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14-02-05赵蕴珍马菲菲孙友刚
赵蕴珍,马菲菲,徐 蓉,蔡 安,孙友刚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2011年袁贵仁部长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改革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方法,要积极探索以能力为导向的学生评价方法。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是医学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类型,其人才培养目标、发展现状、生源特点等因素,决定了其必须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学生评价体系。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单一岗位的封闭任务下的“会操作”到基于职业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下的“会工作”,其实质是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重构,从技能化取向的能力本位转向为综合职业能力的本位,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必须要针对职业、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来进行系统设计。
一、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现在还依然处于一个以“考试”为主要手段和形式的时代,学生学业评价基本围绕着以“知识+技能”为目的考试体系而展开,形式上表现为理论考试和某一项技能操作[1]。其中理论考试形式多为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且考试多为终结性考核。技能操作的考核局限于某一项技能、“封闭性”的工作任务。以上原因造成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
(一)学业评价形式单一,评价、反馈功能缺失。
大部分学业评价主要是采取终结式考核,主要通过期末的闭卷笔试,得出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学生平时成绩,做出学生该门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但因为考试是在学生学完课程之后,所以即便考核中反映的问题,老师也没有机会反馈给学生,更提不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考核本身所具备的诊断与反馈功能缺失[2];而且,因为期末考试成绩是主要的决定因素,通常会占到70%-80%,而期末考试往往是闭卷形式,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很大压力和侥幸心理,有的学生在考前突击,平时部看书,考试一周突击背重点,更有甚者,将功夫用在考场上,各种作弊方法层出不穷,影响了校风和学风建设[3]。
(二)学业评价内容局限,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目标。
真实的工作过程的被切割为局部和点状的“操作过程”,从这样的任务中,我们看不到患者,看不到交流和沟通,看不到太多真实的东西,这样的任务很难培养真正的职业能力,经过这样的任务训练出来的学生无疑是难以胜任真实工作要求的,同时也制约了评价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缺少明确判断等[4]。
二、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一方面,增强“服务”意识,考试一方面具有筛选和鉴定功能,但更主要的一方面还应具有分析、判断、激励和反馈功能,通过考核帮助教师和同学调整教法、学法,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引导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评价,采用实际工作的情境与任务,综合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沟通能力、有效评估、团队合作、创新精神等方面[5]。
(二)加强过程考核,突出实践能力。
一方面,对课程成绩的组成进行调整,加大平时考核比例,平时考核依据不同课程采取各种考核形式,如:诊断学的体格检查、专业课程的病例分析、案例分析、项目汇报,甚至包括参加各种技能大赛的成绩和获奖情况,考试的形式多样,极大的鼓舞学生、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及时地反馈了教学上的问题与不足。
另一方面,突出对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明确了实践技能训练与考核的具体项目及其质量评价标准;制订了《实践技能考核标准》,根据训练标准对学生进行实训考核;突出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并在其中充分体现职业素养的培养[6]。
(三)建立完善题库建设,实施教考分离。
一方面,围绕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和岗位需求,建立考试大纲和题库,规范命题,题型灵活多样,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将常规课程考核和职业资格考核相对接,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另一方面,探索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在有条件的专业,探索在线测试,网络测试,依靠信息化建设建立的课程平台,开设在线学习系统,学习记录纳入考核。
三、医学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的初步成果
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初步建立了符合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发挥学业评价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和导向作用,学风、教风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水平及质量不断提升。
(一)关注过程评价,注重学生反馈,保障学生可持续发展。
超过98%的实习学生认为知识结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可以满足岗位需要,学校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技能、动手能力培养、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职业道德的培养、英语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超过95%实习单位认为实习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素质的评价达到了实习岗位的需要。
正因为学校始终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整体的发展,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既有海河边挽救垂危老人生命的学生,又有全国技能大赛荣获一、二、三等奖的技能尖子团队,还有自主创业、广受好评的社团。
(二)以就业为导向,满足社会需求,实现毕业生高水平就业。
学校2012年的半年后就业率为97.6%,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94.6%)高3.0个百分点。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5%,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53%)高12个百分点;与专业的相关度为87%,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63%)高24个百分点;与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51%,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43%)高8个百分点(麦可思公司提供)。100%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职业道德、工作能力、人际关系、专业技能、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心理素质表示满意,98%的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毕业生具备良好的的理论知识、吃苦精神、纪律观念、创新能力。用人单位认为改善学生学业评价,加强过程考核,突出综合能力考核非常必要。
[1]徐结海.浅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改革[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9:305.
[2]王 红,孙立娟.谈高等职业教育考核方式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2,18:93-94.
[3]程维萍.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15-16.
[4]阮予明,傅勇清,黄庆专.高职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31-35.
[5]郭 明,于 跃,鲁春光,等.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构建医学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11,23:41-42.
[6]郭春燕.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改革实践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