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筝基础教育的核心素质培养

2014-02-05曾玉珍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音高古筝弹奏

曾玉珍

古筝以其方便、表现力强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尤其许多女孩子,当想学习一样乐器时,常常会选择古筝。这与古筝优雅的表现方式和独具风格的表现韵味有关。然而根据近几年教学的情况看,不论初学者,还是稍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都存在着一些因不能及时深入了解古筝这件乐器的特点以及要重视掌握的核心基本要领,而在表演中不能形成完整和精致的要求,以致影响了技能水平的持续提高。由此看,一些习惯及其意识是在基础阶段需要特别给予关注的,否则,会对未来的成就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些甚至会成为影响将来发展的致命硬伤。

一、古筝基础教育现状概览

古筝,源于2700多年前的秦国,史称 “秦筝”。在我国有文献记载的两千多年的古筝音乐史中,“秦筝”是最早的称谓[1]。随着古代音乐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乐器的形制、制作工艺以及古筝音乐的表现力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现在的古筝乐器,从形制上而言,各地已无太大区别,但在音乐表现上,由于受当地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众多的演奏风格和流派,如陕西秦筝、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浙江筝、岭南客家筝等等。在历经数代人的共同努力后,各流派的经典作品得以保护和传承。因此说,从东南到西北,筝这件具有独特音乐表现魅力的乐器,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文化构成中正不断演绎着人间情怀。

近年来,古筝的教育和演绎状态正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以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为首的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们,在保留、传承古筝传统音乐教育与表演特色的基础上,古筝作品的理论研究、创作、演奏技艺创新、表演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呈现出了一派繁荣景象,因此,规范严谨的基础教育,初学者在基础阶段应该持有的治学态度,更显得引人注目。全面了解古筝的表现力,极早认识其具有的特殊技巧和学习方法,对正确的学习思路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筝不仅有许多与其他弹拨乐器相似的弹奏技巧,还有一些类似刮奏和单、双手琶音演奏等具有独特表现效果的演奏技巧,加上左手本来就特殊的揉、按、颤、滑等演奏技法,使古筝这件古老的乐器不断显示出许多令人神往的特效。近些年,随着在一些作品中左右手技巧在古筝作品中的频繁合理应用,使古筝这件乐器在音乐表现方面,更显弹拨乐器的清澈颗粒感,表现悠长、流动旋律的独特魅力。

也正因为古筝乐器的这些突出特点,使其在与别的乐器合作中显示了突出的作用。这些年除了独奏,我们在舞台上也常能看到重奏、齐奏与合奏的阵容,在发挥音乐教育功能方面比其他乐器更具魅力。这也是古筝乐器本身所具备的表演特质所决定的。因此,学习者不论在哪一表演类型的组合中,都能在心灵的传递中得到最为直接的体验。

近几十年来,随着古筝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古筝优美独特的发音与典雅的外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初学者。据一些资料显示,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和地区,所有学习民族乐器的人中,选学古筝的人数比例远高于其他乐器,仅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生产的 “敦煌”古筝,年销售量就达6万余台。青睐古筝、学习古筝演奏的队伍源源不断,着实可见一斑。

二、基本功——古筝基础教育核心素质培养的前提

古筝是弹拨乐器的一种,所以,从开始学习的一刻起,练就弹拨乐器所必须的颗粒性演奏技巧和具有线性概念的表达意识就成为此期间培养的关键技术要求。学生在此阶段,反复练习右手大指、食指、中指击弦的准确和规定性技巧,是尽快提升古筝整体演奏技巧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从表现效果来看,突出的是每个弹奏点的掌握,但线性的意识,即弹奏每个音所使用的力度、音色概念,以及力度、音色的线性表达与设计意识和能力、乐句的呼吸和动作的启示性表演形态,往往成为有经验老师密切关注的要点之一。实时、适当地追求这种练习意识的养成与效果,也成为许多教师帮助学生克服此期间因为基础练习而产生枯燥乏味情绪的一个可靠抓手。除此之外,值得重点指出的是,这一段的基本功锤炼绝对不能缺少对每个音色、音质的细微洞察力的培养。而获得这种能力的前提,是完整的听觉意识及敏锐度的培养。固然,弹奏是手指的活动过程,而获得音质音色变化表现能力的是听觉的境界、概念和意识。没有对一种音色准确概念的理解,弹奏必定限于盲目状态中。所以,在整个技训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听觉水平的发挥是非常重要的要求之一。

三、表现力——古筝基础教育核心素质培养的步骤

每一个技巧的掌握和技巧水平的发挥,都与乐曲本身的表现力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在演奏的全部过程中,要对每一种技巧表现的出发点和所要达到的效果养成提前构思和及时设计的思维意识与习惯。养成这种习惯和意识的基本关注点是:

1.感受节拍律动

每个人从会走路时就有了相应的节奏感。无论慢走、快走或者跑步,都在非常自然的速率中,在急与缓的关系中发生着节奏意识的变化与调整。而演奏者在学习演奏的过程中,是否自然应用这种天天感受着的律动,接受弹奏与呼吸的协调性锻炼,是否在充分理解每一个技巧的基本动力来源基础之上来发挥和表现,是非常值得初学者给予关注的问题。许多初学者,往往注重简单的模仿,却很少从乐句划分和内心的节奏、呼吸 (即句式感)等感受中,养成理解—掌握—表达的习惯。所以,在汇课等简单的演奏过程中,常常出现节拍意识无法准确、连贯、流畅表达等状态,甚至时常出现节奏不稳等酷似紧张的状态。乍看起来,这些不足,似乎是初学者都不可避免的,其实,致力于严格、严谨培养和进行内心拍感意识及其引导下的呼吸、句式感的领略过程,是教师为学生非常自然地奠定扎实基本功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所以,及时理清节拍、节奏与乐句的关联性是非常重要的。

2.启动内部听觉

在一年一度的招生中,各地区的考级和各类古筝比赛中,常能看到大量的考生和选手存在着音准偏差问题,简单分析这一现象,不难发现,除了琴本身的自然音阶没有调式音准的概念外,大量的音准问题主要出现在左手的揉、按、颤、滑的演奏表达中,这种现象启示我们,从开始学琴的瞬间起,音高的标准概念培养就存在着缺失,即:在基础教学的初级阶段不关注核心素质——音准意识的培养。当然,也有人在演奏时,因技术技巧上有难度,心理压力过大,造成演奏状态的不够稳定,忽略了对音高的细微掌控,但更多的是在学习古筝演奏的过程中,没有系统地认知古筝的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do、re、mi、sol、la)所具有的中国传统调式音律特点所致,对音高及其部分旋律的判断既缺乏有意识的感性积累也没有理性的归纳,即自然的调式感,决定音高关系的感知能力没有被充分关注。音乐人都知道,离开调式感不可能有音乐听觉表象,而音乐音高感觉,不可能离开调式感,离开音高运动的情绪体验而产生[2],而这种系统的判断力和理性的归纳能力,需要的就是要及早建立内部听觉意识[3],即建立对音高、节拍、节奏、调式、调性以及和声等要素的系统听觉概念。其中当然包括对音色、力度、节奏、调式感等等要素的内心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之上的音高及其节奏、和声等概念,也就自然成为表演技能所需的内在听觉能力延伸。

3.提升技巧能力

滑音、按音、揉弦、颤音是古筝演奏中韵味的主要表现手法,左手滑、按、揉、颤音动作幅度的快慢、大小变化中,会形成不同的韵味特点,无论上滑音、下滑音,还是回滑音或按音,一般情况下,它们的音高都是以相邻音的音高为依据的,比如以古筝D调音阶为例,在do上标注了上滑音记号,那么右手弹do后,左手在弦柱左边的do弦上按压,将do升高到re。同样,如果mi上标注了上滑音记号,那么右手弹mi,左手在弦柱左边按压,将mi升高到sol。相反,下滑音是左手在弦柱左边先按音,待右手弹奏后再还原。音高控制的节奏要准确,若使音乐风格到位,必须注意滑音、按音的用力方向、运力方法和节奏感。由于每个音区琴弦的张力不同,控制调整左手压力的大小方可保持高音的稳定性也不同。因此,音准是初学古筝者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古筝常规下是用五声音阶定弦的乐器,在演奏七声调式的乐曲时,fa、si二音是由左手在弦柱左边分别按压mi、la两弦,使琴弦的张力增大,原音升高而取得,初学者需要在了解古筝音阶、弦距,即音程关系的基础上,认真提升对特别音高的听觉能力,而所必须的音高意识和弹奏方法,要在自然和轻松的氛围中找到最佳的状态。其中核心还是首先建立内在的听觉意识。

另外,古筝一弦一柱,每根弦都能充分地表现韵味美,通过右手张弛有度的弹奏,配上左手在弦柱左边的揉、按、颤、滑技巧,使古筝演奏具有声韵结合、音色变化无穷的特点,其韵律多变、情趣激扬的内在表现力,非常值得时时去把握与领略。这也是古筝学习的最要紧处。

四、完整性——古筝基础教育核心素质培养的重点

有的学生有一种非常好的习惯,不论演奏什么样的曲子 (包括练习曲),都能够集中注意力,全力保持一气呵成——注重完整性的表达。对表演者来讲,这是必须首先肯定的第一个好习惯。因为一首音乐作品的产生,是作者精心构筑的一个完整音响体系的再现。作品中许多意识必须在完整时才可能呈现。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首先教育学习者要先有这个意识并尽早养成习惯。

古筝演奏入门较容易,但要保持理性的进度,需要不断保持对以下方面的关注,有些应该成为一种职业意识。

1.细致读谱:眼睛看清楚乐谱,包括作者、调号、拍号、速度、力度、节奏、指法,找出要点,精心视奏 (视奏速度不宜过快,但要连贯);

2.视唱旋律:尽可能多地利用已经了解、熟悉的音乐旋律风格及乐句划分意识,选择好气口,即弹默唱;

3.细听吟唱:即对弹出的旋律,包括音色、音质是否与内心对旋律线条的要求吻合,拍点、强弱对比是否突出,气口 (呼吸)自然,节奏是否平稳,音乐线条是否清晰流畅等等,都要在内心形成完美、精致要求的习惯。只有这样坚持不懈,才会得心应手。

五、独创性——古筝基础教育核心素质培养的圭臬

1.表演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实践证明,凡是经过规范严谨训练的学生,都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在完成大部分曲目的能力方面,都会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从整体的培养历程看,培养表演专业人才,特别需要从学习这个专业的起步阶段,就尽可能地创造一些使学生的每一次都能完整演奏的机会和条件,要使学生养成基于完整和有表现意识的表演时一种必须的状态和习惯。所以在笔者设计的每学期期中、期末和专业习奏音乐会的实践环节中,无论独奏、重奏或合奏,以及多种场合、多种形式的艺术表现,学生的演奏状态、舞台表现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并日趋自然、成熟、出彩。事实证明,这种模式突出的特点,是把学生的普通学习过程推向一种表演的境地,有及时展示和推广教学成就的意义。近年来,在各类古筝比赛中,笔者的学生屡屡获奖,都得益于这种实践的理念。所以,不失时机创造表演的机会是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

2.文化内涵的凝练与挖掘

一首作品,只要是在教学和舞台中经常使用的,其技巧性和思想性都是被大家认可和接受的。一般的学习表演者,除了在技术层面给予充分的关注外,还需要对作品文化内涵和思想性有所关注。但结合曲目对其深刻的内涵进一步给予深层的挖掘,在目前的学生中数量有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缺失。正常的教育观念,应该是在结合学习技巧的同时,不断练就和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所涉及的文化内涵的认知度和解析能力。这是我们教学的基本任务与要求。为此,创造一切机会,包括及时组织观摩、欣赏各种类型的与古筝专业相关的专业讲座或音乐会,及时结合视频、音响,了解我国古筝教学、古筝演奏一线的专业学术信息,吸收更好、更优秀的作品和更新更科学的演奏方法,达到与时俱进地学,演与学、研结合,开阔眼界,这是全面提升古筝演奏与教学水平所必须坚持的原则。

综上所述,学习古筝表演的过程,首先是一个认真领略和逐步掌握其基础教育核心要素的过程。学生的表演能力要想取得稳步的提升,其在学习的每个环节,是否及时认识与全面理解该专业学习的基础核心要素内容、方法、目标、标准是关键。而教师在此过程中,有清晰的认识和不折不扣的要求,更是学生成功的前提。

[1]曾玉珍.秦风格古筝曲的教学刍议 [J].交响,2005(4):78.

[2]捷普洛夫.音乐能力心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85.

[3]黄明智.谈早期音乐教育对内部听觉的培养 [J].交响,1993 (3):43.

猜你喜欢

音高古筝弹奏
乔治·克拉姆《螺旋的银河系》的镜像世界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论高平钢琴奏鸣曲《浮影》中纵向音高组织的逻辑运用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一本可以用钢琴弹奏的中国民歌——鲍蕙荞序
关于古筝教学评价构建的一些思考