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2014-02-05肖化移柳燕
肖化移,柳燕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在政府文件中首次明确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是要到2020年实现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仍然存在一些困难。现阶段,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工作机制、经费保障、校企合作、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寻求有利于体系构建的战略措施,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了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和特征,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前提条件。只有在深入把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才能构建出符合教育规律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
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即“确定职业教育系统的目标、层次、结构、功能等,以保证系统的稳定发展、有序运行”。[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包括:面向人人、面向社会是职业教育的对象,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内容,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征
从《纲要》中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变化、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可以看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明显不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开放性。《纲要》中“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体现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开放的,不管年龄多大,只要有需求都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另外,开放性还表现为职业教育面向企业、行业开放,企业行业、学校、政府共同参与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途径。
2.时代性。时代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显著特征。《纲要》中“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可以体现出来。现代职业教育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而不断变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3.贯通性。“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贯通性。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合理规划,按照一定比例,有计划地培养中级、高级技能型人才。同时,纵向上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使中职生升入高职、高职升入本科,横向上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虽然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要到2020年实现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在体系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减缓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步伐。现阶段,我国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工作机制问题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工作机制,是顺利构建体系的关键,是核心因素。然而在建设实践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工作机制存在一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体系构建的进程。其主要的责任在于政府、行业、企业,三者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没有明确地分担其相应的职责。表现为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不清晰,中高职缺乏沟通,管理松散,以及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与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有机对接,使得职业教育脱离了与行业企业的天然联系,最终不能有效地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经费保障问题
足量的经费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条件。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国家高度重视普通教育的发展,对普通教育的经费投入明显高于职业教育,导致职业院校的办学经费长期处于不足状态,办学条件相当落后,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产业经济发展要求。不少职业院校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学生极度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匮乏,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职业院校没有财政预算生均拨款标准,没有校舍建设标准,没有教学和实训仪器设备配置标准,没有经费保障机制,使得职业教育在规模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此外,我国职业教育投资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民间组织、个人及团体的资金投入尚少,缺乏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三)校企合作机制问题
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举措。一方面,由于受传统教育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的形式仍然以学校学历教育为主,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还不够充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成熟。另一方面,企业以追求利益为目地,与学校的利益无法在同一层面上均衡,因而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不高,甚至很少有企业主动要求与职业院校长期合作,多数校企合作都是职业学校“一头热”的情形,并且多是短期的,缺乏稳定性,对于职业院校的周期性运转极其不利。
校企合作存在的这些问题,主要在于职业教育缺乏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缺乏与企业的对话机制,导致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衔接不起来,缺乏融通性,从而使职业教育的成果与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不能有效对接,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四)现代职业教育评价机制问题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实践中,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首先,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制定有效的职业教育评价制度。其次,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比较模糊,评价的指标不明确,不利于职业教育评价的实际操作。此外,职业教育评价的主体单一,主要由学校担任评价者,行业、企业、政府等一般不参与评价过程,某种程度上使得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三、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完善对策
(一)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工作机制
明确各级政府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职责。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2]首先,各级政府要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大职教观,建立职业教育统筹机构,举办对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支撑作用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改变中高职教育分散管理、缺乏融通的状况;出台可行政策,整合资源配置,优化布局结构,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切实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中,并将其作为实施经济发展规划的战略支柱。其次,保护和扶持服务当地特色产业的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职业教育、服务低收入阶层的职业教育和特殊职业教育。
行业企业要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力量。行业组织最清楚本行业领域的技术前沿、人才需求情况,要发挥职业院校的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材更新、实习实训、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地方政府要协助建立行业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机构,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及行业专家的作用,支持行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实施指导及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
此外,政府要鼓励促成企业积极参与,主动将需求和资源合理地融入到中高职的衔接中。与此同时,中高职学校在探索有机衔接时,始终坚持与企业进行积极的合作,尤其与地方区域内先进企业进行合作。企业与职业学校的最优合作方式是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共同体。在校企合作共同体中,各种资金、技术、管理手段等要素相互沟通,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共享。
(二)加大投入力度,健全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一方面,坚持以公共财政为主的职业教育保障机制,大力支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将职业教育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新增教育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要逐步提高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使经费投入与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基本相适应。提高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水平,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本地区各级职业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公用经费标准,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标准不低于普通教育的生均拨款标准和校舍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置标准,保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所需经费的充足。合理规划城市教育费附加费用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严格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定来使用教育附加费。此外,将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欠债纳入当地政府高中阶段教育消赤减债计划,尽快化解中职学校历史欠债;完善职业教育免费政策体系,逐步对中职实行免费教育,由公共财政全额承担。
另一方面,建立职业教育多元化投资机制。在保证政府对职业教育投资不减的前提下,鼓励公办职业学校吸纳民间资本,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参与公办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和后勤服务的建设,不断完善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分明、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机制。建立教育税收政策,吸引行业企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建立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机制。切实落实国家及省政府的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及团体举办职业教育机构,并为其提供优惠政策,在师资建设、招生和学生培养等方面与国家举办的职业学校同等对待。此外,为职业学校开通投融资渠道,加强社会资金投资职业教育的引导和调控,鼓励职业院校成立董事会,对现有职业学校进行股份制改造,按照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管理学校;各级人民政府优先考虑职业教育基本建设贷款贴息资金;并动员和鼓励国家商业银行给职业学校提供基本建设贷款。
(三)推动产教结合,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首先,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与产业协作的长效机制。(1)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供求发布机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明确企业支持校企合作的社会责任,建立职业院校与行业的对话机制。(2)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与产业体系建设同步规划机制。在产业体系建设的同时,把职业教育的发展划入重要议程。将职业教育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并作为新设立的城市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规划审批的重要标准。(3)建立健全产业链与人才培养链融合发展机制。在产业升级改造过程中,建立与之对接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产业优化、改造和行业企业发展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同步伐的产业发展机制。促进校企共同规划、共同治理、共同培养、共同教学的机制,使人才培养深入到企业生产过程和价值创造过程中,形成校企合作共同的利益链和价值链。建立职校生到企业实习实践制度,订单培养制度,顶岗实习制度,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制度,职校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制度,企业技能人才从教于职校制度。鼓励兼并重组、引校进厂、引厂进校等厂校一体化的合作模式,深化校企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体系,是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的具体体现。[3]
其次,鼓励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企业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有着举办职业教育和支助校企合作的双重责任。搭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重大政策讨论、协商的平台,使大中型骨干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数量不断增多。各级政府、教育等部门将由行业承担的一些工作,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交给行业企业承担,并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对有行政职能的行业组织制定行业指导政策。各级财政通过拨款、购买服务等方式支助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机构,并将其投入计入生产成本,完善职工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费用的税前抵扣政策。建立企业农民工培训的补助和奖励政策,建立行业企业办学成本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按比例分别承担机制。
(四)建立职业教育的督导评估制度
对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督导评估,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及教材教辅的更新。各级政府的教育督导室都建立职业教育专项评估和督导制度,确保每年开展一次职业教育的专项督导评估工作,评估工作的内容包括: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落实情况,职业教育经费的落实情况,相关部门对职业院校的治理情况,以及职业院校办学行为的规范情况。各省政府逐步出台《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的通知》,建立健全对各县级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督促县级政府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现有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切实承担“以县为主”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责任。
此外,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质量评价制度,使职业院校的教育成效与社会需求相对接。一方面,要推进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式改革,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岗位、创业成效、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持续发展能力以及职业院校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服务和贡献能力等,作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建立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其他社会组织等六部门深度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使评估更全面、公正、客观,才能切实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在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经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使教育开始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然而,到完全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有一定距离,体系建设实践在工作机制、经费保障、校企合作、评价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在深入理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真正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找到促进体系建设的对策和方法,才能达到实现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
[1]陶红,梁煜锟.论适应广东“双转移”战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J].职教论坛,2009(9).
[2]王长文.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与实践——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际职教论坛上的讲话[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2012(4):2.
[3]黄尧.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