,很可能愈发助长了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的蔓延[2]。
1.英语基础较差,英语学习信心缺乏,自卑和厌学心理造成习得性无助。随着高职院校的逐年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也在逐年下降,并且学生的教育经历各不相同,有些学生读过高中,有些学生则读过中专、技校、职高,英语学习的经历和过程差异很大,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 有少数的学生初中学习目标都没有达到,进入高职的学生大部分在初、高中学习英语时遭受挫折,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学习情绪低落,厌学思想十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基本学习能力与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2.大学新生活不适应导致习得性无助。 高职新生在刚刚进入校园后,对环境、生活、人际关系等都有产生陌生感、无助感,遇到挫折和问题的时候缺乏理智,难以找到解决的正确途径。 现在在校大学生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部分从小就是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这种环境造成学生从小自主能力较差,当他们进入大学,遽然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没有大人的照顾,自己需要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还要独自处理人际关系。 当自己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不能适应独立的生活环境,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时,就会产生疑惑、不安和恐惧的心理,甚至会发生内心的冲突,也可能引发和他人的冲突。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体验,必然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二)英语教师普遍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burnout)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1973 年在 《职业心理学》 杂志上首次提出的。“burnout”一般是指失败、耗尽、精疲力竭。这一概念后来被专门用以说明服务性职业(如医生、教师等)的“职业倦怠”现象。 从实际的工作种类来看,这些服务类工作多是和人打交道,比其他类型的工作更容易出现心理倦怠, 应该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设法减轻这一症状。 概括来说,职业倦怠是个体面临工作压力时无法顺利应对的一种极端反应,个体长期处在此状态下将会产生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症状[3]。职业倦怠在高职英语教师中表现比较明显。
1.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 根据对高职院校英语课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目前高职(特别是民办高职) 英语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高职英语教师身上职业倦怠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部分教师对英语教学工作缺乏动力和兴趣。上课时没有激情,也打不起精神,讲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甚至是照本宣科,老师不顾学生在下面听不听,是不是在睡觉或者玩手机,只管在上面讲自己的。其实很多老师是有能力把课上得更好的,却不愿意去努力,得过且过。其次是部分教师自我认同感低。 沉重的工作压力、较低的收入待遇、 尴尬的处境地位导致英语教师的自我评价较低,认为自己的工作价值没有得到认可,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另一方面,学校和学生中间存在重视专业课,轻视公共课特别是英语课的倾向,这必然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容易产生低人一等的懈怠心理。第三是很多教师感到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由于英语课是公共必修课,在高职类院校每个学期都有,上课任务繁重;加之现在不少院校在郊区,很多老师乘坐班车上下班,路途遥远,路上用去三到四小时时间,消耗不少精力,一周下来感觉非常疲劳。 在课堂上不少学生不想听讲、睡觉、看其他书,做其他作业,甚至玩手机、上网游戏、聊天,需要教师加大教学管理力度,教师的辛苦工作,收效甚微,容易心生无奈,体验不到教学育人的幸福成就感。
2.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通过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和座谈会交流发现,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这一不良倾向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首先,教师认识不到位。 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职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综合技能应用型人才,并且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英语课程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时代特点也越来越明显。在过去较长时间里,高职英语课程作为教学的基础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英语素养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英语专业之外,其他所有专业所学的英语课程内容都是一样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英语语言普及程度的提高,现阶段英语已经成为市场人才必备的技能之一,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教学,不管是在教学作用还是教学定位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基础素质教育”逐渐向现阶段的“技能职业教育”转变,相应地,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也应发生相应的改变。由于一些英语教师对高职英语教育的这种地位认识不清,导致教学积极性不够,职业倦怠情绪明显,缺乏事业成就感,工作效能感较低。
其次,工作量大而收入低。 高职英语课教学在社会上容易造成评价过低、工作条件差、教学不受重视等。在访谈中了解到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普遍教学工作量大,基本都疲于上课,每周上课数大部分都在16 到24 节课之间,只有超额上课,教师才可以有额外课时报酬,增加点收入。 这种局面导致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再教育,更没有时间来探索教学理念,降低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步伐。 还有部分学校不重视英语教学, 从学校领导层面来看,不同程度对公共基础英语课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有待提高,外出培训机会不多,学科建设比较薄弱。 个别学校甚至把英语课教学边缘化,这又反过来影响教师上课的积极性,长期以往形成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美国学者德沃肯(Dorkin)说:“不管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本人及学校组织产生的后果如何, 最终的受害者却是那些学生”[4]。 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不仅降低了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幸福,也削弱了英语课的教学实效性,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二、积极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5]从总体方面来看,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人性积极的一面, 其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积极情感体验,主要研究各种积极情感体验的作用及其产生的机制。第二是积极人格, 主要以人产生积极行为的能力和潜力等为重点研究各种积极人格特质的作用及形成过程;第三是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主要研究积极的社会大系统(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和积极的小系统(学校、社区、工作单位和家庭等)。
(二)积极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从一种新的、积极的视角来诠释心理学,将注意力转向对于人性积极面的研究,其研究层面涉及个体的情感,行为和认知等方面,倡导用开放、 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力及能力。[6]本文从教育者、教学对象和教学评价三方面贯彻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以期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
1.从教育者角度探索积极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会制度为三个支撑点来开展相关的研究。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促进高职英语教师的自我成长,改变高职英语教师自身职业倦怠的消极心理现状和高职英语教学低效性现状,是我们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为此提供了科学的视角。
(1)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如何获得幸福”,其最终目的是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通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为自己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石。 幸福感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是个体主观感受显现、心理机能展现、社会价值实现的统一。塞利格曼提出了幸福的三大要素:快乐、投入、生活有意义。[7]教师职业幸福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自我需要得以满足、个人潜能得以发挥、职业理想得以实现所获得的持续的个人体验。教师的幸福感源于教师内心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源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转变与成长,源于教学工作的充实与成就感,源于家长社会的信任与尊重,源于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源于自身积极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高职英语教师来说,转换理念,把“高职英语”教育教学当作事业,积极探索,付出大量时间投入、精力投入和感情投入,真信、真爱,更多的了解学生、服务学生,把教学过程创设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和交流理念的“心灵对话”之旅,高职英语教学就不是枯燥乏味的“一言堂”,而是快乐的生命成长体验和幸福生活本身。
(2)完善教师人格品质,树立积极人生态度。人格是支持个体生活的认知、 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既包含人先天的因素,也包含后天的生活经验。[8]积极心理学提倡研究积极人格特质,把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和培养个体的自尊作为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的最主要途径。黑格尔说:“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美的偶像。 ”教师人格形象即教师给学生的整体印象, 教师人格魅力能对学生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并拥有持续的影响力,可以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9]对于高职英语教师而言,教师良好的人格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英语课取得实效性的根本保证。 然而,当前高职英语教师由于课程特点、学生特殊性等原因,容易出现消极的人生态度。这种消极的情绪带到教学中更容易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 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要培养自身积极的人格品质和人生态度,对职业理想充满希望,迎难而上,用阳光的心态投入教学,以积极情感面对学生,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用积极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影响和熏陶学生,引领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健康成长。
2.从教学对象角度探索积极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回归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才能丰富多彩, 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就基于以学生生命成长需要为本,关注学生积极品质的形成、积极情感体验能力的提升和优良学习氛围的生成,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引导高职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幸福快乐的成长。
(1)关注学生成长需要,提高积极体验能力。积极心理学提出了人类的三种相关的需要:能力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自主的需要。 虽然高职大学生多数是因为考不上本科大学才不得已选择上高职,但他们同样有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赏识的需要、成长成才的需要。 这些需要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出发点, 是接受教育的内在驱动力。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高职英语教学要求教师紧密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感情实际,以满足其成长需要作为教学的真正切入点,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调动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针对性。同时还要遵循高职院校学生情感心理过程的规律,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主动了解他们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在与学生互动沟通、交流的动态中,引导学生在理智和情感层面不断升华,以积极、健康、稳定、高尚的情感去塑造自己的人生。
(2)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积极人格品质。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潜能发挥和积极人格特质培养,强调“必须研究人内心存在的积极力量,只有人固有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的消极方面才能被消除或抑制”。[10]在积极心理学中,内在的积极人格力量包括:进取心;创造力;感恩;善良;自制;豁达;宽容;正直;勇敢;诚实;热情;爱心;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谦虚;坚韧;希望。 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的养成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对高职英语教学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高职英语教学就是要坚持以高职学生的发展为本, 既要关注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生理想、人生意义等;又要脚踏实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灵、情感、生活、学习。 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促进其成长和发展,才能建设真正让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英语课堂。
(3)优化环境支持系统,营造积极成长氛围。积极心理学把那种能够促使个体获得更多积极体验并易于形成积极人格的环境系统称为积极的环境系统。 高职英语教学要想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也需要优化环境支持系统,营造学生积极成长的英语学习氛围。
高职英语教学再也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教学中要勇于尝试多元互动式和开放式教学,结合课程特点和高职学生的实际,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 具体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是项目化教学法:由以教师教为中心转为以学生探究学习,小组合作为中心,教师甘当“指导者”、“组织者”、“助手”,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创设互动学习氛围,以任务为驱动,内含学生自学、师生讨论、 教师启发引导、 分组讨论等。 在实施过程中,强调项目选择的职业化、项目完成的团队化、项目考核的过程化。 凸显以人为本精神, 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利,帮助学生树立“我能行”,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感受成长的快乐。 二是案例研讨法:引导学生分小组选择案例、分析案例、以案说理,既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与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多媒体情景化教学法:通过视频、音频插播各种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介绍和描述,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触动和思想上的感悟,课程的说服力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在体验中感受到英语课学习的快乐, 在愉快学习中成长的幸福和满足。 四是参与式教学法:是建立在学生基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参与, 通过各种手段, 动画、故事、情景剧、模拟场景等将学生置身于各种相关情景之中,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情感体验,表达感受、态度和进行价值判断,通过积极的体验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从教学评价角度探索积极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高职英语课教师应树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英语考试、评价的指导思想和积极理念。 考评不仅在于检验大学生“学”的效果,更在于发挥发展、激励、诊断功能,引导大学生自省、发现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不断成长,成为大学生发展的人生导师,使学生终身受益。 而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效果不明显,除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因素外,考核方式不能有效对学生进行知行结合的全面考核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调研中发现目前高职院校英语采用的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主要还是终结性评估方式,即期末总成绩由平时成绩、 作业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三部分组成。这种评估模式相对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的弊端在于:第一,考核形式过于简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无论是做作业还是笔试, 通常重知识掌握程度而轻知识转化为知、情、意、行等方面能力发展的考核,忽略了对学生行为养成教育、 职业素养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学生在整个考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不能决定考评的标准、方法、目的,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二,丧失了考评的发展性激励功能。通过考核,教师可以从中了解教学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激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则可以通过考核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激励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促进学习不断进步,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但是期末笔试占绝大比重的考核方式使得英语考核丧失了激励功能,而变成了学生应付学习、应付教师的一种手段。要避免这种悖论的恶性循环,高职英语教师就必须确立教师导向性和激励性考评的积极心理学理念,更加关注过程性考核、发展性评价,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立足明天,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2][3][9]李俊平.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3.
[4]R. L. Schwab. 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 [ J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Sikulan Editor , Macmillan , 1996.
[5]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J].心理科学,2005,28(2):402.
[6]李顺清.积极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2(4):151-152.
[7][8]刘桂芬.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促进学校心理教师的自我成长[J].学术论坛,2010(5):203-204.
[10]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