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位一体”模式在培养急诊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的应用

2014-02-05刘晓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专业学位研究生

刘晓伟,刘 志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1)

专业学位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与注重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不同,它是为了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急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侧重于通过急诊急救的临床实践,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急诊临床思维,掌握急诊急救技能,具有初步接诊和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而临床实习阶段是研究生从学习医学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转化的桥梁,是将急诊理论知识教育与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手段和培养“准急诊医生”的主要途径和环节。因此加强对急诊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习过程的教育指导和管理,对实现培养基础扎实、知识深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1]的高级新型急诊医学人才的教育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习阶段的教学方式,采用“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四位一体”模式的目标

所谓“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是指采取理论课教学、临床实践与教学查房、急诊急救技能培训以及死亡与疑难病例讨论四种方式交替穿插进行,理论课程全部由副教授以上师资采用多媒体授课,向专业学位研究生讲授最新的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是研究生参与临床工作,管理患者,参加教学查房,提高临床工作能力;急诊急救技能培训是指采取模拟教学的方法,培训急诊急救技术操作;另外研究生参与每周一次的死亡与疑难病例讨论,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开阔了临床视野,培养了急诊临床思维。

急诊急救知识和技术的熟悉程度决定了一个急诊医生的能力和水平,面对复杂多变的急危重症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最少的临床资料,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给患者提供快捷的急救服务是急诊医生的根本任务,只有掌握了急诊急救技术才能在临床工作中得心应手,使急危重症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所以“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习期间培养科学的急诊思维方法,独立的工作能力,达到理解急诊基础理论,加深巩固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急救技能,提高基本素质和初步具备独立的临床工作能力的目的。

“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的目标是:通过理论讲授和研究生自学教材,要求研究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临床实践,参与管理患者,结合理论知识对临床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达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目标;通过急诊急救技能培训,采用模拟教学的方法,让研究生基本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击除颤、洗胃、止血包扎固定等急诊急救技术;通过教学查房和死亡以及疑难病例讨论,培养研究生的急诊临床思维,开阔视野,提高临床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四位一体”模式的实施

理论课授课教师保证讲授知识不断更新,使急诊医学基础理论始终保持与国内外的进展密切联系,具有先进性且更加生动和鲜活,对临床工作有实际指导意义。采用最新出版的《罗森急诊医学》作为基本教材,依据国内外急诊急救相关指南的更新,根据急诊患者的特点,增加对急诊急救常见症状鉴别诊断的学时数和讲授力度,而对于常见急诊疾病诊治流程的讲授则以启发式教学的方法鼓励研究生自我学习和思考,由教师从旁指导。课件中插入图片、三维动画、临床抢救视频剪辑等,使授课内容丰富、生动,易于理解。

急诊教学查房是培养研究生如何诊疗急诊患者,学习处理医患关系,学会当一名合格急诊医生的重要教学活动,是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生参加教学查房,重在培养研究生的急诊思维,特别注意训练发散思维,因为急诊医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鉴别诊断,从某一症状出发,通过综合分析,从不同专科的病种中鉴别出最后的诊断,在教学查房中我们通过就某一主诉症状设定一系列问题的方式锻练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同时使研究生认识到“同症异病,同病异症”,培养研究生从接触临床即建立综合分析、注重鉴别诊断的思维方法。在分析讨论时采用教师启发、学生分析提问及教师解答的形式,内容涉及病例特点、重要辅助检查的意义、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等等,查房教师对研究生询问病史、查体及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和讲评。

急诊急救技能培训采用示教与实践穿插进行的方法。示教由副高职以上教师组织,同时安排专门教师给研究生进行现场讲解、操作和疑难解答;每3-5人一组进行实际操作,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反复对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电击除颤、气管插管、创伤的止血包扎转运固定和急性中毒患者洗胃等,同时由指导教师对操作过程进行点评和纠正。

临床病例讨论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以临床病例为引导,先让一组学生汇报病史,带教老师提出相关的诊治问题,所有研究生讨论,鼓励研究生大胆地提出对诊治的看法,特别是不同的意见,激发研究生学习的动力,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讨论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事实,深入分析,认真对待客观临床资料,先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一些可能的疾病,作为鉴别对象,根据疾病表现出来的共性和个性进行鉴别,逐一排除可能性较小的疾病,直到留下一个或几个可能性较大的疾病。疾病的临床表现要尽量用“一元论”解释,就是用一个疾病去解释多种临床表现,这样就可以减少误诊。

这种通过理论讲授、教学查房、临床实践和病例讨论穿插进行的全新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增强了教师与研究生的互动性,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研究生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和消化,增强研究生对急诊的认识。

三、“四位一体”模式的效果

我们采用以常见症状为引导的启发式理论课授课方式,从症状引申,讲解有关疾病的内容,再结合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深入讲解理论内容,引导研究生勤于学习和思考。这样的授课方式,研究生理论学习的兴趣高,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教学查房重在培养急诊临床思维,急诊患者具有急、危、重等特点,急诊工作以抢救生命、稳定生命体征和迅速解除患者痛苦,使之得到进一步治疗机会为基本任务。通过教学查房,促进研究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提高诊治能力。

知识和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和提高[2],本模式注重技能培训,采用模拟教学的方式鼓励研究生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生为主体,运用所学知识,借助模拟人设备,模仿急救过程,具有无风险性、操作的可控制性、练习的可重复性等优势,通过对常用急救技术等内容进行观摩和亲手操作,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和生动,研究生易于掌握。病例讨论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以临床实际病例为引导,通过启发式、自学式和交互讨论式教学,引导研究生逐步完成对患者的正确诊治,鼓励研究生主动学习,这就调动了研究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综合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3]。

通过“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知识扎实,临床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得到了患者的信任和老师的好评,我科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连续两年全部通过执业医师考试且成绩优异。

四、“四位一体”模式的展望

这种“四位一体”的研究生教学培养模式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模式,尤其对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行之有效,不仅加深了研究生对疾病的认识,而且使研究生急诊临床实践的基本技能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培养全面适应新时代的真正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开辟了新的途径。随着本模式的进一步探索和不断完善,相信这种研究生教学培养模式也会被其他临床专科所借鉴和接受。

[1]周济.办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努力建设医学教育强国[J].中国高等教育,2008(9):4-9.

[2]周京国.对医学教育改革背景下临床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95-96.

[3]周芙玲,刘 原,张王刚.多种教学法在七年制医学生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4):81-82.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信息管理专业ERP“四位一体”课程体系之慕课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