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剂学教学中“知常达变”教学思路的应用探讨※

2014-02-05张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方剂学主治组方

张业

(1河南中医学院方剂学科,郑州450046;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053)

方剂学教学中“知常达变”教学思路的应用探讨※

张业1,2

(1河南中医学院方剂学科,郑州450046;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053)

常,常规、规律。变,变化、变通。常与变,即一般与特殊,原则与灵活的关系。学习既要全面掌握知识,把握一般规律,避免疏忽遗漏,残缺短板;也要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不呆板僵化,墨守陈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既要“知常”又要“达变”。既强调基础知识点的深入、细化,更注重知识面的延伸和扩展。教学实践证明,“知常达变”教学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学生在复习旧识的同时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值得深入研究。

方剂学;知常达变;教学思路

方剂上承理法,下接药物,是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及其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亦是联系中医基础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1]。提高方剂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至关重要。

由于方剂学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临床各科及各家学说等多学科知识,并以“证-法-方-药”为核心构成较为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课程教学难度较大,尤其是在本科学生尚未接触到临床课程和当前中医课时紧缩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在有限时间内全面掌握方剂学系统知识和临床遣药组方技能[2]。因此,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知常达变、触类旁通,灵活变化而不越乎规矩准绳,是方剂学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知常达变”的教学思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深入研究。

1 “知常达变”的基本概念

“知常达变”出于《内经·诊法》篇。《玉篇》云:“常,恒也。”引申为常规、规律。“变”,异也。即变化、变通。事物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常”是事物的普遍规律,“变”是事物的特殊规律。“常”与“变”是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即一般与特殊,原则与灵活的关系。“知常达变”是指在认识事物时通过对一般规律的掌握,进而理解事物的特殊性,从而达到全面认识事物的目的。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知常”——“达变”的过程。首先应该知“常”,然后方能达“变”。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全面掌握常识,把握一般规律,避免疏忽遗漏,残缺短板;同时也要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不呆板僵化,墨守陈规。中医学的学习,尤其是方剂学的研读,更应如此。

2 “知常达变”教学思路的内涵及其应用要点

知常达变,是中医思维的重要特色。常与变是相对而言的:本是常,标是变;病是常,症是变;正治是常,反治是变;古方是常,今病是变;辨证论治是常,对症施治是变;书本知识是常,临证智慧是变[3]。当然,知常不是胶柱鼓瑟,削足适履,达变也不是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而是悉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全面、灵活的学习。

那么如何真正做到知常达变、触类旁通呢?两者间的辨证关系应该明白[4]。首先,“知常”是“达变”的前提和基础,不知常则不足以达变。如何知常呢?认真学习教材可谓知常的最便捷途径。要紧扣大纲,把重要的知识(例如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配伍等)一一梳理,反复强调,这样知识点清晰明确,记忆牢固可靠。其次,“达变”是“知常”的延续和扩展,不达变则不足以知常。俗话说“知常易,达变则难。”要想发现不同,就要善于比较,通过归纳、演绎等方法手段,总结规律,发现特色。这样才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真正做到知常达变、圆机活法。

3 方剂学教学中“知常达变”的教学思路

方剂学教学中,除了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也应有知识面的延伸和扩展,以便做到“知常达变”。如果说“知常”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功,那么“达变”就是能力的提升和展现。

3.1 方剂学教学中“知常”方剂学总论涉及到学科中的一些核心问题和基本理论,是分论各章节学习的基础,也是课程的整体认识和精要之处,即方剂学知识体系中的规律。例如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方剂是体现治法的主要手段。方与法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只有治法与病证相对,方剂的功用与治法相符,才能使邪去正复,药到病除。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剂的组方原则:君、臣、佐、使是方剂的组成原则,方剂通过配伍,调其偏胜,制其毒性,发挥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等综合作用。即“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这些都是方剂学中的精华,是经过几千年发展总结的常规、规律,需要反复给学生强调,并通过每首方子的讲解来体现和印证这些规律,加深理解和感悟。

另外,方剂学中组方分类以及许多方子本身就蕴含有很多富有哲理的中医思维。前者如祛痰剂多配伍化湿、理气之品,因为“湿去则痰易除,气顺则痰自消”;补益剂常配伍理气之品,以防止过多的甘温厚味容易导致气机壅滞。后者如芍药汤治疗痢疾所体现的“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消风散治疗风疹、湿疹中所包含的“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等配伍之法。这些也都是方剂学中的配伍规律,如果不知道这些常识、常规,很难真正、充分掌握方剂的精妙之处。

3.2 方剂学教学中“达变”“方之精,变也”。方剂教学中,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推演或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获取细节和新的知识[5]。“由常达变”,促进了认识的深化。

方剂组成之“达变”:将四君子汤—异功散(加陈皮)—六君子汤(再加半夏)—香砂六君子汤(再加木香、砂仁)—八珍汤(四君合四物)—十全大补汤(再加黄芪、肉桂)—人参养荣汤(再加陈皮、五味子、远志)贯穿一线进行串讲,不仅引导学生发现方剂由简到繁,由单方到复方的组方规律;而且打破同学们常以单一治法将方剂分类的惯性思维,拓宽学习方剂的思路,提升学习兴趣。

方剂病机之“达变”:根据病机发展演变规律,以肝郁胁痛为切入,根据肝郁化火—肝郁血瘀—肝郁犯胃(肝火犯胃)—肝郁脾虚—阴虚肝郁的病机演变规律,将相应的金铃子散—隔下逐瘀汤—柴胡疏肝散(左金丸)—逍遥散—一贯煎不同章节的方贯穿一线进行串讲,有助于培养学生“病证演变—序贯选方”的用方思路,提高临床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能力[1]。

方剂主治之“达变”:麻黄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肾气丸、苏子降气汤、定喘汤、人参蛤蚧散均为治疗喘病的方剂。通过纵向联系比较[6],发现麻黄汤偏于发汗宣肺,主治风寒表实之喘;小青龙汤可解表化饮,主治外寒里饮之喘;麻杏石甘汤清热泻肺,主治风热犯肺之喘;肾气丸通过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亏虚之喘;苏子降气汤可降肺温化,主治肺实肾虚之喘;定喘汤偏于温肺化痰,主治寒痰哮喘之喘;人参蛤蚧散着重补肺益肾,主治肺肾气虚之喘。这样串讲,不仅突出每个方子的特点,有利于加深记忆,而且将不同证型之咳喘总结概括,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

方剂应用之“达变”:以肺脏为中心,针对疾病不同发展阶段,将麻黄汤(风寒表实)、大青龙汤(风寒表实,里始化热)、麻杏石甘汤(表邪未尽,肺热壅盛)、苇茎汤(肺热壅盛,痰瘀互结,肉腐成脓)、泻白散(热势渐退,肺伤热伏)、补肺阿胶汤(阴伤肺燥,痰热未清)、生脉散(肺脏气阴两伤)、炙甘草汤(阴阳气血俱虚的肺萎)依序连接,围绕肺系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讲解[1],这与临床辨证论治诊疗实际过程更相接近,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掌握运用,而且有利于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知其法而不泥其证,师其方而不泥其药”。

方剂教学中“知常”主要体现在对方剂组成、功用、主治的强调;对病机要点的勾勒;对全方配伍结构的解析;对配伍特点、临床运用的总结。通过提要内容的梳理小结,突出重点或难点,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执简驭繁,温故而知新,提升其总结归纳能力。“达变”主要体现在对横向类方的比较;对纵向有关联方剂的串联;对临床加减变化的推演拓展。通过“达变”,可以使学生开拓眼界思路,提升临床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知常达变”教学方法的运用,一方面要“知常”,强调基础知识点的深入、细化;另一方面,更要“达变”,注重知识面的延伸和扩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方剂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方剂学基础知识,更要传授给学生遣药组方的思路和方法,应遵循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教学方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常达变”的教学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学生在复习旧识的同时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1]谢鸣,周然.方剂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

[2]张业.论《方剂学》教学中博约互返的教学思路[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219-220.

[3]张友贵.中医治疗观十论[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4):1-4.

[4]林渊.《方剂学》教学中的“知常”与“达变”[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9):222-223.

[5]李冀,杨天仁,闫忠红.“温故知新”教学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232(10):40-41.

[6]崔连有.“方剂学”教学中加强方剂间联系的技巧[J].卫生职业教育,2002,20(1):47-48.

"Knowledge is Often Change"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in Pharmacology Teaching

Zhang Ye1,2
(1 Formulogy Department of He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450046,China; 2 Post-doctoral mobile stations of Guang'anme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100053,China)

"Often"is the conventional and regularity."Change"is change,flexible.With variable,namely,general and special principles and flexible.Learning should be a comprehensive grasp knowledge,to grasp the general rule,avoid negligence missing,incomplete short board;To put this to use,and also achieve mastery through a comprehensive,not rigid,mechanical conformist.Teaching process,teachers guide students to"know often"and"change".Emphasis on basic knowledge of in-depth and detailed,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xtension of knowledge and extend.Teaching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knowledge is often change"teaching method accords with the cognitive law of students,make the scattered knowledge systematization,students review the old knowledge while learning and mastering new knowledge,imperceptib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eaching reform,is worth further study.

formulogy;know to change often;teaching way of thinking

10.3969/j.issn.1672-2779.2014.24.047

1672-2779(2014)-24-0082-03

张文娟 本文校对:赵欣纪

2014-09-22)

河南中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No:2013JX11]

猜你喜欢

方剂学主治组方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规律的分析
补精益视片组方分析及研究进展
基于药品标准的维医制剂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部颁标准中治疗风温中成药的组方规律
多元化评价考核对高职基础课程《方剂学》教学的影响
论民国时期中医方剂学教材的成绩及问题
主治医的中国梦
基于中药学通用人才培养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