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把游戏带入数学课堂
2014-02-05梁旭建
梁旭建
(小湘镇初级中学,广东 高要 526122)
探究把游戏带入数学课堂
梁旭建
(小湘镇初级中学,广东 高要 526122)
本文针对数学的特点,探究游戏作为集娱乐、益智于一身的活动,把其带入数学课堂,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数学;课堂;游戏
数学是一个逻辑严谨、高度抽象,但有着广泛应用的基础课程。其貌似枯燥、古板,既没有太多的生动活泼的语言,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学生常常感到数学单调、不容易学。尤其是中学阶段,当学生遇到函数的数形结合、逻辑推理、动态几何等知识之间既盘根错节,又浑然一体时,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犹如一堆杂乱无章的瓦砾和一片望而生畏的戈壁滩,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厌倦心理。如何想办法使得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并且学得乐在其中呢?把游戏带入到数学课堂里,通过游戏的活动方式,使得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之中互进共赢,就是一个好办法。
一、数学课堂为什么要带入游戏
以往满堂贯的教学方法,学生只会从现成的书本中获取知识,没有深刻体会到探索知识的乐趣,也没有创新的精神。不注重游戏的环节,往往给教者与学者误认为是浪费时间。每个人都有一颗童心,对游戏保留着一种纯真的感情,即使到更高的学习层次,学生也会对游戏情有独钟。如果在课堂里带入游戏,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可以更好地调节课堂教与学的气氛,使数学的教学更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提升。学生从游戏中悄然获得知识,这样不仅吸引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注意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竞技创新的精神。
游戏被带入数学课堂,也正好承载着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过程要有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要求,改变了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例题、示范练习、讲解答案的固定教学模式。在游戏当中,教师只是充当参与、帮助、协调的指导员角色,而参与者的主体是学生,由学生积极探索、交流沟通,使学习产生乐趣。
游戏有和谐的公平氛围,能使师生关系融入数学课堂。数学计算精准,逻辑推理严密,教师在学生面前持有的只是裁决权,不利于学生学习。在这样情形下,学生往往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不顺,形成障碍,甚至会有学生扰乱课堂,在这种师生关系紧张氛围里,学生当然不会有兴致学好数学。因此,我们可否把游戏引入到数学课堂里,在教师的设计指导下进行,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讨论。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加师生的了解,拉近师生的距离,产生信任与认可。游戏可以创造出良好的气氛,能使学生喜欢数学、喜欢老师,更喜欢游戏带来的收获。学生从“苦学”步入“乐学”,在品质、知识、能力等各方面都会有较大的提升。
二、如何把游戏带入数学课堂里
(一)新知识的引入可以通过游戏方式导入
课间休息后,学生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也不够集中,虽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但还心不在焉,心思还在课间的玩耍上,或是疲倦状态。我们若能把游戏引入课堂,作为新课讲授的过渡阶段,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上,调动起学习的兴奋点,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笔者把一些贴有不同长度标签的木棒分发给各学习小组,由学生按照首尾顺序相接的要求,拼成三角形。
在做这个游戏时,一些学生认为,只要任意三条木棒,就一定可以拼接出一个三角形;也有些学生觉得固定在两端的棒太短,无论如何也接不上来。学生在讨论中,立即把精神焦点放回课堂上来了。在游戏当中的一些简单的做法,可以验证、总结出规律,了解构成三角形三边的条件。
许多数学知识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在学习新课前,通过游戏,可以引入新知识,能消除学习新知识的屏障。在游戏过程中,验证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对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可以起到导向作用。
(二)新课内容的探究可以辅以游戏
数学中有较多内容是极其抽象,难以理解的,即使老师细心讲,耐心教,学生也不一定能很好理解。如果我们选择游戏方式进入新课内容,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就可将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具体的事物上来,有机地结合了知识与游戏的联系。在游戏中自由交流,自由探索,自由表达,带来的会是兴趣、欢乐和热情。营造了学习良好的氛围,突破了教学难点,并可从游戏中感悟出道理和规律。
在讲授《用频率估计概率》这节课时,笔者把班里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三人,其中二人进行“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并且记录。课堂上的气氛热烈,游戏结束时,再将结果汇总,由同学总结。结果同学们发现:“对一般的随机事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某种现象出现的频率,总在一个固定数的附近波动,并显示出一定稳定性。”再通过画树形图,把游戏中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学生通过游戏探究,认知活动由感性过渡到理性,教者的探究授课以游戏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本节课的知识领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认识规律。本来复杂的理论解释,辅以游戏的形式来表现,知识一下子显得浅显易懂,学生也喜欢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规律,从而降低了理解难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新知识的巩固练习可以选取游戏
数学上有些概念容易混淆。在教学中,经过引入、探究、思考、归纳之后,可以应用在巩固知识的练习。在如何判别平行四边形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问题上,笔者曾让学生载剪出平行四边形的纸片,自己折叠,观察折叠后有没有完全重合;再让学生用笔尖穿过对角线交点,旋转180°后,又会发现情况怎么样。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图形的特征,发现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所有的规则,可以找出量的关系和位置关系。加深了理解,提高辨析正误的能力。
三、数学课引入游戏要注意的事项
(一)数学知识必须融于游戏当中,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游戏的本身是有一定趣味性,在设计游戏中,我们不仅考虑娱乐性,调节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同时,游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通过游戏理解知识,得到启发。不可以一味为娱乐而脱离书本内容,搞到漫无边际,欢乐过后无收益,变得空洞游戏。我们设计游戏时,要以知识为依据,用游戏作载体,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游戏,要得到有趣的知识。
(二)游戏要有规律
是否进行游戏,需要有合适的界定,适时的安排,不可每节课都有游戏。将知识融于游戏活动之中,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有举一反三的效果,而被西方教育广泛接纳。同时,游戏的选择要有分寸,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学生更喜爱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适时选择合情景的游戏,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游戏一定要调动起同学的积极性
游戏应面对全体同学,绝不可对一些同学热,一些同学冷,这样的反差反而有损课堂的氛围,对尖子生可以实施拓展的游戏,对待后进生布以培养兴趣为主的游戏,两者兼顾,帮带结合,共同进步。
总之,把游戏带入数学课堂,可使课堂更有生气,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活力,学生更乐意接受新知识,更能感悟游戏中的数学知识。
(责任编辑:李方满)
梁旭建,男,广东省高要市小湘镇初级中学,数学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