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学视阈下高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

2014-02-05龙喜平

职教通讯 2014年7期
关键词:顶岗高职活动

龙喜平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个体或群体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1],有其独特的概念、方法和一系列的基本观点,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由主体(教育者)、客体(教育对象)、介体(培养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等)、环体(环境)等要素组成的动态系统,培养结果的有效性由系统内外部诸多因素影响和决定,需要各种要素的有效整合、协同推进、动态平衡。因此,生态学对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的适切性,为其提供了科学的思维范式,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整体策划,系统构建高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体系

整体性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特征,生态学的整体观强调把各种复杂多层面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生态整体来对待,强调各要素协调统一。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工程也是个整体,需要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全员参与,全方位推进,整体策划,系统构建。从学校整体进行顶层设计,将社会能力的培养明确进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社会能力培养架构进行整体构建,梳理脉络,明确责任。成立由院长、主管副院长、院长办公会及学工处、教务处组成的决策指导机构。[2]院长对社会能力的培养工作进行整体决策布置;主管院领导则承担策划、统筹和协调社会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工作,并对培养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主管院领导是决策指挥机构的直接负责人,其他相应的职能处室则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共同完成高职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决策、指导、监控任务。由任课教师、辅导员以及各类学生管理、教学管理人员组成核心培养主体,通过第一课堂(课堂教学活动)平台、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活动)平台进行具体的培养活动。由教务处、系部、学工处共同对学生社会能力培养活动进行管理,教务处及教学系、部着重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监控,而学工处重在对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监控,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

三个平台进行的活动通过社会能力培养这条主线连成一体,覆盖着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全员参与,全方位推进的社会能力培养的大体系。

二、互利共生,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协同发展

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一些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另一些要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生存方式上就表现为一种共生态,也就是说一些要素的存在状态以另一些要素的存在状态为条件,一方存在状况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对另一方存在状况产生影响作用,这种关系对共生双方彼此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利,这就是“互利共生”。[3]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也是互利共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中要渗透社会能力的培养。为此,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协同发展。

(一)教学内容从知识体系变任务体系,渗透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实现将教学内容由知识系统型变为真实项目任务型,以真实的系列产品(服务)的设计与制作或完整的活动大案例(任务)过程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渗透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为师生、生生互动交往情境的有效创设提供有利条件,提高将社会能力的内容融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加强课堂教学渗透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实效性。

(二)教学方法由以教为主型变为教、学、做合一型,融入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倡导模拟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通过以完整、真实的产品(服务)和活动为载体,搭建良好的生生、师生课堂交往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以完成真实任务的社会角色,参与到课堂的互动教学中来。在此情境中,学生不仅能通过主动有效地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还能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与同学、老师的课堂交往中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等社会能力,将社会能力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作用。

(三)教学评价从标准化变真实性,引导学生社会能力培养

教学评价由知识导向型变为能力(学习成果)导向型,倡导评价的情境性、真实性,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教学评价,以学生完成真实、完整的任务(产品或项目)的学习成果和过程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依据,在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评价的同时渗透对其社会能力的评价,在考核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其独立性与责任心、分析和解决问题、交往和协调能力、信息交流与合作、团队精神以及快速和灵活地适应新环境等社会能力的评价,引导并促进学生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四)教学环境从单一学习环境变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为学生社会能力培养提供教学条件保障

教学环境从单一学习环境变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为学生社会能力培养提供教学条件保障。加大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按职业生产过程组建车间式实训室或仿真性实习实训基地,提供职业工作环境,将学习与工作、课堂与车间、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大校企合作,将企业引入校园,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将真实的产品、项目引入课堂,从而实现学院环境企业化、教学环境车间化,为渗透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教学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入企业,把教学课堂搬到企业,为工学结合、学做合一地渗透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

(五)教师从理论型变双师型,为学生社会能力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课堂教学渗透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具有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意识、能力和技巧,具备双师素质。要求教师通过下企业等方式跟踪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水平,并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拓展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地学习,充实、更新乃至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够从整体联系的视角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职业工作任务或产品作为具有教育价值的项目,具有对项目或案例进行设计的能力,对任务进行系统设计和分解,将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任务、实践任务与实践任务之间动态联系起来,同时能够随时应对学生各种未知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方法的指导、思维的启迪和信息咨询,实现以真实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和中介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课堂交往和对话情境的搭建,真正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真正培养学生创新、自主探究、交流沟通等能力。

三、动态开放,提高社会能力培养的效度

生态系统具有动态开放性。它一方面受外部生态系统的影响而不断发生改变,通过与外部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发生联系;另一方面,在生态系统内部,个体与环境之间也不断进行着物质、信息的交流。[4]在这种交流过程中,内外部环境作为信息源来调整和协调生态系统内部的活动,并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发展与生长。因此,这就决定了生态不能在狭小的空间中生存,而是在广阔的环境中自由发展。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亦如此,俗话说:“马厩里训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更应该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通过社团活动、社会调研、顶岗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提高社会能力的培养效度,更好地促使习得的社会能力迁移到新的情景中。

(一)加强社团建设,助推学生社会能力培养

学生社团是由许多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按照一定的组织聚合而成的“准社会”,是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1)用系统观指导设计社团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实效性。为加强社团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增强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实效性,要用系统观指导社团活动的设计,把每个社团要开展的所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组织开展社团活动。首先,制定每个社团活动的学年或学期计划,以有利于会员对本社团活动的系统了解和整体掌握,同时避免活动的盲目性、无序性和零碎性,使社团活动有目的、有序地开展。其次,对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所承担的角色进行系统设计。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和个人能力情况,有系统有计划地安排会员在活动中所承担的角色,一般大一是参与者和追随者,到了大二则开始成长为社团的各级负责人,完成从新人到中坚骨干力量再到领导层成员的成长台阶,实现社团角色也就是准社会角色的全新体验。(2)用项目化管理理念指导社团活动,增强社团活动有效性。把社团的单个活动当作项目来运作,采取项目负责制的方式来进行。按照“制订活动策划方案,以项目形式申报;项目评审立项,完善策划方案;学院提供相应文持,实施项目;项目终审验收,做好总结反馈”的系列流程,以项目的形式开展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准社会的舞台,增强社团活动有效性,使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技能、社会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速学生社会能力培养

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更能拓展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尽快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加速社会能力的培养,促进其社会化。(1)系统策划专项调研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社会能力。按照“由近到远”的原则选择调研地点。以学校、以家为圆心,由近到远进行安排,让学生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按照“由泛到专”的原则对调研主题进行系统规划。可先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和主题进行,由单一到复杂,由具休到抽象,进行循序渐进的策划与安排。(2)系统构建螺旋上升的顶岗实习体系,加强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以科学系统观做指导,按照螺旋上升、系统设计的原则,构建三级顶岗实习体系,既独成系统,又相互关联,递进式实现顶岗实习对高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加速器的作用。第一级:顶岗劳动。在大一暑假期间,鼓励或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顶真岗劳动,以学生体验劳动,认识社会,赚取第一笔劳动报酬,感恩父母主要目标。[4]第二级:专业项岗实习。在大二暑假期间,集中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顶岗实习,以增强社会经验、感受企业文化、休验职场氛围、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促进自我调适为主要目标。第三级:就业顶岗实习。在第三学年或者第六学期,进行就业顶岗,以展现自我,实现就业为主要目标。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67.

[2]肖放鸣.高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68.

[3]李聪明.教育生态学导论——教育问题的生态学思考[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23.

[4]吴鼎福,等.教育生态学(新世纪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65.

猜你喜欢

顶岗高职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基于微信的移动客户端在顶岗实习系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