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护肠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5例
2014-02-05皮理广
皮理广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南阳473000)
疏肝护肠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5例
皮理广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南阳473000)
目的观察疏肝护肠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5例用自拟疏肝护肠汤治疗,对照组25例用盐酸小檗碱、碱式硝酸铋、谷维素等治疗,10日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后总结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2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85%;对照组治愈7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护肠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疗法;疏肝护肠汤
肠易激综合征通常分为腹泻和便秘两种类型,而腹泻型是肠易激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类型,本症病程迁延,因病机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治疗效果多不理想。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辨证,自拟疏肝护肠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5例,并与同期用西药治疗的25例对比观察,结果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共观察90例,全部为我院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22~60岁,平均36.8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平均3.6年。对照组25例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4~63岁,平均35.2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9年,平均4.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考《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程序》[1]标准拟定:在12个月内至少有12天连续或不连续的腹部不适或疼痛,并可在大便后缓解;症状发作时大便频率和性状出现异常。临床表现:情志抑郁,胸闷胁胀,腹泻腹痛,便后痛减,每因情绪波动、劳累、进食生冷油腻而致病情加重或发作,面白光身疲,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濡或濡数。中医辨证符合肝气郁结,脾虚失运,湿浊不化证型。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均采用疏肝护肠汤治疗,药物组成:柴胡15g,白芍30g,枳壳15g,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防风12g,白芨12g,清半夏10g,陈皮15g,黄连10g,延胡索15g,六神曲15g,炙甘草10g。加减:脾肾阳虚加制附片、良姜;恶心呕吐加藿香、砂仁;湿热蕴结加生地榆、黄柏;泄泻如水加车前子、儿茶、煨诃子;腹胀满痛加炒莱菔子、木香;纳差身疲加黄芪、炒麦芽、鸡内金。1日1剂,水煎服,10日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总结疗效。
1.3.2对照组盐酸小檗碱0.3g,1日3次,口服;碱式硝酸铋1.5g,1日3次,口服;谷维素30mg,1日3次,口服。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少食鱼腥及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2 结果
2.1疗效标准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拟定: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复发次数明显减少;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
2.2治疗结果治疗组65例中痊愈42例,占64.62%;有效19例,占29.23%;无效4例,占6.15%;总有效率93.85%。对照组25例中治愈7例,占28.00%;有效12例,占48.00%;无效6例,占24.00%;总有效率7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3典型病例余某某,女,31岁。2012年5月12日初诊。患者平素性格内向,2008年结婚后因家庭矛盾经常生闷气,气则胸胁不舒,脘腹胀满,小腹隐痛,便溏泄泻,饮食锐减,到多家医院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最后确诊为肠道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经服西药后病情得以缓解,但此后腹泻反复发作,一遇情志不舒、误食生冷辛辣油腻症状即加重,数年来中西药迭服,疗效甚微。刻诊:精神抑郁,情绪低落,面黄消瘦,腹胀满痛,痛则泄泻,泻后痛减,日行6次,食欲不振,身疲乏力,舌质淡、苔薄黄微腻,脉濡稍数。此乃肝气郁结,横逆戕脾,脾虚失运,湿浊不化,蕴于肠络,混杂而下所致。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助运,除湿化浊,护肠止泻。方用自拟疏肝护肠汤加减:柴胡15g,白芍30g,枳壳15g,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防风12g,白芨12g,清半夏10g,陈皮15g,炒莱菔子30g,黄连10g,煨诃子15g,六神曲15g,炙甘草10g。7剂。1日1剂,水煎服。5月19日二诊:服药后腹痛减轻,日大便次数减至2次,饮食增加,此示药已中的,应守方继服,上方10剂。5月29日三诊:大便如常,心情愉悦,面色润泽,身觉有力,但食生冷油腻仍觉腹部不适,疏肝护肠汤原方去白芍、半夏、防风加炒薏苡仁30g,煨肉蔻10g。10剂。2013年7月邂逅患者,告知病已痊愈,迄无复发。
3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成因虽然复杂,但已知与精神心理因素较为密切,故西医治疗本症非常重视心理调节。从临床表现看,本症腹泻型与中医“泄泻”证的“肝郁脾虚型”极其类似,又与“郁证”的某些临床表现相仿,因此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当属中医“泄泻”“郁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症发病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肝气郁结,情志不遂,疏泄失常,横逆犯脾,迁延久羁,可导致脾虚失运,而脾居中土,主运化水湿,今脾虚失运,水湿蕴结不化,下走大肠,肠络不通,黏膜失固,就会导致腹痛泄泻。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不管病因如何繁多,其基本病机当以肝郁失疏,脾运失健、湿浊蕴肠,肠道失固为要。其治也应围绕疏肝行气,健脾助运,除湿化浊,护肠止泻立法。疏肝护肠汤即遵此法组方,以柴胡、白芍疏肝柔肝,解郁缓急;党参、炒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分清泌浊,除湿止泻;清半夏、枳壳、防风、陈皮、黄连理中和胃,祛风除湿;炒六神曲、白及消食化滞、厚肠护膜;延胡索、甘草行气止痛,调和药性。全方相伍,疏肝健脾,运湿化浊,护肠止泻,合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之基本病机,故用之疗效显著。
[1]王伟岸,潘国宗,钱家鸣.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程序[J].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杂志,2001,10(2):106-109.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69-171.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7.020
:1672-2779(2014)-07-0031-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黄志华
201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