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寅寿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2014-02-05李向东蔡寅寿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外治哮喘小儿

李向东 蔡寅寿

(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儿科,南京210001)

蔡寅寿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李向东 蔡寅寿

(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儿科,南京210001)

儿科;名医经验;蔡寅寿

蔡寅寿主任医师(1938年—),曾任南京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内病外治学会委员,南京市中医药学会理事,南京市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市名中医,从事一线临床工作50余年,医教研工作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1 小儿哮喘

蔡师为人谦虚,一向以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业务称著,注重知识积累,勇于开拓和创新,在中医理论和小儿呼吸、循环、消化系病等治疗方面颇多建树,尤其在儿童哮喘病治疗上独树一帜,疗效显著。小儿哮喘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患,常常是越发越重,严重影响了小儿的生长发育,西医曾认为是无法根治的疾患,蔡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治疗实践,尤其是对近二十年来大量古今中外文献的检索研究,以及对相同和不同年龄层次的患儿进行多组调查分析,再次肯定了小儿哮喘是可以根治之症,指出这些反复难愈的频发患儿大部分中医辨证应属脾肺气虚型,因小儿脾常不足,运化不及,于水谷中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未臻完善,加之当今小儿家庭生活条件普遍较好,养尊处优,一些小儿存在偏食、恣食、冷食,饮食结构成分不科学等喂养方面的种种弊端,往往使小儿营养失调、体质下降,进而成为哮喘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的内在体质因素;而且多数哮喘患儿有脾虚食少,运化失健的临床表现,可见脾常不足,运化乏力,痰滞内生,中气虚亏,腠理空疏,也是小儿哮喘发病学基础。蔡师治疗时采用缓解期从脾肺论治疗法,强调正规治疗,早期治疗,辅以冬病夏治,冬令进补,春秋防范,中西医有机结合,内外治疗相协应用等综合性防治措施,运用到临床哮喘儿防治实践中,经临床分析,根治率为71.5%,有效率为97.5%,“小儿哮喘缓解期从脾肺论治的临床研究”已被南京市立项为市级科研课题,并顺利通过了鉴定。具体治疗时,健脾益肺方剂以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为基本方,化裁而用,其中人参、茯苓,白术、山药四君是治疗脾胃虚弱、健脾养胃、甘温益气的代表药,其性能特点以中和平补见胜,具有补益脾胃,升阳和胃,加强消化吸收功能等效果,再加补脾的白扁豆,和中理气的陈皮,醒脾开胃的谷麦芽,祛痰止咳、载药上行的桔梗,益气固表的黄芪,一身多用的防风,调气行滞的枳壳,如此组合既能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痰滞以清,脾运以健,水谷精微得以吸收输布,中焦衰弱之体得以恢复,其近期疗效为健运消滞,快脾开胃,远期疗效则健脾培土,杜绝痰源;而且又能使中州得健,气血生化有源,卫气得充,表自固而汗自解,外感风邪不易乘虚而入,哮喘儿不再易感,体质明显增强,全身状况改善,抗病能力明显提高。蔡师还以此方为基本方由医院制剂室加工成制剂“健脾益肺口服液”,组成药物有党参、白术、陈皮、茯苓、山药、扁豆、丹参、黄芪、防风、鸡内金、黄精,每剂中药加工成口服液30ml,制成10ml/支安瓿装剂型,日服3次,可使小儿服用更加方便、易携。在外治方面,对哮喘儿发作时辅以中药敷贴涌泉、肺俞、定喘、中喘等穴位肃肺降气,升清降浊,平喘定哮,具体药物有麻黄、细辛、白芥子、葶苈子、生南星、生半夏等,分别用之。哮喘缓解期后防治应用冬病夏治治则,用细辛、白芥子、附子等药物制成冬病夏治喘贴膏在夏令三伏时敷贴肺俞、定喘、中喘等穴,发挥人体经络效应、免疫调节功能进行防治。至于哮喘儿中的抗过敏问题,除运用中药抗过敏调节,也应用了普通西药酮替芬口服多疗程进行免疫调节,副作用小,而且疗效也较满意。

2 小儿原发性肠痉挛

小儿原发性肠痉挛是指肠壁平滑肌剧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西医多采用解痉剂、脱敏剂,应用颠茄类、抗组胺类药物治疗,方法不多,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有一定的副作用,蔡师在经实验室检查,X线胃肠照影及超声检查等排除了内脏器质性病变后,根据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盖因患儿平时贪凉喜冷,脐腹为风寒所侵,或因进食生冷,贪凉而寒凉伤中,寒主收引,寒凝则气滞,气滞则络脉不通,气血交阻,《素问·举痛篇》言“寒邪客中,肠胃之间,募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故本病是因寒伤中,寒凝气滞而血涩不通,不通则痛,故而发生剧烈腹痛的。正气天香散出自《证治准绳》,药物由香附、乌药、干姜、紫苏、陈皮组成,蔡师用此方为基本方,加木香、芍药、甘草配伍以温中散寒,调气理滞,和血通络,他言及本方重在理气,先哲云“血不自行,随气而至,气逆而郁,则血亦凝涩,气顺则血亦从之而和畅”,本方正妙在“血中行气,则血以和而生,血以和生,则气有所依而健运无穷”。经临床实践应用本方治疗后确实疗效巩固,复发少,且无副作用。

3 难治性(或顽固性)心衰

难治性(或顽固性)心衰的患儿,正气衰弱已极,而邪实留而不散,多数患儿心慌、心悸,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尤其夜间咳喘气促,不能平卧,下肢水肿,口周有紫绀,脉象细数,舌质淡有瘀紫,查体心脏扩大,肝脏肿大,洋地黄类药物疗效已不佳,盲目追加又极易过量,且毒副作用较大,蔡师运用中医学理论辨证论治,倡用以人参为主补气剂大补元气兼以调治,在临床上对小儿难治性心衰疗效较满意。他认为心主血脉,心气是推动血脉运行的动力,与现代医学所称心脏泵血功能相一致,若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则血行缓慢,甚则滞而不行,引起血循障碍,导致一系列气短、心慌、咳喘、两下肢浮肿、肝脾肿大等循环瘀血的心衰表现,根据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资料已证明人参中所含的人参总甙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及降低血管阻力作用,从而使心脏负荷和耗氧量降低,增强了心肌耐缺氧能力,已有文献报告人参强心作用的机理主要是抑制心肌细胞Na+—K+—ATP酶活动,此与洋地黄强心甙的作用机理相似。蔡师临床具体应用时则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法则,强调人体血脉的运行,虽以心脏所主,但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是在其他脏腑协助下进行的,如肺气的肃降通调,脾气的生发统摄,肾气的温煦摄纳,是多种脏腑功能之气协调作用的综合体现,运方时以人参为君,用量较大,多为红参6g另煎服用来大补元气,再配合黄芪之力使其功更著,因心气归,血有所主,肺气旺,气有所主,血为气母,气为血帅,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更加桑白皮、葶苈子泻肺行水,使痰滞消,气机畅,肺气肃降通调有常;脾气旺则健运化源有资,白术、茯苓、车前子配伍使用能祛湿健脾,令宗气以生,元气以强,心气有所充养;肾气旺,则气化有权,又加桂枝温阳以振奋肾阳,化气行水,最后加丹参、赤芍以活血化瘀。总之蔡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组方,重在益气强心,并振奋相关脏腑之机能,本标兼顾,又同时发挥了西医之所谓利尿,扩张支气管减轻肺循环压,降低血液粘滞度作用,从而减轻了心脏前后负荷,提高了心肌收缩力,最终使临床诸症随之缓解。

4 小儿夜啼

小儿夜啼一症,历代医家治法颇多,《医宗金鉴》曾撮其大要,分为“心热”、“脾寒”及“无寒无热表里症”三型。蔡师经多年临床观察到,在当今独生子女为主体的特定条件下,辨证应以心热、惊恐、食积气滞三型最为多见,而且三型之间交互兼挟,大多数患儿都有程度不等的腹部胀气,故选定经验方钩藤饮为主方随症化裁,本方以钩藤、蝉蜕为主药,配伍木香、枳壳、槟榔、鸡内金、珍珠母、夜交藤。心热型加川黄连、淡竹叶,惊恐型加僵蚕、煅龙骨、牡蛎,食积气滞型加炒谷芽、炒麦芽。因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自身调节机能薄弱,内外各种因素的刺激,都能导致大脑皮层神经机能紊乱,夜间精神活动亢奋,而出现夜啼症,钩藤饮以钩藤、蝉蜕为主药,二药均有显著的镇静安神作用,且蝉蜕尚有降低反射反应和横纹肌紧张度的作用,都有药性平和的特点,再加上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定惊、夜交藤养心安神,四药可共奉安神、宁心、燮理阴阳之效,谓“平则不病也”。小儿脾常不足,加之若任性贪食不知自节,或寒温失调,外感内伤诸因,均能影响脾胃运化,常易发生腹胀气滞诸症,成为不良刺激,扰乱小儿大脑皮层机能的正常活动,诱发或加重夜啼,而钩藤饮中鸡内金、枳壳、槟榔能消食导滞,乌药、木香理气和中,使得滞去而脾胃健,气行而痞胀消,胃和而安卧,总之全方取镇静安神、和胃畅中之效。另蔡师在针对儿童多动症中心肝火旺型,秽语抽动综合症治疗时,也应用了钩藤饮为基本方,意在取心肝火旺为辨证要点,乃中医学异病同治治则的灵活运用,且疗效较为满意。

5 中医外治

中医外治疗法简便安全,疗效确定,且易于推广应用,蔡师经多年实践,根据当今小儿特点,积极开展探讨外治疗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和剂型改革,寻求药物外治与声光电磁等现代科技的最佳组合,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万变不离其宗”,蔡师强调:辨证论治既是中医内服药物疗法中处方遣药之基础,也是外治疗法中部位选择与应用之依据,外治部位与药物的选择应用也必须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运用阴阳经络学说和邪正相争理论,对患者病因、病理、病位、病势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予以综合判断后才能做出抉择,其治则与治法同样有虚实补泻之殊,阴阳寒热之异。具体应用时如选择脐部外治,可主治中焦诸疾——腹泻、腹胀、腹痛、积滞、厌食、呃逆、遗尿,呕吐等病症,因脐部外治时是以神阙穴为中心,而且脐乃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介于中下焦之间,贯人体上下,能通全身经脉,行周身气血,神阙穴又为任脉之要穴,其外可连四肢皮毛,内可联经脉脏腑,升降相维,补泻兼备,可运肠胃气机,化寒湿积滞,故可治中焦脾胃诸疾,且小儿脐部皮肤菲薄,脐周静脉网与神经丛分支分布丰富,药物吸收也较完全,具有简便安全,吸收迅速,疗效显著的特点。方法是用药末、药袋敷贴脐部,药物有丁香、肉桂、花椒、茴香、吴茱萸、苍术、砂仁、干姜、葱等,再有机结合红外线、磁疗等现代光电磁技术,充分发挥疗效。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此穴用药外治不仅可调整、激发肾经之经气,而且因肾为先天之本,与诸脏腑密切相关,又可激发全身正气,调整阴阳,具补虚泻实,扶正祛邪之功,蔡师在临床中即用川黄连、肉桂敷贴涌泉以引火归元治疗心火上炎所致小儿口糜、舌疮;用大黄、栀子、芒硝敷贴涌泉则治脾胃湿热上蒸之口舌生疮、目赤。在哮喘儿综合防治中,蔡师也常用麻黄、白芥子、细辛、葶苈子等敷贴涌泉作为一种辅助办法治疗咳喘气逆发作,意在上述药物敷贴涌泉可升清降浊,吐纳相因,肺肾同治。另在哮喘儿缓解期防治时选取背部的肺俞、中喘、定喘等穴敷贴生南星、生半夏、白芥子、麻黄、细辛等药进行冬病夏治,可因人体经络效应具有肃肺降气、平喘定哮、增强免疫调节能力。在治疗某些特定器官疾病时,蔡师则选择部位分类外治,如痄腮用腮腺膏(青黛、黄柏、滑石、五倍子等)敷贴腮部,清热消肿止痛,蛲虫症用百部栓剂肛门给药杀虫止痒,清热解毒外洗剂治疗婴幼儿夏季热、风疹、荨麻疹等病症。

综上所述,蔡寅寿主任医师在从事中医临床医教研工作50年中,在小儿呼吸、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方面有着独到的经验、专长,而且在儿科外治疗法上先后研制了多种外治制剂,创新了疗法,也扩大了中医儿科外治的应用。

10.3969/j.issn.1672-2779.2014.24.012

1672-2779(2014)-24-0025-03

杨杰 本文校对:唐为红

2014-09-30)

猜你喜欢

外治哮喘小儿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干眼不舒,中医外治有妙招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中医外治杂志
小儿涵之三事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