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R营销理论与学术期刊网络营销策略*
2014-02-05温优华
■温优华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省潮州市桥东东山路 521041,E-mail:wyh@hstc.edu.cn
数字化带来的全新技术和出版理念的变革,已渗透到出版业的各个环节,相对学术期刊而言,不管是在媒体形式还是读者的需求上都发生了变化,“网络生存能力将是竞争的焦点,网络传播利用将是常用的手段,网络传播应对将是工作的内容,网络环境规范将是创新的重点”[1]。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传统学术期刊的内容优势与数字技术相互对接融合,以实现跨媒体发展,学术期刊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由于我国部分学术期刊办刊定位不准,缺乏读者本位意识,市场营销观念相对落后,对网络营销不够重视,网络资源的开发还比较薄弱。不过期刊界已经开始重视网络营销研究,针对学术期刊发行量小、经济效益低、利用率低、时效性差等特点,对网络营销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2-3],但如何整合资源,根据读者需求来开发资源,还没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据此,笔者对我国学术期刊网络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引入4R整合营销理论,使其与现代网络化和数字化营销平台相结合,根据读者的特点和需求,寻找更有效的营销策略。
1 我国学术期刊网络营销现状分析
网络营销是20世纪末出现的市场营销新领域,是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的总称。网络的普及使Internet网络营销正在发展成为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流。就目前而言,我国学术期刊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很低,网络资源在营销活动中的巨大优势与深厚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我国学术期刊主办单位主要是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研究机构和学术机构,在运行机制和经营方式上还是计划时代的思维,学术期刊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对技术的开发和建设投入还不够。由于专业性强,许多学术期刊的发行仅限于学术单位之间的交流、大型数据库的收录、各大图书馆的馆藏等,订户比较少。营销方式上还沿袭过去传统的模式,独立经营生存能力弱,问题重重,有待于体制创新、营销模式的创新。
1.1 读者意识薄弱,经营形式单一
大多数学术期刊更多考虑如何经营版面为作者服务,使之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少考虑读者的需求。虽建起了自已的网站,贴上了网络化、信息化的标签,但大部分期刊社网站信息简单、陈旧,几乎由纸质的“千刊一面”转变成“千网一面”,无重点、无特色、个性理念、读者定位等宣传不到位。多数已建网站、网页的征订设计形同虚设,支持在线订阅、在线支付的网站凤毛麟角。如王景周、黄建军对广东省36种科技核心期刊网站互动性现状进行调查发现,36种具有稿件远程处理系统的广东省科技核心期刊只有《护理学报》设有“期刊论坛”版块,但是点击其论坛后无法链接,其他期刊网站中没有发现论坛或 BBS模块[4]。李若溪等以CNKI收录我国学术期刊8169种进行抽样调查,抽出205种期刊样本,通过样本调查发现,自建网站的比例2012年为59.5%,大多数网页内容贫乏、页面空置,更谈不上服务功能了[5]。刘锦宏等2013年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收录的1982种核心期刊进行调查发现,建有独立网站的核心期刊约占核心期刊总数的64.5%,占61%的核心期刊采用了在线编审系统,64%的核心期刊提供免费摘要;自科类期刊有25%提供免费全文阅读下载,社科类只有3%;其中社科类期刊均没有在相关网站在线销售数字版,自科类期刊数字版在线销售也较少,价格相对便宜[6]。大部分期刊出版的周期过长也严重制约了科研成果的及时传播,同时又严重影响了期刊出版发行的良性发展,最终使期刊的受众极不稳定。与大型数据库合作纸质翻版型仍是大多数,还处于“媒体搬家”形式。
1.2 互动功能弱,传播功能缺失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技术使生产方式和传播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传播渠道向受众传递着海量信息资源,学术发布成果的渠道日益多样化,学术期刊发布的核心地位受到挑战。目前学术期刊分散经营、单打独斗、无序竞争、产业发展环境混乱等都阻碍着期刊产业的发展,部分学术期刊内容支离破碎,对于学科前沿和概貌呈现方面还非常欠缺,学术传播功能缺失。学术期刊的网站点击率低、资源整合能力差;各种信息反馈不及时;缺乏作者、读者、出版者之间直接沟通的窗口;缺乏个性化服务信息平台和窗口;缺少与其他媒体对接与互动的能力。
1.3 出版盈利模式老套,观念落后
学术期刊大多数通过邮局发行,多至不过千册或者更少,如此少的发行量,广告收入也很少量;部分学术期刊向作者收取一定数量的版面费为弥补办刊经费的不足;有些刊物有一定的赞助,但也很微薄;与大型数据库合作,收入甚微,甚至是白送。网络技术的变革,网上支付手段逐渐走向成熟,这是网络营销具有的优势和发展机遇。对于学术期刊而言,无疑提供了新的盈利和发展空间,如点击付费、下载付费、网络广告和网上订购、信息检索等,而且范围广泛,受众面宽。
2 学术期刊网络营销与4R整合营销理论的契合
2.1 网络营销与4R营销理论
期刊网络营销是把互联网作为基础手段营造网上经营活动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精神文化产品。传统学术期刊往往注重“内容为王”,而忽视传播渠道,根据“短板理论”,数字变革时代,学术期刊内容的板块和营销渠道的板块应该完美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竞争力,“内容”和“渠道”两者缺一不可,哪一板块短了都不行。网络营销不但具有成本优势、价格优势,而且覆盖面广、便捷 、即时、交互和多样化,期刊网络营销的优势和巨大潜力需要发挥出来。唐·舒尔茨(Don E.Schuhz)在4C整合营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4R营销理论,4R理论的营销四要素:关系(Relationship)、反应(Reaction)、关联(Relevancy)、报酬(Reward),该理论的最大特点是以竞争为导向,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4R营销提出了如何建立关系、以关系营销为核心,注重企业和客户关系的长期互动,重在建立顾客忠诚,长期拥有客户、保证长期利益的具体操作方式,这是关系营销史上的一个很大的进步。根据4R营销理论,学术期刊为了获得和消费者双赢和互动,运用优化和系统的思想去整合网络营销,通过关联、关系、反应等形式与消费者形成独特的关系,与消费者的沟通中,统一运用和协调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使不同的传播工具在每一阶段发挥出最佳的、统一的、集中的作业,目的是协助品牌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长期关系。以成本的最小化,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和回报,以快速地树立自身的产品品牌形象,达到营销目的。
2.2 与4R营销理论的契合
网络传播环境下,学术期刊营销的产业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读者的需求已趋向多元,营销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更新层出不穷,如何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并与之进行有效沟通及与其它媒体互动以更有效地传播,是学术期刊面对的重要课题。如果不能持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便很难生存与发展,解决学术期刊面临的这一难题,整合营销理论十分适用。
首先,整合营销理论为弥合学术期刊与读者需求之间的间隙提供了可能。我国学术期刊长期以来依托于高校和一些科研机构,着重于其社会效益,不参与市场竞争,不以营利为目的,为我国学术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目前,由于计划思维的原因,编辑在充当组织者角色时,市场的色彩淡化了,许多学术期刊仍然封闭式办刊,致使“同质化”严重。读者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淡薄,重要的原因是没有随着学术期刊环境的不断变化,进行读者定位创新。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整合营销理论为弥合它们之间的间隙提供了可能。期刊可以通过顾客市场调研,获得数据统计,并关注期刊与顾客的关联度,与读者及时互动,注重关系营销,运用网络营销战略和手段。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期刊需要开展分众化经营,这就要求期刊通过网络技术,有意识地运用选题策划等手段,随时随地挖掘创新性的选题,发现并选择营销服务信息,生产出符合读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并对内容进行优化和组合,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和保持有效沟通,满足读者需求。
其次,期刊的发行模式契合整合营销理论。现代市场中的学术期刊营销不单单是将期刊销售出去、获取利润的过程,还要将读者置于中心地位,考虑是否能通过延长产品价值链降低读者的付出成本及其是否给读者提供了最大便利、提供最好的服务。互联网的发展为实施网络营销提供了技术支持,期刊存在的意义在于传播科技成果,期刊具有知识特征,这种产品更易于电子化。通过网络,客户可以方便、快捷的阅读,并下载相关材料。网络的手段有助于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服务,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传播与转化,总之,这些特点适宜于实施网络营销。
3 学术期刊的整合网路营销策略
从整合4R营销理论的四个基本要素来看,学术期刊首先应把满足顾客放在首位;通过关联、关系、反应、回报等形式建立与客户独特的关系,与顾客保持互动,长期拥有客户。学术期刊编辑应以学术为根本,通过网络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开拓营销途径,使编辑从信息整合者向用户整合者转变,使信息资源深度开发。
3.1 以读者为中心,通过关系营销
首先,加强关系营销,明确读者定位。学术期刊的内外部环境由多重要素构成,营销是通过这些要素关系相互作用而产生,其中“消费者市场”是广大的读者;“供应商市场”是广大的作者;“分销商市场”是一些检索机构和收录机构等;“内部市场”是编辑部内部和编委会等;“影响者市场”是上级管理部门和各学术协会和团体;“竞争者市场”是其他期刊[7]。 这6 个“市场”当中,读者、作者、编辑和审稿专家之间的关系是学术期刊的主要关系,其中读者关系即消费者市场是核心关系,应加强关系营销,努力满足各方需求。明确读者定位,读者的需求是营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读者的需求来决定期刊的选题、组稿和策划等一系列工作,生产出适应读者有用“精神食粮”,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学术品牌,并发展与读者之间的长期关系。
其次,利用网络加强期刊网站数据库建设,细分期刊读者市场,从读者被动适应期刊的单一的生产和营销模式,转向使读者主动参与到生产和营销过程中来。注重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利用微博、微信、读者邮箱、读者论坛等了解读者对产品的评价及意见,建立读者数据库。完善服务数据库等相关期刊信息数据库,如科研信息、审稿人、作者、读者及他们的反馈意见等信息,这是实施生产和网络营销的第一手资料。
3.2 降低读者成本,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首先,完善网络出版,开发数字集群产品,提升多媒体信息整合能力。完善纸质期刊网络版的发布,通过期刊网站免费或者点击付费,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发展电子期刊,对传统期刊的内容进行分析、加工和整合,开发数字集群产品。并寻求合作平台,拓展传播渠道,打破传统的信息加工模式。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海量的信息汹涌而至,读者更需要简约精要的信息产品,以使更加经济节省,更加富有效率去了解信息。因此,根据多种媒体的特征,加强内容的深度开发,不但为有显性需求的读者服务,而且也能够激活更多潜在读者的需求[8],注重用户体验式需求,根据受众的信息需要和信息接受特点制定相应的网络营销形式,变“编辑体验”为“用户体验”。如根据用户阅读时间、习惯、方式,以及其对信息内容与媒介形式诉求,有目标地对信息进行筛选与定向投放[9]。对于浅阅读的读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简短的信息推送,有深阅读需求的读者群则可以通过微博、邮件、按需出版等方式服务。
其次,延长产业价值链以降低成本。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媒体环境中,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整合,系统化地整理零散碎片化的信息,增强学术期刊的网络报道和信息推送功能,确保学术期刊创新信息能及时搭载传播媒介推向社会,降低读者的付出成本及给读者提供最大便利。在网络浅阅读或者深阅读背后提供一系列的解析和导读,从多个角度展示新的理论思维,展现新产品。学术不应该是少数文化精英的专利,应该把学术研究与公众的关注和参与之间架设起一座桥,传承、沟通、弘扬、普及,让学术更好地走向社会,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10]。对于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方位开发,充分利用不同终端的优势,实现内容增值,延伸传统出版的价值链。期刊延长产业价值链应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系列化延伸模式。这是指在同一媒介层次上延伸。这种延伸模式以有效利用原有的优势资源为基础,可以迅速扩张规模,满足细分市场需求。二是跨媒体延伸模式。这是指向其它媒体进行延伸与整合。跨媒体延伸是媒体融合趋势下迅速扩大媒介经营范围和规模、多渠道销售媒介产品的主要路径。三是跨行业延伸模式。这是指媒介企业资源联结已经超出了行业本身,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有助于做大做强的机会与资源[11]。从而找到降低读者成本的途径。如知名学术期刊《科学》主张不但要发表最好的学术论文和报道最新科学信息,还要帮助青年科技人员了解今后10年的科学发展动向,通过与其他媒体互补来增加内容附加值。
3.3 提供多元的服务,实现双赢
首先,对网站的功能进一步完善,为读者提供多样化服务,如开通引文链接、文献检索、各种查询等功能。设置期刊导航,巩固期刊与客户的关系。如“互助”式链接,也应创造条件与关注度较高的商业网站建立“扶贫”式链接。通过网站之间的链接,实现资源互补、相互宣传,共同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关注其他媒介发布的新闻,链接各个重要研究领域的网站和行业技术网站等,及时链接、摘抄、转载相关的专业科研信息,定期通过网站或其他传播路径发布与期刊相关信息。4R理论从着眼于短期利益转向重视长期利益,从管理营销组合转向管理企业与顾客的互动关系,学术期刊通过导航来展示期刊的内容、传递最新的行业资讯,让客户借助网络新媒体这个免费平台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以吸引客户关注。
再次,提供专业信息资讯。传统的学术期刊,以“专业学术”为核心内容,其内容的新闻性、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资料性都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而且单打独斗的“作坊式”很难开发出其价值链,国际上大的出版机构如斯普林格等都是通过不断地提高内容的附加值而取得发展空间。所以编辑要善于凭借自身的信息分析,将具有前瞻性、探索性和先导性的学术信息进行整理,及时通过网络等媒体为读者发布导向性的学术信息,提供深层次的专业信息资讯。通过网络平台找准内容定位,加强资讯功能建设,资讯平台建设应力求符合科研工作和实践领域对科技信息的需求,力推科研信息的微传播,引领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9]。
3.4 与消费者互动的沟通
首先,利用新媒体互动,建立微互动平台,实施微博、微信营销。抓住受众的关注点,开辟讨论区、论坛、意见栏等网上自动服务系统等方式来开展咨询,这样用户对自己的兴趣内容和反馈意见也能及时发布和传播。借助微博“碎片化语言”和“浅阅读文本”的特点构建微博出版和阅读平台,并采用“期刊网站汇聚内容+期刊微博引导流量”的运营模式[12],增强期刊网络窗口的信息互动能力。微信的个性推送、朋友圈共享和保密性等特点也为期刊业提供了新的营销推广道路。期刊充分利用这些社会化媒体的特性,与读者零距离接触,助推科研微信息的渗透与传播[3],建立消费者与品牌之间持续的价值交流,增加用户订阅量,拓展推送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新媒体环境中,学术期刊可结合自传播模式与微传播模式,融入到对应的学术关系网,建构虚拟学术社区。通过互动平台,将作者与作者、作者与审稿专家、团队与团队的关系映射到网络,缩小学术共同体的时空距离与心理距离,增强知识创新主体与接收主体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激发共同体之间的交流与对话;通过微传播使优秀的学术成果能迅速地在自传播网络中扩散,促进学术交流和讨论,催生新的研究成果生产[13]。
网络全球化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期刊网络化和网络营销是其发展趋势。市场营销4R理论可以为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学术期刊应充分利用网络营销的各种手段,积极探索适合于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网络营销模式,以实现学术成果的更快速有效地转化,使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1 赵大良.网络传播语境下的期刊出版[EB/OL](2014-02-12)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721-478150.html
2 李嘉,刘淑华,傅晓琴.科技期刊的网络营销.编辑学报,2004,16(1):58-60
3 乔占军.新媒体视阈下科技期刊网络营销可行性分析及策略体系构建研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4):711-773
4 王景周,黄建军.广东省科技核心期刊网站互动性调查研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3):342-343
5 李若溪,游中胜,田海江等.我国学术期刊的网站建设现状调查与网络期刊进化趋势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4(6):1049-1056
6 刘锦宏,卢芸,徐丽芳.我国核心期刊数字化现状分析——基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的实证研究.科技与出版,2013,(6):91-94
7 陈永.略论新时期学术期刊的营销观.科技与出版,2013,(6):69-72
8 蒋宏.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现实困惑与发展方向.现代出版,2011,73(3):39-42
9 夏登武.媒介融合环境下“小众学术”走进“大众视野”的策略研究.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27(2):118-121
10 吴锡平.学术需要科普.深圳特区报,2011-09-27(B11)
11 张凤辉.媒介价值链延伸研究.新闻爱好者,2011,(5):24-25
12 畅榕,李小恬,陈伟伟.对期刊微博运营现状的实证分析.传媒,2013,(5):56-58
13 夏登武.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的科技学术期刊传播力探讨.编辑学报,2014,26(2):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