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源汤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50例
2014-02-05杜小亚
李 根 杜小亚
(河南中医学院研究生2011级,郑州450002)
枢源汤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50例
李 根 杜小亚
(河南中医学院研究生2011级,郑州450002)
目的观察枢源汤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3年张新建教授运用枢源汤共治疗的小儿原发性遗尿50例,3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入组50例中治愈37例,占74.0%;好转8例,占16.0%;无效5例,占10.0%;总有效率90.0%。结论枢源汤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原发性遗尿;脾虚痰聚;枢源汤;中医药疗法
原发性遗尿是指从婴儿期延续而来,5岁以上儿童在夜间睡眠状态下的不自主排尿,每周不少于2次,从未有过6个月以上不尿床,并且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遗尿的器质性疾病。本病好发于5~12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遗尿严重程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仍有部分患儿症状持续到成年,且此类患儿的遗尿程度反而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本病治疗周期长,症状易反复,故容易对患儿的情绪、性格及日常生活学习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2年来,张新建教授运用枢源汤治疗脾虚痰聚型原发性遗尿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组50例均为河南省中医院儿科门诊患儿,男36例,女14例;年龄5~12岁,平均7.5岁。其中5~7岁34例,7~12岁16例。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7年;有家族遗传史的9例,所有病例均排除隐形脊柱裂、泌尿系统发育异常、尿路感染、急慢性肾脏疾病、大脑发育不全等疾病及对枢源汤所含药物过敏及不能坚持服药者。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睡眠过深,难以唤醒,遗尿次数每周不少于2次,从未有过6个月以上不尿床;发病年龄在5岁以上;尿常规无异常发现;泌尿系统B超检查正常,脊柱、骶尾骨X线片无异常,并排除脑及脊髓器质性病变、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便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1]引起的遗尿。
1.2.2中医诊断标准小儿遗尿,脾虚痰聚型。症见睡中小便自遗,每夜或间隔几夜发生,甚至一夜尿床数次,不易唤醒,平素多梦,面色无华,大便不调,食欲不振,舌质淡,舌体宽大有齿痕,舌苔白、厚、腻,脉沉细或沉弦。
1.3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枢源汤治疗,药物组成:黄芪,党参,当归,炒白术,茯苓,石菖蒲,远志,陈皮,清半夏,桑螵蛸,煅龙牡,补骨脂,益智仁,炙甘草;各一袋(以上均为三九免煎颗粒剂)。每剂均以200ml沸水冲开搅匀,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剂。3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 结果
2.1疗效标准[2]治愈:夜间能自主排尿,未再遗尿,半年内无复发;好转:遗尿次数减少,睡眠中能唤醒排尿;无效:遗尿无变化。
2.2疗效入组50例,治愈37例,占74.0%;好转8例,占16.0%;无效5例,占10.0%;总有效率90.0%;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遗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国外学者多将之归结于遗传因素、抗利尿激素分泌节律失调、睡眠过深、膀胱功能不良、心理学因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成熟延迟等[3]。而中医学认为遗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焦、膀胱的关系密切。《灵枢·本输》认为“三焦者……入络膀胱……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诸病源候论·遗尿候》则发展为“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肾主水,肾气下通于阴……既冷气衰弱,不能约水,故遗尿也。”嗣后历代医家虽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多有发展、讨论,先后提出了“治肾必治肺”、“肝经郁热”等观点,但总归不脱小儿肾气不足,下元虚冷,固摄无权,水道失约之窠臼。故临床治疗多以温补肾阳,固涩止遗为基本大法。张新建教授在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排除隐形脊柱裂等常见的器质性病变所造成的的遗尿后,所诊患儿多数未见明显肾虚之象,而以脾虚痰聚,蒙蔽清窍为首要指征。脾虚则面色少华,食欲不振,舌质淡,舌体宽大而有齿痕;痰聚则舌苔厚腻,大便黏腻不调;痰浊上蒙清窍,则造成入睡深沉,寐后多梦:入睡深则难以自醒、唤醒,多梦则易做寻厕、如厕之“怪梦”;最终因清窍失灵而致膀胱失约,遗尿横生。枢源汤是张新建教授在多年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实践中所总结的一剂有效方药,方中以六君子健脾化痰,石菖蒲、远志化痰之外更兼开窍宁神之用,再辅以当归和血,黄芪益气,桑螵蛸、煅龙牡、补骨脂、益智仁固肾止遗,诸药并行,共奏健脾化痰,开窍固涩之功。因辨证准确,用药合理,故能收中的之效。
[1]卢游.儿童原发性遗尿症的治疗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5):395-39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6.
[3]马骏.小儿原发性遗尿症的病因学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2):173-174.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7.026
:1672-2779(2014)-07-0040-01
张文娟 本文校对:崔圆圆
201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